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100 税百

  • 在线人数 2277
  • Tax100会员 28137
查看: 297|回复: 0

详情来了!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5万

积分

专家团队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57443
2020-9-26 06: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在乌镇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届峰会由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才聚长三角·共促一体化·智胜新时代”为主题,共安排1场新闻发布会、1场开幕式和11场“产业聚才、共赢助才、院校引才、赛事选才”等“1111”系列活动,于9月25日至27日在乌镇举办。

发布会上,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邢海华介绍了嘉兴人才发展情况及2020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活动情况——




今年的峰会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在主题上,突出国家战略和市域发展相结合。围绕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和示范区人才高地建设,邀请长三角区域城市深度参与,持续深化区域对接协作,联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召开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将在原有20个联盟城市的基础上新吸纳4个长三角城市加入,分别是江苏省的南京市、无锡市、扬州市和安微省的滁州市。

在内容上,突出聚焦产业与赋能人才相结合。强化人才与产业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增强活动实效性。比如,举办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半导体等四大产业聚才活动,主动对接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单位),同时依托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我市新建重大高端科创载体,定向邀请20多名顶尖人才参会。同时,聚焦人力资源、标准国际化、职业经理人等主题举办系列活动,为人才成长成功赋能。
  
在形式上,突出云端互动与现场对接相结合。我们在活动现场设置了“揭榜挂帅”、中科院百名科学家、“红船杯”大赛、长三角人力资源机构等对接区,为人才和企业搭建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同时,灵活采用云发布、云签约、云路演等形式开展线上对接。比如,组织全省14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发布全球工程师招引需求,目前收集到岗位183个,工程师需求数924名。此外,我们还将上线嘉兴人才在线云平台,为人才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盛杰非介绍了嘉兴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



  今年7月,嘉兴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专门研究了人才和创新工作,作出了《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打造面向未来创新活力新城的决定》,把人才强市、创新强市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强调要推动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联”上——

一是文件联发。2019年8月,嘉兴市委联合省委人才办,制定出台《嘉兴市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试行)》,在载体建设、资源共享、人才活动、服务保障、政策机制等方面率先开展“破冰”式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索,出台《嘉兴市服务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高地建设、品牌打造、协作联通、共赢伙伴、服务升级等“五大计划”,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嘉兴方案”。

二是城市联盟。2019年9月,也是在“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上,在嘉兴市的发起下,上海市金山区、松江区、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丽水市;安徽省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等沪苏浙皖“三省一市”20城共同成立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嘉兴市作为发起单位和首届轮值城市,已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城市联盟章程,发出“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嘉兴倡议”,在协同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市场等十大方面开展合作,实施了长三角人才驿站、人才联评、人才绿卡、人才培训等一批试点合作项目。

三是窗口联展。嘉兴市遴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度高的“金角银边”区域,打造了包括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和嘉善长三角人才创新园、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人才创新园在内的“一楼三园”标志性工程。特别是在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专设了人才一体化发展展厅,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20个联盟城市的人才生态进行了全面展示,并从现状基础、改革探索、愿景目标等角度,描绘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景图、路线图和远景图,打造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对外展示窗口。

四是活动联办。去年,嘉兴市将连续举办11届的嘉兴“星耀南湖·精英峰会”升格为中国浙江“星耀南湖·长三角精英峰会”,邀请联盟城市共办活动,以长三角之名向全球专家人才发出参会邀请。比如,在去年峰会上,专门开设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成果展区,20多个城市联动开展研讨类、对接类、赛事类等活动30项,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0余人齐聚乌镇。本届峰会,我们同样邀请了长三角各兄弟地市来参会,明天的开幕式上,还将以长三角之名向全球青年发出邀约,向世界发出长三角共同声音。

五是改革联动。发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作用,与青浦、吴江联动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举措。目前,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先后签署《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人才高地建设合作协议》《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展示范区人才一体化指数研究,探索启用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在相关人才事项上设立了跨省统一准入标准,为各类人才的互认互通奠定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发布关于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高地建设状况指数的报告——




