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3-8-21 15:00:24

贵州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贵州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811期)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市。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共有6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和铜仁市;3个自治州,分别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见图1)。贵州省地处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和山地旅游大省,也是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22年,是贵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全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建设“四区一高地”,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全省经济顶压前行、稳中提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16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8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14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81%,比上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2022年甘肃省财政总收入3192.69亿元,比上年下降6.5 %,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下同),同口径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6.41亿元,比上年下降4.2%,同口径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1021.76亿元,下降13.2%,同口径增长5.3%。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4.7%。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878_1692601223081.png?width=470&size=181061
图1 贵州省行政区划图
通过对比分析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的经济财政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收支变化。
一、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州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2年GDP规模来看,贵阳和遵义遥遥领先,其余市州的GDP规模差距较小,且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其中,贵阳和遵义的GDP规模均突破4000亿元,分别是4921.2亿元和4401.3亿元,毕节以2206.5亿元的GDP规模排名全省第三,其余6个市州的GDP均不足2000亿元。GDP规模排名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别是黔南(1772.2亿元)、黔西南(1508.7亿元)和六盘水(1503.6亿元),排名后三位的市州为铜仁(1477.2亿元)、黔东南(1293.1亿元)和安顺(1080.0亿元),经济规模均不足1500亿元。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GDP平均值为2240.5亿元,仅有贵阳和遵义超过平均值,其余7个市州的GDP规模均在平均值以下。
从2022年GDP增速来看,贵州省各市州的GDP增速差异较大,部分市州甚至出现负增长。GDP增速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是遵义(3.1%)、黔东南(2.3%)和贵阳(2.0%),其他市州的GDP增速均不足1%。GDP增速排名第四至第七位的分别是六盘水(0.7%)、黔南(0.3%)、铜仁(0.3%)和毕节(0.2%),以上七个市州均实行正增长。此外,还有两个市州2022年GDP增速为负值,分别为黔西南(-1.6%)和安顺的(-1.7%)。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GDP平均增速为0.6%,其中,遵义、黔东南、贵阳和六盘水超过平均增速,其余5个市州未及平均水平(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735_1692601223267.png?width=554&size=25768
图2: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人均GDP与增速
从2022年人均GDP规模来看,贵阳和遵义遥遥领先,其余市州的人均GDP差距较小。人均GDP排名前三的市州为贵阳、遵义和黔南,分别为79872元、66742元和50971元,贵阳在全省的领先优势明显;人均GDP排名第四至第七位的是黔西南、六盘水、铜仁、安顺,人均GDP分别为50395、49839元、45126元和43991元。黔东南和毕节的人均GDP排名靠后,分别为34613元和32373元,均不足40000元。值得注意的是,黔南、黔西南和六盘水三个市州的人均GDP差距较小,排名易出现变化,而其他市州的位次较为稳定。
从2022年GDP增速来看,贵州省各市州的GDP增速差异较大,部分市州甚至出现负增长。GDP增速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是遵义(3.1%)、黔东南(2.3%)和贵阳(2.0%),其他市州的GDP增速均不足1%。GDP增速排名第四至第七位的分别是六盘水(0.7%)、黔南(0.3%)、铜仁(0.3%)和毕节(0.2%),以上七个市州均实行正增长。此外,还有两个市州2022年GDP增速为负值,分别为黔西南(-1.6%)和安顺的(-1.7%)。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GDP平均增速为0.6%,其中,遵义、黔东南、贵阳和六盘水超过平均增速,其余5个市州未及平均水平(见图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511_1692601223410.png?width=554&size=29131
图3: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人均GDP及增速
(三)各市州GDP占比
从2022年各市州GDP占比来看,贵阳和遵义的GDP占全省比重最高,其余市州GDP占比差距较小。贵州省各市州GDP占比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贵阳、遵义和毕节,分别为24.41%、21.83%和10.94,均达到了10%以上。排名第四至第七位分别为黔南、黔西南、六盘水和铜仁,分别为8.79%、7.48%、7.46%和7.33%,其中,黔西南和六盘水的GDP占比十分接近。排名后两位的市州是黔东南和安顺,GDP占比分别为6.41%和5.36%(见图4)。与2021年相比,仅有贵阳和遵义的GDP占比实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0.36%和0.55%。黔东南的GDP占比没有发生变化,其余6个市州的GDP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黔西的南降幅最大,为0.21个百分点。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544_1692601223533.png?width=539&size=21008
图4: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GDP占比
二、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州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贵州省各市州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财政收入最高的贵阳达到402.16亿元,是唯一一个突破400亿元的地区;排名第二的遵义达到276.12亿元,贵阳和遵义的财政收入之和占全省9个地区的52.02%。排名第三至第五位的分别是毕节(119.64亿元)、黔西南(113.75亿元)和黔南(109.76亿元),2022年贵州省仅有以上五个地市的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六盘水(96.09亿元)、黔东南(65.92亿元)、铜仁(62.98亿元)和安顺(57.56亿元)这四个市州的财政收入均低于100亿元。财政收入最高的贵阳与财政收入最低的安顺相差344.6亿元。
从2022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贵州省各市州差异显著且多为负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遵义(2.2%)和黔西南(0.2%),仅有这两个市州的财政收入增速为正值。财政收入增速排名第三至第五位的分别为毕节(-3.3%)、黔东南(-4.1%)和黔南(-4.6%),贵阳(-5.7%)和安顺(-5.9%)的财政收入增速分别排名第六位和第七位,铜仁和安顺的财政收入增速排名靠后,均为-6.1%(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953_1692601223714.png?width=554&size=9799
图5 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负担率
从2022年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来看,各市州的财政负担率差异较大。在贵州省9个市州中,贵阳的财政负担率最高,为8.17%,其次是黔西南,财政负担率为7.54%,这两个省份的财政负担率均超过了7%,且均高于全省平均财政负担率(6.08%),除这两个市州外,六盘水(6.39%)、遵义(6.27%)和黔南(6.19%)这三个市州财政负担率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4个市州的财政负担率均在全省平均财政负担率以下,财政负担率最低的是铜仁(4.26%),也是唯一一个低于5%的市,与排名第一的贵阳市差3.91个百分点,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去年缩小(见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222_1692601223920.png?width=554&size=17383
