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7-10 04:25:18

福建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福建2021:
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021期)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明确提出“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四项重点任务。这一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顺利举办、厦门大学百年校庆、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全省人民欢欣鼓舞、感恩奋进,八闽大地沐浴春风、生机勃发。
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10.36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97.74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6.32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6.30亿元,增长8.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939元,同比增长7.3%。
福建省下辖9个地级市,分别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宁德、龙岩、三明和南平。福建是东部沿海省份中地级行政区划数量最少的,东部各省地级行政区划数量为:辽宁(14个)、河北(11个)、山东(16个)、江苏(13个)、浙江(11个)、广东(21个)和福建(9个)。福建地级行政单位的数量与吉林、贵州两省并列,位居全国第21位,属于市州相对较少的省份。截至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187万人,是东南沿海省份中人口最少的。除福建之外东南沿海省份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广东(12684万人)、山东(10170万人)、江苏(8505万人)、浙江(6540万人)和广西(5037万人)。福建省总面积12.13万平方公里,与之最接近的就是江苏的10.72万平方公里和浙江的10.55万平万公里,但人口上和江苏、浙江相比差了4318.4万人、2353万人。在人口、面积相比之下,福建的发展势头很猛。(见图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945_1657398315094.png?width=738&size=179959
图1 福建省行政区划图
一、福建省各市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省内各市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福州和泉州为第一梯队,全省仅这两个城市GDP超过了10000亿元,福州(11324.48亿元)和泉州(11304.17亿元),其中福州GDP二十多年来首次超越泉州,成为全省第一;第二梯队是厦门和漳州,GDP都超过了5000亿元,其中厦门(7033.89亿元)、漳州(5025.4亿元);第三梯队是五个地级市其GDP规模均超过了2000亿元,其中宁德(3151.08亿元)成为第三梯队首位,增速达到13.3%,龙岩(3081.78亿元)紧随其后,三明(2953.47亿元)、莆田(2882.96亿元)和南平(2117.58亿元)较去年缓慢增长。这五个地区中除了南平市之外,其余四市的GDP规模较相近。
省内GDP规模最高的福州(11324.48亿元)和最低的南平(2117.58亿元)两者相差了9206.9亿元,差额超过了海南(6475.2亿元)、宁夏(4522.3亿元)、青海(3346.6亿元)和西藏(2080.2亿元),反映了省内地区发展极具不平衡。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福建省9个地级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宁德市GDP增速最快,达到了13.3%,领跑全省,据统计,宁德第二产业比重高达5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5%,增幅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7.7%,占全市比重78.3%。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5.1%,增加值同比增长45.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7个百分点。除了宁德市,还有3个地级市GDP增速超过了全省,分别为福州(8.4%)、泉州(8.1%)和厦门(8.1%)(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406_1657398315489.png?width=1080&size=98580 图2 福建省各市2021年GDP及增长率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1年各地级市GDP占比来看,福州(23.2%)和泉州(23.2%)相差无几,领跑于全省其他的7个地级市,紧随其后的就是厦门(14.4%),相差了8.8个百分点。处于第三梯队的5个地级市GDP占比差距较小,占比分别为宁德(6.5%)、龙岩(6.3%)、三明(6.1%)、莆田(5.9%)和南平(4.3%)。最低的南平与最高的福州相差5倍之多,和第二梯队的漳州相差2.25倍(见图3)。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福建省地区间的发展较不平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937_1657398315760.png?width=1080&size=93862
图3 福建省各市2021年GDP占比
二、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及其规模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9个地级市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距较大。其中厦门市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为880.96亿元,福州紧随其后,为749.85亿元,泉州财政收入规模为504.5亿元。9个地级市财政收入规模均超过100亿元,最低的南平为102.3亿元。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厦门和最低的南平之间相差了8.6倍。宁德(158.05亿元)和莆田(153.8亿元)两市的财政收入规模不相上下。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率来看,仅有龙岩(6.8%)、莆田(4.5%)、南平(4.2%)和三明(2.1%)低于全省增速,而宁德不仅GDP增速领跑全省,财政收入增速在全省内也是最高的,宁德依靠四大支柱型产业——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铜材料产业,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见图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117_1657398316050.png?width=1080&size=119011
图4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9个地级市中财政负担率(一般预算收入/地区GDP)仅有厦门(12.5%)高于全省财政负担率(6.9%),最低的为三明市(3.8%)。除了厦门外,其余市之间的财政负担率差距相对来说较小(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417_1657398316530.png?width=1053&size=47122
图5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
