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税务: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 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圆梦
本帖最后由 奈奈 于 2020-7-28 09:45 编辑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9/192_1593380183396.jpg
人到中年,越来越感慨季节更替的悄然与急促,不经意间端 午的步子又一次如期而至,思乡的心结再次弥漫在缠绵的 柳絮中,飘飘荡荡愈加强烈!如果心没有根,无论身在哪里 都是漂泊。我的根就在那个有山有水的村子,每每梦回那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总让我泪湿枕巾。这个时节家乡小河边的柳树正随风扬着长长的辫子,小河里的水已漫过那个独木桥,河水清冽得晃人眼,偶尔还有几只水鸟在小河中觅食,河滩上的草都冒出了头,远远看去青青绿绿挤成一片,甚是惹眼。
按照家乡的习俗,端午时节家家都要做油饼卷糕。前一晚将晶莹洁白的糯米和大米认真地洗干净浸泡在温水中,红枣去核后和葡萄干泡在一起。第二天一大早将米均匀地铺在蒸笼里的白布上,仔细地封好蒸笼边以免走漏了热气将 米蒸得半生,影响口感。蒸好的米要趁着热和红糖、 红枣、核桃仁搅拌匀,然后再放到锅里加热,糕做好后主要任务就 剩下油饼了。做油饼也是很有讲究的,不能用发酵粉,那样做出的油饼会变硬,要用烫面做,取一大盆面,加入适量的花椒水,再加入几颗生鸡蛋,边加入刚刚烧开的烫水,边用筷子搅拌成小小的面疙瘩,再和成面团,并反复地揉,直到揉出面的筋度。将揉好的面 揪成小面团,在面板上抹少许油,用擀杖擀成饼状。烧柴上锅倒油,大火将油烧开后改为小火,将面饼顺着锅边滑入烧熟的热油中,炸至金黄翻面,直到两面都金黄时捞出控油。这时候将热气腾腾的糕挖到油饼上并卷起来,油饼卷糕就做好了。白中透红的糕娇羞地藏在金黄的油饼中,红枣核桃仁点缀其间,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以致离开家乡好多年的 我依旧还贪恋那种感觉。
记忆深处无数次折叠深藏的画面中,金色耀眼的余晖下,大叔赶着牛,扛着铧,叼着旱烟,把自己的影子踩成了长长的盼头;南墙根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唠嗑着、眯着眼睛看西边的天空,明天又是个好天气呀;放羊归来的孩子们吹着轻盈的口哨,吆喝着让羊群进圈;妇女们开始烧饭了,袅袅的饮烟笼罩了整个村子,缥缥缈缈,凝成了一幅无法临摹渲染的油画。
仲夏的晌午,那个芦苇疯长的河畔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林中虫啾鸟鸣,空气清新湿润,孩子们赤脚走在林间,有种说不出的舒服,还没有到河畔就焦急地脱下单薄的衣裳,“扑通、扑通”全都 钻进了清清凌凌的河水中,头是不能浮出水面的,要一口气扎到对岸才行,谁中途憋不住气,或者游到最后面的人是要被惩罚的:其他人会用河底那软软的泥在他 的身上、脸上恶作剧地涂画,或者用细细的、柔柔的沙子把他埋起来,只露出头来……孩子们的欢乐是茂密的林子所无法隐藏的。
绵延几千里的巍巍祁连山啊,静默凝视,赋予了西北汉子稳重实在的秉性;迂回曲折的悠悠石羊河呵,潺潺而来,培育了我们细腻坚韧的情感。时隔多年,我的父辈们还是那样出风入雨不论春秋,披星戴月不避寒暑,但那个儿时给我唱“摇呀摇,摇到外婆桥 ……”的阿婆在好几年前就离开了,那个帮我抓蛐蛐的大叔已老态龙钟,那些一起掏鸟蛋、摸泥鳅的伙伴也早已远走他乡,但我却依然固执地思念着那个村子。也许只因为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无尽的牵挂。
离开故乡已多年,当岁月的艰辛把日子漂白得没有任何色彩,在现实中奔波繁忙之余,便越发深深地依恋那沉淀在灵魂深处的纯洁如画的故乡。
编辑设计:武威市税务局办公室
作者:武威市税务局 王屈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