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6-6 18:00:16

安徽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安徽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961期)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安徽省坚持稳中求进,强化政策落实,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项目引领,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强化产业带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改革开放,强化市场导向,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人民至上,强化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总体而言,2021年安徽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3%,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增速居长三角地区第1位;国家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行,“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新突破;粮食产量817.5亿斤,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全省PM2.5平均浓度34.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4.6%,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安徽省位于我国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腹地,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临江西,北靠山东。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省会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余15个市从北到南分别是:宿州、淮北、亳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安庆、池州、黄山,辖区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见图1),另巢湖市现为县级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故巢湖市不在本文单独列支。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梳理了2021年安徽16个地级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762_1654509613028.png?width=860&size=274435

图1:安徽省行政区划图
一、安徽省各市2021年经济发展
(一)各市GDP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GDP 规模来看,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省会城市合肥与其他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安徽省2021年GDP最高的合肥市持续破万亿元,排名第二的芜湖不到5000亿元,不足合肥市GDP的一半;最低的黄山市GDP为957亿元,不及合肥市的十分之一。从2021年GDP增速来看,省内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芜湖(11.6%)、六安(11.0%)和池州(10.2%),最低的蚌埠市,出现负增长(-2.10%)。省内GDP增速最快的芜湖市和最慢的蚌埠市两者之间相差了13.70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合肥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速度,安徽省其余地级市经济发展较为均衡,GDP规模之间相差也不是特别悬殊。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193_1654509613534.png?width=1080&size=146967
图2:安徽省2021年各地级市GDP及其增长率
(二)各市人均GDP及其占比
从2021年人均GDP来看,安徽省人均GDP为7.03万元(按2019年末常住人口6365.9万人计算)。全国同期人均GDP为8.10万元。2021年各地级市人均GDP(按照2019年末常住总人口计算)超过同期安徽全省人均GDP水平的有8个地级市,分别为合肥(12.18万元)、芜湖(11.81万元)、滁州(8.43万元)、马鞍山(11.29万元)、宣城(7.34万元)、铜陵(8.89万元)、池州(7.48万元)和黄山(7.20万元),其中超过同期全国人均GDP水平的有合肥、芜湖、滁州、马鞍山、铜陵共5个地级市。另,人均GDP的两个市为阜阳市和亳州市,均小于4万元。人均GDP最高的地级市合肥市和最低的阜阳市相差了2.25倍,低于GDP规模相差的倍数.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378_1654509613936.png?width=1080&size=119871
图3:安徽省各地级市人均GDP情况
GDP规模从整体上可以较为粗略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每个地区的居住人数是不一样的,那么人均GDP就可以更加细致地反映出各个地区较为真实的经济发展水平。GDP规模和人均GDP排位差异较大的地级市为阜阳、铜陵和池州市,差异绝对值均大于8,排位未发生变化的是合肥、芜湖和淮南(见表1)。
表1:安徽省各市2021年GDP和人均GDP排位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433_1654509614305.png?width=1080&size=95053
从各地级市占全省GDP比重这一指标来看,可以更加量化各地级市为全省GDP所作出的贡献。和各地级市GDP规模情况一样,省会合肥一家独大,占比26.57%,芜湖(10.02%)、滁州(7.83%)和阜阳(7.15%)分列全省2-4位。但三者占比加起来仍未超过合肥市。安庆(6.18%)、马鞍山(5.68%)和宿州(5.05%)这三市占比属于同一层次,蚌埠(4.63%)、毫州(4.59%)、六安(4.48%)和宣城(4.27%)这四市占比属于同一层次,之后的淮南(3.39%)、淮北(2.85%)、铜陵(2.71%)、池州(2.34%)和黄山(2.23%)这五市处于同一层次。也证明了合肥市与其他地级市之间的发展差距(见图4)。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273_1654509614634.png?width=1080&size=88600
图4:安徽省各市的GDP占比
二、安徽省各市2021年财政收入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速
从2021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除了第一梯队的合肥和芜湖,其他地级市之间的差距较小。合肥是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独特的战略地位加之政策的扶持,合肥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大。2021年合肥财政收入超过了840万亿,芜湖超过了350亿元,第一梯队二者之间相差了483亿元,远远大于第二梯队财政收入最高的滁州(251亿元)与第三梯队最低的池州(74亿元)之间的差额(177亿元),差距较大。从2021年安徽省各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率来看,16个地级市中,财政收入增长率只有阜阳市(-4.87%)为负,其余地级市均实现了正增长,各市增长率均超过5%,其中,马鞍山市的增速最快为15.90%,另,合肥市、滁州市、安庆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铜陵市、淮北市、池州市等市的增速均超过10%(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496_1654509614855.png?width=1080&size=156911
图5:安徽省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1年安徽省各市的财政负担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区GDP)来看,因为GDP规模基数过高的缘故,导致合肥的财政负担率(7.40%)低于全省财政负担率(8.14%)。宣城市的财政负担率(9.97%)位列全省第一,高于全省负担率1.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负担率的地级市共有四个,分别为:芜湖(8.39%)、蚌埠(8.41%)、宣城(9.97%)和黄山(9.22%),其余12市均低于全省财政负担率,其中最低的为安庆(5.88%)(见图6)。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794_1654509615094.png?width=1080&size=123792 图6:安徽省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负担率
三、安徽省各市2021年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合肥继续领跑全省,是唯一一个超过1000亿元的地级市。财政支出最少的地级市是池州(179亿元),两者之间相差了5.82倍。从2021年财政支出增长率来看,阜阳(-5.3%)、六安(-4.0%)、宿州(-2.5%)、蚌埠(-3.4%)和宣城(-3.0%)五市的财政支出率为负,其余地级市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均为正。财政支出率最高的马鞍山和最低的阜阳之间相差了13.8个百分点(见图7)。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817_1654509615294.png?width=1080&size=136219
图7:安徽省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支出及增长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相关度较高,变化趋势相同。且,所有地市的财政收入增长率均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率,这说明,安徽省政府在有意克制财政支出情况,增强财政收入情况,二者差距(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最大的是六安市(15%),最小的阜阳(0.4%)(见图8)。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812_1654509615394.png?width=1080&size=134369
图8:安徽省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收支增长率
从2021年各地级市的财政收支排位来看,16个地级市中有6个地级市的排位出现了下降,其中马鞍山排名下降7位,下降程度最大;有6个地级市的排名上升,其中六安的排位上升了6位,省内上升程度最高;只有合肥、淮南、淮北和池州四市的财政收支排名未发生变化(见表2)。相对来说,全省的财政收支排名差异较小。
表2:安徽省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排位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239_1654509615637.png?width=1080&size=102192
(三)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从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来看,阜阳的财政收支差额(446亿元)高达全省第一且是唯一一个超过400亿元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合肥(380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少的地级市为马鞍山(91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高的阜阳和最低的马鞍山两者相差了3.91倍。从2021年各市的财政自给率来说,有7个地级市的财政自给率超过了安徽全省财政自给率(46%),分别是合肥(69%)、滁州(54%)、蚌埠(51%)、芜湖(72%)、宣城(58%)、铜陵(48%)和马鞍山(68%)。财政自给率全省最低的是阜阳(29.83%),财政自给率最高的芜湖(71.77%)和最低的阜阳相差了41.94个百分点(见图9)。
http://file.tax100.com/o/202206/06/442_1654509615876.png?width=1080&size=159238
图9:安徽各地级市2021年财政收支差额级财政支出率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安徽省及其各市财政、统计部门网站。


作者:郭欣欣
导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2021: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