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助非遗,匠心路苦尽“甜”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621_1601460615623.jpg?width=800&size=57405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353_1601460615675.gif?width=400&size=6129
四川税务微信号:sichuanshuiwu
在成渝中心,有一座自古以来以“甜”闻名的城市:内江。悠悠沱江水孕育了连绵的甘蔗田。糖业昌盛,甜物丰饶,让邂逅过这里的人无法忘怀。而最不能忘怀的当数蜜饯。
内江蜜饯,又名“煮货”,是多种瓜果经过来回煮制的食品,以“色泽透明,味美香甜,入口化渣”闻名。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215_1601460615726.jpg?width=1080&size=86576
余斌厚是内江蜜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制作蜜饯三十年。讲起制作蜜饯,他尤其记得大学毕业刚跟着厂长师父学技艺的教导:“做蜜饯,讲的是良心,煮制虽繁必不敢省工序,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下岗之后,余斌厚夫妻用全部家当500元创办了内江市市中区佳林食品厂,自己做蜜饯。从原材料采购加工,果实煮制,摊晾包装,厂里的蜜饯数十年来依然严格遵循着传统手工工艺,常年都有外地客商慕名赶来订购。
做蜜饯是做甜蜜的事,干苦的活路。厂房里温度很高,常年都是40多度,我和工人们满手臂都是烫伤的泡。做蜜饯利润低又辛苦,那几年生活确实很困难,家里人经常劝我转行。2017年最困难的时候,税务分局打电话到厂里,说今年增值税改革,税率和起征点都调了,我的厂多缴了1300元的税款,记得改天来退,以后我们厂基本上就不用交税啦。当时,我心里非常感动,虽然退的税款不多,但体现的却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小微经营者的关注和支持,坚定了我做下去的信心。通过享受好的税收政策,这几年来,厂里的经营状况好了许多,干起活来更有奔头了。”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461_1601460615819.jpg?width=1080&size=91421
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余斌厚,仍是满怀着对蜜饯行业的深深热爱。他说他还要完成两个心愿:“第一要把内江蜜饯的发展路径再创新,利用现在好的税收政策,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要把手艺传承下去,让这个非遗技艺永远地给人们带来甜蜜和幸福”。从瓜果到蜜饯,是一趟美妙的“甜”程,蕴藏的是匠心者们的苦尽甘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2020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分析,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万亿元。由于许多非遗项目受众小、产能低,全国1.7万余名非遗从业者中许多都在艰难地维持。随着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特别是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落地,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非遗项目从业者们轻装前行,重新焕发出光彩。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525_1601460615888.jpg?width=800&size=57405
四川税务
微信号:sichuanshuiwu
普及税费知识
宣传税费政策,实现征纳互动
喜欢,就“在看”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646_1601460615938.png?width=167&size=1424
http://file.tax100.com/o/202009/30/763_1601460615995.jpg?width=258&size=1741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