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财经报2014年7月19日第3版刊发
(办公室)
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民生投入和产业调整,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四川用好财税政策确保稳增长
针对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四川省财政厅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带动作用,围绕“稳企业、稳产业、稳投资、稳政策”制定了十条稳定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少取”,即减轻企业负担。
一是暂停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2013年取消和停征22项国家设立和8项省设立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基础上,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全省范围内暂停征收河道采砂管理费、土地登记费等22项国家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本年度可为企业和社会减负5亿元。同时,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
二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初步测算,2014年落实营改增政策预计可为企业减税100亿元。同时,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执行低税率、税前扣除等,预计将分别为企业减负115亿元和52亿元。
“多予”,即加大民生投入和产业调整。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截至6月底,下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206亿元,促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00亿元,支持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下达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100亿元,由市县统筹安排支持当地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促进优势产业健康发展。主要通过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内的白酒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项目。
三是促进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通过给予一次性成果奖励、适当风险补偿、直接融资贴息、支持企业牵头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等方式,促进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转化。截至6月30日,安排的创新驱动发展资金20亿元,已分配下达18.5亿元。
四是实施财政(金融)保险互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吸引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参与该省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截至6月25日,2013年财政金融互动配合资金2.97亿元已全部拨付完毕。
五是全面落实民生保障政策。全年安排超过1200亿元支持推进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十九件民生实事。积极筹措落实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推进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行动计划和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
“重改革”,即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是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省以下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跨区域财税利益分配机制,继续推进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改革。截至6月底,省级财政净下划市县收入较上年增量超13亿元,“财力下移”的改革总体取向进一步彰显。研究制定跨地区企业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办法。继续推进定向财力转移支付改革,2014年预计将25项专项资金调整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定向财力转移支付管理。
二是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将除民族自治州所辖县(市)和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点的成都市所辖县(市)外的其余19个县(市)全部纳入扩权强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扩权强县扩大至78个,实现符合条件的县(市)全面覆盖。
三是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健全资金分配下达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时效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激活存量资金潜力,集中财力支持经济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及时清核拨付政府应归还企业的各类款项。加强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乘数效应,力争早投入、早见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