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21:市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内蒙古2021:市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969期)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其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内蒙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下辖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9个地级市以及阿拉善盟、兴安盟、锡林郭勒盟3个盟。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全区可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内蒙古自治区内部区域经济差异明显,蒙中地区的“呼包鄂”经济带依托交通干线、黄河沿岸和资源聚集地,系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区域竞争力强;蒙东、蒙西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整体仍相对落后。内蒙古自治区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陆域面积在全国各自治区份排名第三。由于其狭长和辽阔的地理区划结构,内蒙古自治区内东西部差异较大,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区内资源禀赋优越,尤其是煤炭、稀土矿产能源资源储量位于全国首位。由此,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2051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两年平均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2亿元,同比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2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8亿元,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2.8%。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7.5%,比上年增加298.7亿元,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1671亿元,增加213.3亿元,增长14.6%;非税收入678.9亿元,增加85.4亿元,增长14.4%。2021年,受经济持续恢复、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影响,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连续12个月稳定在两位数,全年超收349.9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0.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8.9%,比上年决算数减少30亿元,下降0.6%,全年同口径支出增长5.2%。其中,自治区本级支出985.8亿元,增长21.3%;盟市(含旗县)支出比上年决算数下降4.6%,全年同口径支出增长2.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378_1654785912980.png?width=919&size=263412
图1: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
一、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盟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规模来看,内蒙古自治区12个市盟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鄂尔多斯市的GDP规模为4715.7亿元,稳居全自治区第一位,包头紧随其后,GDP规模为3293亿元,作为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市GDP位居第三,规模与包头市很接近,为3121.4亿元。这三个市的GDP规模远高于自治区内其他市,同时也是全自治区仅有的三个GDP规模超过3000亿的市。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紧随其后,位于第二梯队,分列4-6位,GDP规模在1000-2000亿元之间,分别为1975.1亿元、1411.4亿元和1355亿元。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位于第三梯队,分列7-9位,GDP规模集中在700亿元左右,分别为1014.7亿元、983亿元、903.6亿元;兴安盟、乌海和阿拉善盟位于第四梯队,分列10-12位,GDP规模集中在800亿元以下,其中阿拉善盟最低,仅仅为364亿元,与GDP规模位居第一的鄂尔多斯相比,差额高达4351.7亿元。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内蒙古自治区12个市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各市盟2021年全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增速较高的是鄂尔多斯(33.45%)、乌海(27.63%),远高于其他市盟。其次是锡林郭勒盟(20.83%)、阿拉善盟(19.42%),这2个市盟的增速在20%左右。增速较低的是乌兰察布(9.28%)和兴安盟(9.84%),这2个市盟的增速相对较低,不及10%(见图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771_1654785913518.png?width=780&size=62370
图2: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人均GDP来看,内蒙古人均GDP为218968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GDP(20514元)。2021年各市盟人均GDP(按2020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全自治区同期水平的有鄂尔多斯(218968元)、包头(121540元)、呼和浩特(90578元)、锡林郭勒盟(91657元)、乌海(129116元)和阿拉善盟(138720元)这6个市盟。市盟人均GDP较低的是巴彦淖尔(63885元)、呼伦贝尔(60413元)、乌兰察布(52957元),位于5-6万元之间;更低的是赤峰(48937元)、通辽(49124元)和兴安盟(42472元)(见图3),不足5万元。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兴安盟,人均GDP差距达4.15倍,各市盟间人均GDP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171_1654785913710.png?width=722&size=40164
图3: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人均GDP
(二)各市盟GDP占比
从2021年各市盟GDP占比来看,各市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高的鄂尔多斯(22.99%)、包头(16.05%)和呼和浩特(15.22万元)占全自治区GDP的50%以上,从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本省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来看,呼和浩特(9.63%)排在第二十五位。全国最高的是长春(53.67%)和银川(50.04%),其均超过了50%;最低的是济南(13.76%)和南京(14.06%),均不足15%,而这两个省会城市也是被同省的地级市苏州和青岛在GDP上长期领先。排名第4-6位的是赤峰(9.63%)、通辽(6.88%)和呼伦贝尔(6.61%),在全自治区处于中间水平;GDP占比较低的是锡林郭勒盟(4.95%)、巴彦淖尔(4.79%)、乌兰察布(4.4%)、兴安盟(2.93%)、乌海(3.5%)、阿拉善盟(1.77%)(见图4),这也反映出了内蒙古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395_1654785913856.png?width=722&size=41537
图4: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GDP占比
