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一非居民的同一项所得需要多次享受应提请审批的同一项税收协定待遇的,应在多长时间内可免予向同一主管税务机关就同一项所得重复提出审批申请 (1篇回复)
- 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按规定已报告的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如何享受税收协定待遇? (1篇回复)
- 非居民可享受但未曾享受税收协定待遇,能否申请追补享受税收协定待遇,退还多缴税款? (1篇回复)
- 当填报或提交的资料为外文文本是,报告责任人需要翻译成中文文本吗? (1篇回复)
- 税收协定中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是指什么? (1篇回复)
- 在执行税收协定时,缔约国双方对艺术家和运动员的征税权是如何划分的? (1篇回复)
- 什么是税收协定意义上的国际运输收入? (1篇回复)
- 什么是税收协定意义上的国际运输?缔约国双方对国际运输收入如何征税? (1篇回复)
- 哪种情况可直接认定取得股息所得缔约方居民的“受益所有人”身份? (1篇回复)
- 在执行税收协定时,什么是国际运输的附属活动? (1篇回复)
- 在执行税收协定时,营业利润条款与其他条款的征税关系? (1篇回复)
- 在执行税收协定特许权使用费条款时,在转让或许可专有技术使用权过程中,如果技术许可方派人员提供有关支持、指导并收取服务费,这种服务费属于特许权使用费吗? (1篇回复)
- 在执行税收协定时,判定承包商和提供劳务构成常设机构的标准有哪些? (1篇回复)
- 什么报酬在税收协定意义上不应是特许权使用费,而应为劳务活动所得? (1篇回复)
- 非居民企业应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 (1篇回复)
- 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如何享受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优惠?如果后续税务机关核实发现不符合规定条件,有何影响? (1篇回复)
- 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用于境内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1篇回复)
- 非居民企业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其审核鉴定程序是如何规定的? (1篇回复)
- 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纳税地点? (1篇回复)
- 采用核定征收的非居民企业其利润率如何确定? (1篇回复)
- 如何核定非居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1篇回复)
- 个税改革后,无住所个人如何适用独立个人劳务或者营业利润条款? (1篇回复)
-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数月奖金,应如何计税? (1篇回复)
- 个税改革后,无住所个人如何适用受雇所得条款? (1篇回复)
- 非居民个人一个月内取得股权激励所得,应如何计税? (1篇回复)
- 个税改革后,无住所个人如何适用特许权使用费或者技术服务费条款? (1篇回复)
- 个税改革后,无住所个人如何适用董事费条款? (1篇回复)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海南试点中,离境退税政策指的是什么? (1篇回复)
- 出口商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构成犯罪的,应负什么刑事责任? (1篇回复)
- 外贸企业发生解散、破产、撤销等事项后是否应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免)税注销认定? (1篇回复)
- 对税务机关进行出口退(免)税审核审批使用的电子化管理系统是怎么要求的? (1篇回复)
- 出口企业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提交报关单电子信息时,应重点核对哪些项目? (1篇回复)
- 税务机关在审核中,对出口商申报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凭证、资料有疑问的应如何处理? (1篇回复)
- 什么是境外带料加工装配? (1篇回复)
- 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代表(领事官员)购进物品的应退增值税如何计算? (1篇回复)
- 出口加工区建设初期,其基建物资如何申报退税? (1篇回复)
- 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的发票构成犯罪的,应负什么刑事责任? (1篇回复)
- 出口退税企业被停止出口退税权期间能否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1篇回复)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海南试点中,退税税种及退税率是怎样规定的,应退税额如何计算? (1篇回复)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海南试点中,境外旅客包括哪些人? (1篇回复)
- 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办理退税须提供哪些凭证? (1篇回复)
- 对出口加工区运往区外的货物,是否征收增值税? (1篇回复)
- 对出口企业申报出口退(免)税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篇回复)
- 出口商拒绝税务机关检查或拒绝提供有关出口货物退(免)税帐簿、凭证、资料的,应承担什么责任? (1篇回复)
-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海南试点中,起退点是怎样规定的? (1篇回复)
- 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代表和领事官员如何办理退税? (1篇回复)
- 对运入出口加工区的货物,能否视同出口? (1篇回复)
- 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构成犯罪的,应负什么刑事责任? (1篇回复)
- 税务机关以哪类报关单电子数据作为审核出口退税的法定依据? (1篇回复)
- 税务机关受理出口企业退(免)税申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