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8-8 13:10:20

西藏2021:市地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西藏2021:
市地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078期)
2021年,西藏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抓好“四件大事”、实现“四个确保”,聚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202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2080.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757.28亿元,下降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58.77亿元,增长11.8%。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7.9%、36.4%、55.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下降了1.2%,第三产业提高了1.2%。从全国GDP排名来看,西藏居全国第31位,距离排名第30位的青海(3346.6亿元)还有较大差距。
2021年,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0元,比上年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13.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42元,比上年增长16.0%,两年平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增速较快,超过城镇居民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03元,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35元,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159元,增长13.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577元,增长18.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75,比上年缩小0.07,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0,更是高于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1.94的较低水平。
2021年,西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5.62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税收收入142.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65.9%,下降0.8%。财政收入居全国第31位,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保持一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7.01亿元,比上年下降8.3%。财政支出居全国第28位,高于海南、青海和宁夏三省区,比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高3位。截至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4万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36.61%。西藏自治区下辖拉萨、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和那曲6个地级市,以及1个地区(阿里地区)。西藏地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仅高于宁夏和海南,位居全国第25位,属于地市较少的地区。西藏总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份中仅次于新疆。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见图1)。
图1 西藏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1年西藏各地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可以通过对数据指标的对比分析,来反映西藏各地市2021年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变化,以更全面、更深层次地了解西藏各地市的发展状况。
一、西藏各地市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地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西藏7个地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拉萨的GDP规模为742亿元,是唯一一个超过700亿元的地市,稳居全区第一位。日喀则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GDP规模为348亿元,超300亿元。昌都、山南和林芝位于第三梯队,分列第三、四和五位,GDP规模在200-300亿元之间,分别为278亿元、234亿元和209亿元。那曲GDP规模为181亿元,超100亿元。阿里地区因为气候条件恶劣,人口较少,经济规模小,GDP规模排在最后一位,GDP规模仅为85亿元(见图2),最高的拉萨和最低的阿里,GDP规模差距达8.7倍。
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西藏7个地市间差距较小。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各地市2021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昌都(9.2%),与排名第二的阿里(9.1%)差距仅为0.1%,阿里地区的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固定投资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山南(8.5%),超过全区平均水平(7.5%)。增速较低的是林芝(6.9%)、拉萨(6.7%)、日喀则(6.4%)和那曲(6.0%),这4个地区均不及全区平均水平(见图2)。
图2 西藏各地市2021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人均GDP来看,西藏人均GDP为5.68万元,低于全国同期人均GDP(8.10万元)。2021年各地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同期水平的是林芝和拉萨,分别为8.75万元和8.55万元,其次是阿里(6.89万元)和山南(6.60万元),这两个地市的人均GDP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而日喀则(4.36万元)、昌都(3.65万元)和那曲(3.59万元),这三个地市的人均GDP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见图3)。最高的林芝和最低的那曲,人均GDP差距达2.44倍,其他地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图3 西藏各地市2021年人均GDP规模
(二)各地市GDP占比
从2021年GDP占比来看,拉萨呈一城独大的态势,遥遥领先其他地市,但其他地市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拉萨占全区GDP的35.7%,超过了1/3,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拉萨(35.66%)位居全国第七位,属于首位度比较高的城市,与2020年(36.64%)相比,增长了0.02个百分点,排名前进了一位。排名第二的日喀则占比为16.8%,为拉萨的46.9%,接近1/2,这两市占比合计超过50%,达到52.5%;其次为昌都(13.4%)、山南(11.3%)、林芝(10.1%)和那曲(8.7%),这四个市GDP占比差异较小;最低的是阿里地区,GDP占比仅为4.1%(见图4),这也反映出西藏各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图4 西藏各地市2021年GDP占比