(一)福建省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厦门、福州和泉州位列全省前三名。省内财政支出最高的为厦门(1060亿元),最低的为莆田(247.27亿元),两者之间相差812.73亿元,相差的倍数为4.29倍,小于财政收入规模最高与最低地级市之间相差的倍数。从2021年财政支出的增速来看,福建省各地级市财政支出均实现正增长,仅厦门(10.8%)、漳州(10.6%)和泉州(9.1%)高于全省财政支出增速(7.5%),其中漳州用于民生支出330.27亿元,增长12.8%,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78.4%;泉州教育支出167.06亿元,同口径增长18.7%。增速最快的厦门与增速最慢的福州两者之间相差了8.1个百分点(见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134_1657398316823.png?width=1080&size=110063
图6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及其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增速来看,二者的关联度不是很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只有莆田和三明两市的财政支出增长率是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厦门市财政收支增速之差最小,为1.6%;差距最大的是宁德,为11.6%,反映出了财政收支的不均衡性(见图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963_1657398317176.png?width=1053&size=76137
图7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支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各市财政收支排位来看,二者具有一定关联。在9个地级市中,仅有莆田、三明和南平的排位发生变化,其余6个市的排位均未发生变化。莆田的财政收入排名高于财政收支排名,说明为全省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却未享受到;而三明和南平相当于“享受”了莆田所做出的“贡献”(见表1)。
表1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排位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457_1657398317475.png?width=1080&size=56501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来看,全省9个地级市中财政收支差额均为负,其中南平市财政收支的差额是最大,为206.31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小的为莆田(93.47亿元),也是唯一财政收支差额低于100亿的地级市。
从2021年财政自给率来看,厦门(83.1%)位列全省首位,同时厦门财政负担率也排第一。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厦门的经济发展稳居全省前三,财政实力也名列前茅。紧随其后的是福州(81%),较去年增长近10%,2021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越泉州,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财政自给率在50%以下有龙岩(49.2%)、宁德(45.9%)、三明(36.4%)和南平(33.1%),但四市较去年的财政自给率均有所提高(见图8)。南平的各项指标均排名靠后,因此“十四五”期间,福建省要给予南平帮助,助力其经济的发展,挖掘其经济潜力,缩小与省内其他市的发展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207/10/283_1657398317687.png?width=1080&size=114388
图8 福建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福建省9个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21年福建省各市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但财政收支压力增大,财政增收放缓,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基层财政紧张程度加大。与此同时,各市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财政自给率均有所提高,但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工作,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体系。稳定增加财政投入,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加大留抵退税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建好福厦泉科学城,打造沿海科技创新走廊,高水平建设省创新研究院、省创新实验室,筹建半导体、海洋领域省创新实验室,加快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积极引进大院名校等重大科研机构和大科学装置,新培育认定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用好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大力扶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探索建立“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新模式,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社会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下大力气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分行业分领域大力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并在薪酬、住房、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促进人才团队集聚,安其心、尽其能、乐其业。
高质量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促进中沙古雷乙烯、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支持鞋服、食品、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宁德时代扩产能、厦门钨业锂电池正极材料、钜能电力高效太阳能电池、莆田华峰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引导重大石化项目向古雷石化基地布局。
提速第三产业,高标准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深化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建设福州、厦门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培育工业设计、共享制造、定制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总部经济。多渠道增加健康、养老、育幼、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让人民生活更加舒心、更有品质。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福建省以及其各市财政厅、统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2022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关于福建省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作者:蔡璇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