【蓟税文苑】闲叙时年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402_1708237851089.jpg?width=750&size=43354元旦年年见,天涯意故长。每每听到熟悉的春运播报,就知道春节已经不远了。春节,是见面的日子。
远隔万里,遥赴故乡。熙攘的人群挤不散家乡的羁绊,异地的繁华抵不过故里的炊烟,人们从祖国各地携风带雨,日夜兼程,奔赴一场一年一度的盛大约定。
大年三十,随着天光大亮,年便正式开始了。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打扫房间,贴春联。“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时人们为祈一家的福寿康宁,总在桃木板上雕刻春联,一来不失桃木镇宅的意义,二来装点门庭,表达美好祈愿。现如今,桃木符被纸质春联替代,花样也愈加繁多。在我幼时,家里住的还是带内院的房子,需要贴春联的地方尤其多。奶奶总会提前熬好一小锅浆糊,以备贴春联之需,说来也怪,用浆糊贴出来的春联竟比胶带还撑得住年岁。贴春联的活计一般是父亲的,我在下边扶着梯子,爷爷负责矫正歪斜。因着门多,完全贴好春联总要费一番功夫,待到贴好之后,红底黑字在料峭的春风中显得尤为气派,在“家和万事兴”的牌匾下,龙飞凤舞的春联和一个个或圆滚或锋利的倒福随处可见,叫人瞧着便心生欢喜。
八九点的时候,开始年夜饭的备菜。这是全家人每年的固定活动,因此配合起来有条不紊。父亲把控全局,母亲辅助切菜,爷爷收拾鸡鱼,奶奶清洗锅具,我和妹妹负责跑腿和接待亲戚,简直比星级酒店的厨房还要忙碌。差不多下午三四点,天渐黑的时候,这场一年一度的“赛事”才算宣告完成。年夜饭几乎是餐桌上一年里最丰盛的存在,冷盘热菜均有讲究,也不乏吉利的好彩头,比如“年年有鱼”“鸡祥如意”等,当然,也少不了过年才有的甜糯米饭和小碗扣肉。一家人围坐一起谈天说地,炫耀着各自的拿手好菜,细数一年来的甜蜜心酸,时不时地,外边会响起连成串的鞭炮声,整个世界好像都被喜悦和热闹包围成巨大的圈,圈的名字是归处和团圆。
年三十的晚上,照例是看春晚和守岁。瓜果点心是早就买好了的,分门别类地放在各色摆盘里,大人嗑着瓜子看春晚,小孩吃着糖果追逐玩笑,看到有意思的小品节目便发出一阵整齐的笑声。很快,零点三十分,伴随着《难忘今宵》响起,无数烟花争先恐后地在漆黑的天幕中炸开,将整个天空渲染得好似白昼,不,比白昼还多几分绚丽。无数道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寄予着辟邪、除灾、祈求五谷丰登的愿景。听闻潮汕地区游神活动结束后,会放孔明灯祈愿,似乎也是同样的道理。无数孔明灯自人手中飞往天际,漫山遍野,星火不熄。正如此刻,从天空到头顶这万丈距离,只允许愿望过境。“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历经千年沿承下来的民俗多包涵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期待岁岁长留,期待风调雨顺,期待新岁启封,万象更新。
大年初一,吃饺子,逛街市。春风料峭,空气中悬浮着鞭炮余灰,夹杂着淡淡的硝火味。新出锅的白胖饺子蒸腾出氤氲整间屋子的雾气,照例是先供奉先祖,一家子人按顺序上香,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几句家常。吃完饺子过后,相熟的朋友或家人总会相约一起逛市集,这个时候的市集简直可以用“水泄不通”来形容,大家摩肩接踵,但每个人面上都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远远地跟朋友讲上几句,便可以冲散诸多不快。大红灯笼高高挂,红色的彩带帷幔一家又一家地联结,要不说红色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呢,真可谓“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街上的小贩络绎不绝,总能听到各种响亮的吆喝声,走在阳光灿烂的春风里,总让人生出“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的感慨。
从古至今,年总是代表新的寄托和期许,如此,便祝诸位,愿新春已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入意。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743_1708237851242.gif?width=417&size=945428
作者:蓟州区税务局 高顺兴
配音:蓟州区税务局 陈书文
编发:天津蓟州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720_1708237851760.png?width=898&size=935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