二、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地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地市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拉萨,为106.94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100亿元的地市,占7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7.12%;其次是昌都、山南和林芝,排名第二、三和四位,分别为20.34亿元、19.25亿元和15.02亿元;其他地区均不足15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阿里,仅为4.06亿元(见图5)。最高的拉萨和最低的阿里,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26.34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08/462_1659935417811.png?width=867&size=45434
图5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地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较高的是昌都(11.40%)和林芝(5.10%),均超过5%且高于全区平均增速(-0.34%),但令人担忧的是,其余5个地市的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全区平均增速且均出现负增长,分别是阿里(-0.22%)、拉萨(-0.30%)、山南(-4.80%)、那曲(-6.44%)和日喀则(-6.44%),主要系税收收入下降所致(见图5)。
(二)各地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地市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拉萨(14.41%),超过10%;其次是山南(8.23%)、昌都(7.32%)和林芝(7.19%),这三个地市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7.14%);阿里(4.17%)、日喀则(4.18%)和那曲(3.89%)均低于5%。整体来看,GDP规模最大的拉萨,财政负担率也最高(见图6)。
图6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地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地市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拉萨(470.28亿元),是全区唯一一个超过400亿元的地区;日喀则(245.99亿元)、那曲(242.15亿元)和昌都(230.44亿元)三个市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位列第二、三和四位;山南(177.19亿元)和林芝(103.58亿元)均超过100亿元;财政支出规模最低的是阿里,仅为96.44亿元(见图7)。最高的拉萨和最低的阿里,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4.88倍,低于地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差距。
图7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地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拉萨(23.57%),财政支出增速超过20%,那曲(6.49%)也实现了正增长,其余地区均出现负增长;有3个地区超过全区平均增速(-7.87%),有4个地区低于全区的平均增速,分别是日喀则(-27.19%)、林芝(-23.10%)、山南(-18.9%)和昌都(-15.90%)(见图7)。
从2021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在7个地区中,有5个地区(昌都、林芝、阿里、日喀则和山南)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2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阿里,仅为-0.17,差距均不足1%,反映出财政收支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林芝(28.20%)和昌都(27.30%),这两个地区差距超过了20%,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8)。
图8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从2021年各地市财政收支排位表来看,二者关联度不高。在7个地市中,拉萨和阿里的排位均未发生变化,拉萨财政收支排名均稳居第一位,其余5个市的排位均发生变化;其中,有2个市(日喀则和那曲)的财政收入排名高于财政支出排名,且这2个市的排名差异均为3位;有3个市(昌都、山南和林芝)的财政收入排名低于财政支出排名,且这3个市的排名差异均为2位(见表1)。
表1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08/553_1659935419486.png?width=1080&size=62352
(二)各地市财政支出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地市间差异显著。
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各地市间有所差异。财政收支差额最大的是拉萨,为363.34亿元,超过300亿元;那曲(235.11亿元)、日喀则(231.43亿元)和昌都(210.10亿元),这3个地市财政收支差额均超过200亿元;山南(157.94)财政收支差额超过100亿元,阿里(92.38亿元)和林芝(88.56亿元)的财政收支差额较小,不足100亿元,最大的拉萨和最小的林芝差距达4.10倍(见图9)。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最高的是拉萨,为22.74%,是全区唯一一个超过20%的地区;其次是林芝(14.50%)和山南(10.86%),超过10%且高于全区财政自给率(10.00%)的平均水平,其他各地市财政自给率均低于全区财政自给率的平均水平;昌都(8.83%)和日喀则(5.92%)均超过5%,而阿里(4.21%)和那曲(2.91%)均不足5%,最高的拉萨和最低的林芝之间差距达到1.59倍(见图9),这些地区财政自给率水平十分有限,地方财政主要以各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图9 西藏各地市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西藏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2021年西藏各地市经济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各地市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加强区域协调。发挥拉萨资源和要素优势,打造五城三小时经济圈。加快建设山南雅鲁藏布江沿江百亿产业走廊和沿江百里生态走廊,全面推进拉萨山南经济一体化建设。加快公路和铁路建设,加强各地区间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和人口等要素流通,使西藏各区域间协同发展,聚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防止脱贫人员返贫,确保返贫致贫人口动态清零。深化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守住耕地红线,新开发集中成片的基本农田,改善灌溉面积,确保青稞产量稳步增长。实施畜种改良工程,确保肉奶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藏货出藏”。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原生物产业,建设青稞、牦牛、藏猪、藏羊、茶叶、藏药等产业基地,推进特色产业深加工转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全时全域旅游,新开发旅游线路,可打造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进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千万千瓦级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及各地级市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http://file.tax100.com/o/202208/08/496_1659935420091.jpg?width=1080&size=193007
作者:焦夏丽,甘肃会宁人,兰州财经大学2022级税务专业硕士拟录取。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藏2021:市地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