  通过理论专家论证和实务专家研讨,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最终构建了由区域人才服务、区域人才管理、区域人才交流以及区域人才效能4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本年度聚焦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状况,通过官方统计数据和主观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评估。官方统计数据来源于示范区内“两区一县”(青浦区、吴江区和嘉善县)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统计年鉴数据,分别采集2018年和2019年的数据,深入分析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潜力。主观调查主要针对“两区一县”辖区内的重点人才队伍进行抽样匿名采集,重点关注其对区域内人才一体化发展状况的感知、态度和行为意向等。

   通过综合评估,本年度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高地建设状况指数为80分。从分指标来看,区域人才服务指数为81分,区域人才管理指数为79分,区域人才交流指数为52分,区域人才效能指数为94分。

  基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比2018年提升4个百分点。就示范区“两区一县”具体情况来看,提升速度最快的为嘉善县,提升5个百分点。从人才一体化具体方面发展来看,均呈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区域人才交流提升最为显著,提升15个百分点。

  主观评价表明,区域内重点人才群体对目前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建设情况评价很高,对目前在区域内的生活和发展满意度较高。同时对未来长三角或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工作推进信心、他们本人继续在区域内的发展意向,以及主动推介其他人才到区域内创业发展都表现很积极。

  总体看,两年来长三角(示范区)在区域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推进成效显著,同时不利于区域内人才有序自由流动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人才跨区域流动市场机制的完善,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人才生活环境优化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总结有效推进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有序自由流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探索区域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模式和路径,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记者提问环节】

问题:今年以来,浙江全省正在探索推进“揭榜挂帅”工作,本次峰会安排了“揭榜挂帅”专场对接会,请问能否介绍一下相关的具体情况?



嘉兴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吴根军:今年以来,嘉兴市建立了“揭榜挂帅”项目引才工作机制,常态化收集和发布企业技术难题、人才需求,目前通过浙江省人才服务平台、“红船服务”总联盟服务平台已累计发布嘉兴企业技术需求141个,其中发榜金额200万元以上的近20个。

  本次“揭榜挂帅”专场对接会,突出“创新链接·智创共赢”主题,通过“技术路演+成果展示+现场对接”三位一体方式,同步开展“揭榜挂帅”挑战赛和“揭榜挂帅”对接活动。在挑战赛中:现场将有涉及自动化、新材料、纺织、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需求项目现场发榜,来自全国的揭榜团队将通过“技术比拼和价格比拼”两个环节进行现场“揭榜比拼”。我们还专门邀请了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5位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专业评委,现场评选金点子奖以及一、二等奖,揭榜成功的团队将与发榜企业现场签约,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对接活动中:前期,我们面向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城市累计征集到技术攻关类项目228个(其中嘉兴市域外项目87个),成果转化类项目56个,并优选了78个项目现场设展对接,涵盖先进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特别是有30个项目来自于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城市。其中,由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发榜的科技成果“纳米级四方相钛酸钡材料”,金额达3000万元;由嘉兴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榜的技术需求“靶向膜蛋白新药研发技术平台”,金额达1000万元。对接活动期间,还组织了众多企业技术专家、高校院所专家和技术经纪人参与,现场对接洽谈技术解决方案和成果转移需求。

  总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揭榜挂帅”专场对接会,更进一步叠加创新技术和创新人才的优势长板,更进一步打破成果转化与技术需求的信息壁垒,更进一步整合技术市场服务与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功能,集中力量突破制约我市乃至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产业短缺技术,从而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统筹配置更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产业、资金及服务资源,实现企业、人才、平台三方共赢。

  (2)问题:今年以来,嘉兴市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不断加大对青年人才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请问有什么具体举措和相关政策?


