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1075
  • Tax100会员 27953
查看: 274|回复: 0

财政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全文废止] [85]财税192号

4298

主题

5518

帖子

1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10690
2021-1-15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策文件
政策原文链接: -
发文单位:
文件编号: [85]财税192号
文件名: 财政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全文废止]
发文日期: 1985-07-23
政策解读: -
备注: -
纵横四海点评: -
财政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全文废止]

[85]财税192号                     1985-07-23

  注意:
  1.依据财法字[1997]44号 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目录(第六批)的通知,自1997.09.08日起本法规全文废止。
  2.依据财法字[1994]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本法规全文废止。

  总则

  第一条 本施行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制定。
  第二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集体企业”,是指工业(包括手工业)合作厂(社)、商业企业(包括供销合作社、合作商店)、服务合作企业、建筑安装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包括搬运装卸);街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和其他集体企业。
  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按集体企业征税:经有关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实行统一核算、共负盈亏;按照规定提取公共积累;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条 《条例》第一条所称“独立核算的集体企业”是指行政上具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资金独立,在银行开设结算帐户,独立建立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
  第四条 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年度,从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五条 集体企业所得税,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计算依据

  第六条《条例》第二条所称“收入总额”,包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收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收入。
  第七条《条例》第二条所称“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外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生产经营所得”,是指纳税人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经营、劳务服务和其他盈利事业取得的纯收益。
  “其他所得”,是指股息、利息(不包括国库券利息)、租赁所得、转让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项所得,以及营业外收益或其他收入等所得。
  第八条 集体企业之间的联营企业所得,应在联营企业的所在地缴纳所得税,然后进行分配。
  第九条 纳税人同时经营农业生产的,农业生产应单独核算,只就经营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业的所得征收所得税。
  第十条 《条例》第二条所称“国家允许在所得税前列支的税金”,是指按规定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第十一条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下列项目:
  一、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得征收所得税后的利润、股息等;
  二、国务院、财政部允许扣除的其他项目。
  第十二条 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下列项目:
  一、以前年度的亏损;
  二、应在各项专项基金、专项经费中开支的费用;
  三、应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开支的工资、津贴、补贴、发放的实物和奖金,以及赞助金、赔偿金、违约金、滞纳金和罚款等;
  四、缴纳的所得税、建筑税、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以及购买的国库券;
  五、应在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中分配的合作事业基金、公益金、公积金、股金分红和劳动分红等;
  六、按规定已经提取,没有上交的行政管理费;
  七、未经国务院、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交纳的费用;
  八、财政、税务机关明文规定不准在成本、费用及营业外或其他项目列支的费用。
  第十三条 集体企业主管部门行政经费不纳入预算的,可按税务机关核定的比例向纳税人提取。年终行政管理费有结余的,应缴纳所得税。
  第十四条 主管部门向纳税人提取的行政管理费,其开支范围包括提交上级管理费、拨补下级管理费、行政经费支出、新产品试制失败损失、展品及样品费等。
  第十五条 《条例》第二条所称“国家的有关规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机关制定或批准的有关规定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集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企业主管部门根据上级制度制定的具体办法,由同级税务机关审核。企业主管部门对财务会计制度和具体办法进行解释、修订、补充时亦同。
  第十六条 集体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有关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和范围的规定,应以税收法规为准。
  第十七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一、工业企业
  (一)本期产品成本合计=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工资(不包括应在缴纳所得税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部分)+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
  (二)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余额+本期产品成本合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余额。
  (三)产品销售工厂成本=期初库存产品成本+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末库存产品成本
  (四)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产品销售工厂成本-销售费用
  (五)利润总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资源税+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六)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从其他单位分得未征所得税的利润-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
  二、商业企业
  (一)商品销售成本=期初库存商品进价+本期购进商品进价-期末库存商品进价-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
  (二)商品流通费=运杂费+保管费+包装费+商品损耗费+手续费+利息+工资(不包括应在缴纳所得税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部分)+临时人员工资+福利费+修理费+折旧费+简易建筑费+家具用具摊销+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管理费
  (三)商品经营利润=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商品流通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四)附营业务净收入=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五)利润总额=商品经营利润+附营业务净收入+财产溢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六)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从其他单位分得未征所得税的利润-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
  三、饮食服务业
  (一)营业成本=期初库存原材料和半成品、产成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原材料-期末库存原材料和半成品、产成品盘存余额
  (二)费用=燃料费+水电费+物料消耗+运杂费+工资(不包括应在缴纳所得税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部分)+福利费+手续费+修理费+折旧费+家具用具摊销+保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管理费
  (三)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四)附营业务净收入=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五)利润总额=经营利润+附营业务净收入+财产溢余+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六)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从其他单位分得未征所得税的利润-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
  四、其他行业
  其他行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区别情况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减税、免税

