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581
  • Tax100会员 33474
查看: 299|回复: 0

回忆散文:笔耕不辍知甘苦 精彩“税”月不辜负——我和《中国税务报》的不解情缘 文/汪汝会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税界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97
2021-12-28 22: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省税务局公众号精选文章
公众号名称: 贵阳税务
标题: 回忆散文:笔耕不辍知甘苦 精彩“税”月不辜负——我和《中国税务报》的不解情缘 文/汪汝会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Y4NjQ4MA==&mid=2650562572&idx=1&sn=54c02c7f54d8a72a077fbb48e485beec&chksm=839603b3b4e18aa5b9fe2aa21bc5f2cf364f8146162f2c3e19b6b4462a69e6f9404e47c5797e#r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12-28 17:17
二维码: -

回忆散文
笔耕不辍知甘苦 精彩“税”月不辜负
——我和《中国税务报》的不解情缘
文/汪汝会


将岁月的指针拨回到2013年8月12日,那是我刚到原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国税局报到的日子。从此,我的生命便与税收工作紧密相连。因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学的是中文类专业,领导便有意把我安排在区局办公室做秘书,从事综合文稿起草、政务信息编写、税收新闻宣传等相关工作。
和《中国税务报》结缘,和我的工作有关。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天内勤师傅都会送一份“新鲜”的《中国税务报》到办公室来。向来喜欢读书看报的我,每天早晨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读报。通过阅读报纸,我可以了解近期发生的重要时政消息,可以学习税收业务知识,还可以关注税收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