嘉兴市人力社保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梓伟:今年7月,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作出《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打造面向未来创新活力新城的决定》中提出,要着力打造“青创之城”,实施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到2025年新建50家博士后工作站,新增博士5000名,硕士3万名,大学生50万名。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深化人才活动、强化人才平台、细化人才服务,以更高站位、更大诚意、更强力度、更优环境广泛吸引青年人才集聚嘉兴创业创新,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长三角人才集聚“强磁场”。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出惠才“大礼包”。出台《嘉兴市大学生“550”引才实施意见》,聚焦嘉兴重点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引进50万名大学生。大学生来嘉工作就业可享受3000元的求职补贴和连续3年每年3000元的就业补贴,来嘉创业可享受最高10万元创业补贴和最高50万元创业贷款,在安居保障上提供5-35万元购房补贴、6000元到6万元的生活补贴以及45-6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还可以先落户、后就业,解决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另外,我们还出台了人才房票政策,推动人才购房支持政策从“事后补助”转变为“事前给予”,申报平台上线不到三周,已有56名青年人才申领人才房票,涉及补贴资金1400多万元。

二是强化品牌塑造,擦亮引才“金名片”。今年以来,我们深化活动引才、项目引才、以赛引才和以才引才,先后开展了“创新嘉兴”大会战,举办第七届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第四届“红船杯”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浙里嘉YOU·携手同兴双高人才云聘会、第二届“学子回嘉”大学生就业创业推介会、“千企百校行”校园巡回引才等系列招才引智品牌活动,在全球聘请了19名引才大使,吸引全球精英人才来嘉兴创业创新,遴选市级领军人才152名,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人才36名,超过去年全年人数;上半年全市引进博士477名、硕士2643名、大学生5.4万名,分别比去年增长27%、14%、34%,均创历年新高。

三是强化平台支撑,搭建筑梦“大舞台”。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纷呈。积极助力院地合作“深根计划”,持续发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等现有平台的人才吸附带动作用。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等重大高端人才平台相继落户嘉兴,建立十多个创新研究中心,以百万年薪吸引全球精英加盟,目前南湖研究院已招募博士90多名。同时,举办“海外学子浙江行”等活动,吸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来嘉创业创新。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打造最优“生态圈”。顺应青年人才发展新需求和新期待,当好人才服务的“店小二”。深化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一件事”改革,开发嘉兴人才在线云平台,推动人才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一键申报、一码通行、一表复用”。建立青年人才驿站,为到嘉兴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临时免费住宿、培训交流、城市融入等服务,到2022年底,全市青年人才驿站床位数将达到1000个,打造成为服务来嘉就业创业青年人才第一站。

  (3)问题:刚刚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指数,请问该指数对嘉善下一步推进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共嘉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沈伟强:这个报告对我们嘉善的人才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三个性”上:第一是前瞻性。报告把人才工作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关键,首次通过以具体的数据来衡量示范区人才一体化的发展状况,对于评估人才一体化工作具有“风向标”意义。第二是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才效能、人才服务一体化、人才管理一体化、人才交流一体化等4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建了人才一体化发展评估的完整体系。第三是科学性。报告研究的数据均来自实地调查研究和青吴嘉三地统计数据汇总,调查详实,科学可靠。

  下一步,嘉善将以此次指数报告出台为契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更高水平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一是立足发展指数对准人才工作的“坐标”。嘉善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力打造示范区人才高地这一目标上,我们将责无旁贷扛起这一神圣使命,会同青浦、吴江一道推动人才工作规划协同、机制协同、改革协同、活动协同,不断提升示范区人才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立足发展指数找准人才工作的“刻度”。报告提到了25项指标数据,并通过算法模型计算2019年长三角(示范区)人才一体化高地发展指数为80分,这些数据是对我们去年一年来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工作的初步评估,通过这些量化数据客观地反映出了我们目前工作的水平线和成效度。三是立足发展指数校准人才工作的“方向”。嘉善县将以实施“祥符英才”计划为牵引,谋划设立祥符荡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不断巩固优势指标、拉长补齐短板指标。如报告中提到的人才交流一体化指数为52分,表明三地间的人才自由流动和科研合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们就要将以更大力度实施柔性引才计划,着力破除区域人才流动壁垒,针对目前工作贡献在嘉善,居住和社保缴纳在上海、江苏等地的人才,在不改变引进对象的户籍、档案、社保等的情况下,享受相关嘉善人才政策。又如深化人才认定改革方面,我们将率先贯彻落实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暂行办法》,畅通三地间人才的自由流动。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916_160107245082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448号 ( 京ICP备19053597号-1,电话18600416813,邮箱liwei03@51shebao.com ) 了解Tax100创始人胡万军 优化与建议 隐私政策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