  第十八条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开办初期,纳税确有困难的”,是指从无到有新创建的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从投产、经营取得收入的月份起,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一年。
  第十九条 《条例》第四条第二款中所说的“饲料生产”,是指从事饲料原料生产、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生产的企业,新办的可免征所得税三年。
  第二十条 《条例》第四条第四款所称“积极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品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是指纳税人在设计规定的产品外,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其所实现的利润,可免征所得税五年。
  第二十一条 《条例》第四条第三款所称“乡镇集体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化肥、农药、农机具修理修配的”;第五款所称“在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兴办的乡镇集体企业,经营确有困难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规定,定期给予减税或免税。
  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划分。
  第二十二条 《条例》第四条第六款所称“自然灾害”,是指纳税人遇有风、火、水等灾情,需要减税、免税的,按照《条例》规定批准权限,经批准后,给予定期的或一次性的减税或免税。
  第二十三条 《条例》第五条所称“减免所得税的审批权限”,是指需要在全国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对某一行业给予减税、免税的,由财政部规定;需要在地、市、县范围内对某一行业给予临时性减税、免税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机关审批;个别纳税人纳税有困难需要减税、免税数额较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授权地、市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给予一年以内的减税、免税照顾。

  征收管理

  第二十四条 纳税人依照《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按季(月)预缴所得税时,应将当季(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换算为全年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求得本季(月)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全年月份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当月累计应纳税所得额×——————
                                                                           累计经营月份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累计经营月份
  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额×——————
                                                                                全年月份
  本月应纳所得税额=当月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月累计已缴所得税额
  按月预缴的,可采取分月份所得税速算方法,直接计算出当月应预缴的所得税额(按月份计算的超额累进税税率表附后)。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经营期不满一年的,按照实际经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本施行细则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缴纳所得税。
  经营满十五日的,按一个月计,不满十五日的不计。
  第二十六条 《条例》第九条所称“清缴应纳税款”,是指纳税人关闭、停业、合并、联合、分设、改组、转业、迁移,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向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注销或变更登记手续的同时,办理生产经营期间的纳税事项。关闭、停业的,还应办理停业清理期间发生的纳税事项。从关闭、停业之日算起的三个月内,为关闭、停业的清理期;清理期需要延长的,应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申报经营期间和清理期间的纳税事项,税务机关可以依据资料核定其应纳税额。

  监督和奖惩

  第二十七条 根据《条例》第十条规定,纳税人不论经营情况如何,均应按照规定期限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送所得税申报表、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报送报表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假日,可以顺延。
  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确因情况特殊,不能按《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期限申报纳税的,当地税务机关可按其产品销售(营业)收入总额,参照上期盈利水平,先行核定税额,限期缴纳,待企业申报,经核实后调整。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缴款办法,由当地税务机关按不同情况,在下列办法中,核定一种:
  一、纳税人按期向当地税务机关填报纳税申报表和自行填开专用缴款书,向当地经办国库的银行缴纳税款;
  二、纳税人按期向当地税务机关填报纳税申报表,由税务机关核定应缴税款,并填开专用缴款书,限期缴纳。
  第三十条 税务机关根据《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派员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会计以及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出示证件,并应为其保密。
  第三十一条 《条例》第十四条所称加收滞纳金,其起迄时间的计算,应当从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届满之次日起到缴税的当天止;不扣除节假日。
  第三十二条 《条例》第十五条所说的“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收法规,并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帐凭证;少报、隐瞒应纳税的所得额;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利润数额;转移资产、收入和利润的帐户。
  《条例》第十五条所说的“抗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收法规,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拒不执行税收法规缴纳税款;以各种借口抵制税务机关发出的纳税通知;拒不按照法定手续办理纳税申报和提供纳税资料;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纳税检查;聚众闹事、威胁围攻税务机关或殴打税务干部等。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主动自查补报错漏税款,只补税不处以罚款,不加收滞纳金。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因计算错误或错用税率等原因而多交的所得税税款,可以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交后的一年内申请办理退税;超过一年以上的,不予办理退税。税务机关发现有计算错误等情况而多征所得税税款的,应及时退还纳税人。
  第三十五条 纳税人及办税人员积极履行纳税义务,或者协助税务机关征税有显著成绩的,税务机关可给予表扬或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三十六条 纳税人违反《条例》第八条、第十二条和施行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税务机关根据《条例》和本施行细则的规定,对纳税人处以罚款时,须经县以上(含县)税务机关批准,并填发违章处理通知书。
  第三十八条 纳税人根据《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对纳税事项需要申请复议的,应在当地税务机关规定期限内先缴清税款,然后在十天内向上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纳税人对上级税务机关复议的决定不服,可以从接到答复的次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期限的,税务机关应即依照复议决定执行。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施行细则的解释权,属于财政部。
  第四十条 本施行细则,从《条例》实行之日起施行。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