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政策君 发表于 2021-7-24 00:00:19

学党史 守初心|一起走进烽火税月(十六)

皖西革命根据地的税收票证管理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根据地创建初期,税务人员在征税中出具给纳税群众的多是收据性质式样的票据,内容不规范,手续也不完整。借鉴历史经验,根据地在实践中逐步规范了税收票证的式样,总结出税收票证管理办法。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190_1627056017237.jpg?width=648&size=48369
监制
财政经济委员会统一式样,并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各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依照使用需求,自行按规定的式样和要求印制。
管理
各道区财政部在上级的监督下,统一印制,统一编码,每本100张,一式三联。第一联纳税人留存,第二联随税款上报,第三联存根留分局备查。
结报
报解时税票第二联连同税款一并上解。税款报解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环节,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期已有规范的报解程序。
操作流程
霍邱县河口海关分局的税款由道区工作人员到海关分局提取,一个月或两个月一次,税票也由其带来。调取税款时,带一个表式,上面分列货物名称、税率等项目,由海关分局将该表填好,并将这张表连同税款、税票一齐交给道区工作人员。道区工作人员复算一次,然后将三联税票交海关分局一联,交道区财政部一联,自存一联。”其流程图如下: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667_1627056017575.jpg?width=721&size=16083
税款征收报解管理办法
报解期限:一个月一次。
报解方式:报解员专程报解或上级派员调取。
报解机关:税务分局。
税款上解:税款收取后,存放在经济公社,上解时由专人押运上解,最终上解至财政部。
报解手续:填写表格,票款相符,出具收据。
1942年2月,华中党政军委员会颁布《财政经济政策草案》中明确规定:“各区建立统一的、简明的、科学的会计制度;一切收支都要做有系统的登记,必须是来去分明、毫厘不差;征收机关有了一定的帐簿外,还应实行经常的、一定的报表制度。”
由于战时环境,会计帐簿设置是本着上繁下简和能据以编造报表为原则。直至皖南、皖北全境解放,才有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的规定。
各地税款报解时间、受款单位、缴款限额等都不相同。在时间上有一日一解、5日一解和10日一解的规定;在受款单位上有直属上级和附近金库的不同。在特殊情况下,直接交给团以上部队,取据核销收入任务。还有限额以上随时报解及金库直接提款的规定。总之,税款报解的方法不同是为了适应战时环境,保证及时供应和避免税款损失。
皖西革命根据地的税收票证管理极其严格,它与现金同样看待,在战争环境下,只要人在,票证就不能丢,这是一项纪律。
盗窃税收票证、贪污税款,是犯罪行为。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216_1627056018004.gif?width=600&size=43874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924_1627056018121.gif?width=600&size=43874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237_1627056018221.gif?width=600&size=132193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888_1627056018377.gif?width=600&size=140398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171_1627056018471.gif?width=600&size=140328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711_1627056018643.png?width=400&size=377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779_1627056018703.png?width=400&size=3573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563_1627056018773.png?width=597&size=76995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155_1627056018889.gif?width=600&size=43874
六安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107/24/184_1627056018971.jpg?width=430&size=25582
关注我们|了解红色税史
本期编辑:赵守印
本期审核:陆永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党史 守初心|一起走进烽火税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