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CPA教材:
以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入成本费用。
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商品 【公允价值】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如果发放当日,公允价值不等于账面价值?
要怎么处理呢?
PS:
此处的增值税不视同销售,所以“进项税额转出”。
但是所得税,仍然视同销售!
下面的举例,就不考虑税费了!
01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我理解的会计处理:
此处购买商品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差额,可参照股份支付中,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后,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处理。
即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具体理由,说不上来,个人感觉!【尴尬……】
例题:
甲企业2020年1月31日,购买一批电脑,作为职工福利发放。电脑的购买价为50万。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3月31日,公司将该批电脑发放给职工。当日,该批电脑的公允价上升至60万。
2020年3月31日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10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万
借:管理费用等 60万
贷:库存商品 60万
02
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我理解的会计处理:
此处购买商品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题:
如上例,购买价60万,发放日50万,则:
借:资产减值损益 1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万
总结
以上仅仅是会计理论上的讨论;
相关的会计处理,仅仅是个人的思考;
大家有不同的见解的,欢迎与我讨论;
实务中,肯定是用不会考虑这么多,而且购买后的商品,也不会存放太久,会直接发放给职工!
最后,拓展一下:
接上例题,
如果1月31日,购买后当做固定资产核算;
3月31日,才决定作为职工福利并发放。
这种情况,要如何思考呢?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喜欢的小伙伴,请点下“在看”
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与我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