图6 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负担率
三、贵州省各市州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州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贵州省各市州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财政支出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726.43亿元)、遵义(716.62亿元)和毕节(667.91亿元),这三个市州的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600亿元。铜仁(446.28亿元)、黔南(445.28亿元)和黔东南(417.00亿元)这三个市州的财政支出规模排名第四至第六位,介于400-500亿元之间。财政支出规模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黔西南(396.93亿元)、六盘水(326.49亿元)和安顺(272.69亿元),财政指出规模均不足400亿元。财政支出最高的遵义市和最低的安顺市相差453.74亿元,较去年缩小53.88亿元。
从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贵州省各市州差异显著,五个市州的财政支出增速为正值,四个市州的财政支出增速为负值。财政支出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贵阳(6.5%)、黔西南(3.9%)和安顺(1.5%),此外,铜仁和六盘水的财政支出增速也为正值,分别为1.1%和0.6%。财政支出增速排名第六至第九位的分别是黔南(-0.3%)、毕节(-1.1%)、遵义(-7.4%)和黔东南(-9.5%)。2022年贵州省九个市州的财政支出平均增速为-0.52%,有六个市州超过平均增速,三个市州不及平均增速(见图7)。

图7 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州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财政收支差额方面,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财政支出均大于财政收入,故本文用财政支出减财政收入来衡量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支差额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是毕节(548.27亿元)、遵义(440.50亿元)和铜仁(383.30亿元),而且毕节是财政收支差额唯一超过500亿元的市州。财政收支差额排名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别是黔东南(351.08亿元)、黔南(335.52)和贵阳(324.27亿元),均介于300-400亿元之间。财政收支差额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黔西南(283.18亿元)、六盘水(230.40亿元)和安顺(215.13亿元),均介于200-300亿元之间。
财政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2022年贵州省各市州财政自给率差距较大。财政自给率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是贵阳(55.4%)、遵义(38.5%)和六盘水(29.4%),在甘肃省九个市州中,仅有贵阳的财政自给率超过50%。财政自给率排名第四至第六位的分别是黔西南(28.7%)、黔南(24.6%)和安顺(21.1%),以上六个市州的财政自给率超过20%。排名后三位的分别为毕节(17.9%)、黔东南(15.8%)和铜仁(14.1%),财政自给率均不足20%(见图8)。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1/502_1692601224384.png?width=554&size=24492
图8 贵州省各市州2022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2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2022年贵州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破解多重约束、解决多难问题,全省经济稳中提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但贵州省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受疫情和减税降费的影响较大,部分市州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各市州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推动贵州省各市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推动产业发展,夯实财源税源。大力推动产业强省战略实施,强化财政政策协同支撑。落实各类助企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外贸、科技、人才等政策协调配合,切实打好政策组合拳。做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有序衔接,努力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统筹安排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等专项资金,持续为发展基础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提供资金保障。统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内投资资金、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六大基地”等重大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引导部门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和在建项目,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严格专项债券使用管理,适当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努力实现融资和收益平衡。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综合运用奖补、贴息、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方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二)强化财政统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用好用足政策红利,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空间、放大政策效应,持续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把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持续推动财力下沉。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持续增强市县“三保”等重点支出保障能力。促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与公共服务成本相衔接,增强资金分配科学性合理性。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大力度实施预算评审,确保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关键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支出进度,优化完善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三)严肃财经纪律,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立足于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为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健全与发展产业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激发市县发展产业、涵养税源内生动力,形成省市县共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优化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和标准,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质量,抓实抓细重点绩效评价,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将政府债务、资产、绩效等业务逐步纳入一体化系统。统筹协调财政库款管理、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运作,进一步盘活财政间歇性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控制财政筹资成本。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下大力气推进资产盘活。持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硬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巩固拓展财经纪律专项整治成果,持续推动专项整治发现问题和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坚决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行为。制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强化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数据来源:贵州省及各市州人民政府、统计部门的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贵州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庞琼海
指导教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2022: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