二、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盟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盟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鄂尔多斯,为552亿元,也是唯一一个超过500亿元的地区;其次是呼和浩特,为228.92亿元,排名第二位;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阿拉善盟,仅为33.53亿元(见图5)。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阿拉善盟,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15.46倍。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163_1654785913994.png?width=722&size=56822 图5: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呼伦贝尔(25.12%),其次是兴安盟(19.9%)。增速最低的是巴彦淖尔(4.1%),另外。呼和浩特(5.45%),锡林郭勒盟(4.6%)也是全自治区增速为低于5%的城市(见图5)。
(二)各市盟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财政负担率来看,各市盟财政负担率也有所差异。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最高的是鄂尔多斯(11.71%),其次是锡林郭勒盟(9.45%);最低的是包头(4.89%),不足5%。有8个市盟的财政负担率高于全自治区各市盟的平均水平(7.57%)(见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801_1654785914138.png?width=722&size=47018
图6: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各市盟财政收入结构
首先,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规模来看,各市盟差距明显。其中,鄂尔多斯税收收入(350.30 亿元)和非税收入(123.5亿元)规模均居第一位,且远高于其他市盟;呼和浩特的税收收入(182.23亿元)和非税收入(46.69亿元)规模居第二位;兴安盟的税收收入(23.64亿元)和阿拉善盟的非税收入(9.89 亿元)规模最小(见图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981_1654785914562.png?width=806&size=57628
图7: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税收与非税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其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很大。其中,税收收入增速最高的是鄂尔多斯(22.3%);非税收入增速最高的是兴安盟(38.8%),与其他市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12个市盟中,有8个市盟的税收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其中,乌兰察布的税收收入下降最为显著,为-3.5%(见图7)。总体来看,在税收收入增速下降的地区中,巴彦淖尔和兴安盟的非税收入增速上升非常快,但通辽的非税收入增速上升却较为平稳。再次,从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负担率来看,各市盟也存在差异。在12个市盟中,税收负担率最高的前几个市是鄂尔多斯(9.09%)、阿拉善盟(6.49%%)和呼和浩特(5.84%),税收负担率最低的是兴安盟(3.62%),不足4%;非税负担率最高的是兴安盟(3.06%),不足4%,其他地区非税负担率也均未超过5%(见图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607_1654785914710.png?width=722&size=59029
图8: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税收与非税负担率
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是我国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税收收入占比越高,意味着财政收入质量越好,因为与非税收入比较,税收的法定性、规范性更强;同时,经济增长会在税收上得到更多的体现,也是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从财政收入质量来看,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市盟中,财政收入质量(一般公共预算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好的是乌海(79.46%)、呼和浩特(79.6%)在80%左右,鄂尔多斯、包头、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巴彦淖尔这6个地区的财政收入质量超过全自治区的平均水平(69.4%);兴安盟(54.11%)远远低于全自治区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质量较差(见图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840_1654785914911.png?width=722&size=45099
图9: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收入质量
三、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盟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盟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鄂尔多斯,为729.4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700亿元;其次是赤峰(569.71亿元),这两个市盟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500亿元;位列后两位的是乌海(113.33亿元)、阿拉善盟(85.36亿元),均不足200亿元(见图10)。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阿拉善盟,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7.54倍。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677_1654785915075.png?width=722&size=55384
图10: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盟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鄂尔多斯(9.9%),紧跟其后的是阿拉善盟(9.8%),两个市盟均接近10%。增速最低的是包头(-10.9%);有3个市盟超过了全自治区(-2.28%)的平均增速,大部分市盟的增速为负值(见图10)。从2021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关联度并不高。总体而言,在12个市盟中,呼和浩特、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兴安盟、乌海、阿拉善盟6个市盟的财政收入增速高于财政支出增速,其余6个市盟的财政支出增速高于财政收入增速。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速-财政支出增速)最小的是阿拉善盟(1.8%)和巴彦淖尔(3.9%),这个市盟的差距在4%以下,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相对较为均衡;二者差距最大的是呼伦贝尔(34.16%)和兴安盟(25.8%),这2个市盟的差距均超过了20%,反映出财政收支的增速不够均衡(见图11)。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112_1654785915217.png?width=722&size=57080
图11: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增长率
(二)各市盟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盟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赤峰(496.24亿元);其次是呼伦贝尔(442.91亿元);乌兰察布(327.31亿元)、呼伦贝尔(324.42亿元),这4个市盟财政收支差额超过300亿元;而乌海(50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小,最大的赤峰和最小的阿拉善盟差距达到了7.86倍(见图12)。就财政自给率而言,最高的是鄂尔多斯(75.68%),超过了70%;其次为乌海(55.88%)、呼和浩特(54.63%)和包头(47.66%),均超过了40%,并且也只有这四个市盟的财政自给率是高于全自治区财政自给率(35.75%)的平均水平;最低的是兴安盟(14.93%)。最高的鄂尔多斯和最低的阿拉善盟之间的差距达到了7.85倍(见图12)。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533_1654785915362.png?width=722&size=57402