人生若只如初见
8年多的税收工作生涯,让我从一个“宣传新手”成长为一名“宣传能手”,虽然只有一字转变,但在此过程中我的收获颇丰,深刻体会了写稿的各种滋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时候天天读报纸,非常羡慕那些能发表稿件的税务通讯员,心里想着:要是我也能像他们一样经常在《中国税务报》上发表文章,那就太好了!青年人最不缺乏的就是激情和勇气。说干就干,在办公室张桂华主任的鼓励下,我便开始了第一篇文章的创作。针对“税苑”版面,我从自己最熟悉的文学稿件着手,从竹的形态、品质和精神抒写赤水老家的竹子。因为竹子是我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事物,印象深刻而情感浓厚,写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没过几天,第一版的《青青翠竹韵》写好了,有1700多字,领导读后感觉篇幅长了些,建议我精简篇幅,于是我痛下狠手,硬生生把文章“砍”成了800多字,把定稿投到了指定邮箱,迫切地等待着回音。
过了几天,《中国税务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青青翠竹韵》居然发表了!看到我的文字变成铅字的那一刻,内心真是特别激动。我用手轻轻抚摸那一行行文字,读了一遍又一遍,回味良久。虽然从读大学开始,我就先后在校内外各种刊物发表了三四十篇文章,但参加工作后发表稿件,这还是第一次!我兴奋地把报纸拿去给办公室领导和同事看,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青青翠竹韵》的发表,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而言,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光和激励。感谢中国税务报社那位不知名的编辑老师,极大地鼓励了我这颗年轻的心。我永远记得,这篇文章的发表日期是2014年2月21日。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篇,我开始憧憬着:在以后的税收工作中,希望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第二篇、第三篇、第N篇……
随后的一年里,我坚持阅读《中国税务报》,细细揣摩刊登出来的每篇稿件的写法和技巧,还经常主动到局内业务科室沟通请教,了解大家最新的工作动态,获取第一手鲜活素材,采写了若干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会破产了》《云岩国税局对纳税人“有Q必应”》等多篇稿件陆续发表,对我的付出有了初步回报,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文秘工作的信心。我也于2014年12月中旬正式调到了原贵阳市国税局办公室,继续在税收工作文字领域深耕、奉献。
为文痴迷入佳境
在市局办公室,我干的还是老本行——综合文秘。有了前面一年四个月的经验积累,加上领导的亲切指导和同事们的耐心帮助,我在编写政务信息、撰写综合文稿的同时,继续做好《中国税务报》《中国税务》等主流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市局工作以后,感觉可写的内容更多,素材和主题都更广泛了。2015年8月,我有幸被中国税务报贵州记者站推荐到中国税务报社跟岗锻炼半个月,跟着报社的张四海副总编辑、王祺元、田福雁、张凯、牛达、李传翠等各位编辑老师学习新闻采编业务,参加编务会倾听新闻“大咖们”的精深讨论,视野逐渐打开,格局慢慢变大,让我逐渐培养起了“新闻眼”。
回到单位后,我坚持阅读《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税务》《贵州日报》《贵州税务》等报纸期刊,关注国家重大时政方针政策,关注税收领域重要改革事项,关注和税收有关的民生问题,学习掌握重要的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紧扣实际工作从宣传角度思考,写出了一系列宣传稿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采写《“老干妈”:小食品如何做出大品牌》这篇稿件,当时接到省局记者站周挺主任的通知,要我尽快采写一篇贵阳市有代表意义的企业诚信经营和依法纳税的新闻稿,向《中国税务报》的诚信纳税专刊投稿。经请示领导,第一时间联系收入核算和纳服部门,了解贵阳市排名靠前的纳税大户,但有的行业不具有代表性,不能采写;有的行业较为敏感,不适合宣传;有的企业曾有负面舆情,也不适合入选。最终,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和严格筛选,终于敲定了饮食行业的代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采访企业确定下来了,但采访过程并不顺利,刚开始这家企业不愿接受采访,经主管税务机关反复的沟通协调,我们一行人亲自到企业调研,为他们送去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面对面为其答疑解惑。最终公司人员受我们的诚意打动,财务总监张安南在请示了公司董事长陶华碧以后,终于答应了我们的采访要求。
从撰写采访提纲,到现场采访;从现场照片拍摄,到素材梳理;从大小标题拟写,到文字形成,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仔细推敲。经过几天的辛苦付出,稿件算是基本完成了,交给报社责任编辑,收到的反馈是“故事性稍微差了一些”。为了挖掘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故事,我又和财务总监张安南反复沟通,带着她一起回忆,“老干妈”公司成立以来,有哪些值得宣传的诚信事迹,比如:和销售商的交往承诺、原材料采购环节的质量保证、公司财税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在采访中,我尽量循循善诱,引导她把这些生动的故事讲出来,不清楚的细节,又补充采访了“老干妈”本人、公司财务和办税人员。完善修改后的稿件终于发表出来,得到了系统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
经过这篇稿件的“煎熬”,我的采写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随后的几年里,我还挖掘了益佰制药的诚信事迹,“营改增”企业的获得感,税务干部的辛勤付出,创新软件的开发应用,扶贫干部的驻村经历,税收工作的心得感悟等等。在市局办公室工作的7年时间里,我累计在《中国税务报》发表各类税收宣传稿件100余篇(幅),三次获评报社“优秀通讯员”。一篇篇稿件的发表,见证着我无悔付出、辛勤耕耘、激情燃烧的青春“税”月。
对于每一篇稿件,我通过扎实的采访、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书写我身边的“税人税事”,勾勒大家眼中的好税官,展示最动人的税收工作图景。那些熬更守夜写稿的日子,那些战战兢兢校稿的日子,那些频频发表稿件的日子,都构成了我生命中最难忘、最美好的乐章。
秉持初心再前行
2021年3月,承蒙市局党委关怀,我有幸下到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云岩区税务局威清税务分局挂职锻炼。在分局,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敬业和激情,也体会到了基层的艰辛与不易。不管是多么忙碌的工作状态,大家都始终敬终如始、勤勉刻苦,保持对税收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分局,我们的老前辈肖燕分局长,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税收工作岗位上,慎终如始地做着一件件平凡的工作,让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基层税务人的担当和情怀。像她这样的前辈还有很多,即使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们“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的付出永远未曾改变。从事税收工作八年多的我,从事文秘岗位工作七年有余的我,也勉励自己一定要像税务前辈们一样,谨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警醒,保持“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韧。
笔耕不辍知甘苦,精彩“税”月不辜负。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漫长的时间河流中,我只是一个渺小的人儿,但我将尽力拼搏,绽放生命的风采;在浩瀚的税务蓝海里,我只是一朵微小的浪花,但我要尽情奔涌,释放生命的激情。将来不管在什么行业、哪个岗位,我都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增长才干、奉献自我。

(贵阳市税务局 汪汝会)
-END-
往期回顾
《下班路上 听解政策》第七期
事关教育,九部门发文!一起来看要点,了解教育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清镇市税务局:八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950_16407018333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1479971814@qq.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