图12:内蒙古各市盟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1年内蒙古12个市盟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从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经济发展来看,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是自治区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遵循,已全面准确地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1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374.2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8亿元,增长6.7%。三次产业比例为10.8:45.7:43.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9.3%和5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422元,比上年增长6.6%。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税收收入1671.0亿元,增长1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40.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2%。
(二)对策建议
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不再延续的政策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稳定市场预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让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成本更低。支持企业上市和扩大债券融资。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地、用工、物流等实际困难。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加快实体商业创新转型,推动绿色商场创建、步行街改造,支持品牌连锁店发展。继续开展好“内蒙古味道”系列活动,推动“蒙字号”“老字号”等品牌消费,培育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健全城乡流通体系,发展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支持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和活畜交易市场建设,扩大县域和农村牧区消费。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升各类集贸市场管理水平。实施一批交通水利、市政工程、防灾减灾等重大项目。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加快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开工包银高铁、锡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铁路等项目,做好包头至西安、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察右后旗白音查干至乌兰浩特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通用机场建设。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引绰济辽二期、黄河应急分凌分洪区等项目,做好黄河内蒙古段三期防洪工程前期工作。系统布局5G基站、充电桩、加氢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鼓励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加富有活力,让居民生活更美好。
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着力提升产业链价值链水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稀土新材料、大规模储能、现代农牧业、节能环保等领域,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续加强与国家部委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5G技术推广应用,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牧业和农村牧区优先发展,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现代化,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加强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集中支持一批脱贫旗县推进乡村振兴。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现代农牧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能力,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持续推进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守住耕地红线,规范占补平衡,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农作物、林草和畜禽种质资源库,提高育种创新、良种繁育能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坚持绿色兴农兴牧,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深入推进奶业振兴,鼓励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建设奶源基地和牧场,支持传统乳制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因地制宜扩大青贮玉米、优质苜蓿种植面积,提高牧草品质。推行标准化饲养,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支持肉乳兼用品种发展。鼓励特色种植养殖,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农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推进牧区现代化试点,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减少网围栏,解决草场“碎片化”问题。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文明内蒙古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改革,实行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清单管理,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进“一网通办”、“掌上办”、代办帮办等工作,整合便民服务热线,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制定实施全区“十四五”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规划。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各市盟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参考文献:
1.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3.新世纪评级.内蒙古自治区及下辖各盟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2021-12-20.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9/501_1654785915524.jpg?width=1080&size=165544
作者:谷承锦,河南周口人,兰州财经大学2019级税务专业硕士,在《陇东学院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4项,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铜奖、在2021年“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得省级铜奖,获甘肃省三好学生等荣誉及奖项十余项,考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证券从业、初级会计等资格证书。
指导教师:李永海
相关链接:
1.甘肃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2.安徽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3.贵州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4.湖南2021:市州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5.江苏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