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7-29 09:44 编辑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吹响“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号角。《北海日报》推出专栏,对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今年工作重点逐一进行解读,以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敬请垂注!
本期关注—— 高端服务业
新经济是经济发展新动能,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去年,我市新经济发展在全区异军突起,累计引进新经济企业26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区第一;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实现历史性突破,8家金融科技企业获批地方金融牌照,引进拟备案基金管理人2家、管理基金6支,填补北海私募基金行业空白;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以“六区一城”为载体,开展“高端服务业培育壮大行动”,打造广西高端服务业发展高地。
北海工业园鸟瞰图(资料图)。 李君光 摄
近年来,北海积极布局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生产性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等8个领域高端服务业。创新建设市本级、市科技局、海城区、银海区、北海工业园区、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大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先后引进了京东云、新奥南方总部、阿里浩鲸、敦煌网、新浪天下秀等一批优质高端服务业企业和项目,产业集聚效应和经济效应初步形成。目前,我市经认定的高端服务业企业273家,其中入驻6大集聚区企业126家,入驻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企业147家,还有一批企业正在申请入驻“六区一城”。全市高端服务业企业一季度营收总额为50.38亿元,纳税总额为2.17亿元。
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园区(资料图)。李君光 摄
记者从市投促局获悉,为加快推进开展“高端服务业培育壮大行动”,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由市投资促进局负责牵头落实加快建设6个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集聚一批符合北海城市发展方向的先进产业和高端人才;由市金融办负责牵头落实出台金融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各大金融机构,努力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工作;由市发改委负责牵头落实依托中电信息港、京东云等企业,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互联网企业,打造广西数字经济高地的工作。
京东(北海)新经济展厅(资料图)。李君光摄
其中,为加快完成6个集聚区的建设,我市围绕实现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统筹全市6个集聚区,围绕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全力组织开展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区市联动招商、定点定向招商等多种招商模式,精准对接一批企业、引进一批企业进驻;加大对入驻企业的服务工作,培育壮大一批企业上规入统;拓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规模,提升集聚区承载项目能力。
北海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俯瞰效果图一角。 (资料图)
“六区一城”中的一城——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是北海打造金融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金融办获悉,该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于2019年7月启动,将建成金融科技办公总部楼、科技大厦、新金融大厦、北部湾艺术中心、研发中心、企业家部落、北海新天地等办公场所及生活配套,构建北海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助力北海打造广西金融最活跃城市。目前,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额19.43亿元。项目计划5年内引进培育企业不少于800家(其中,金融类企业数量占比不低于60%),营业收入不少于200亿元,税收累计不少于30亿元。截至今年4月末,累计引进企业199家;截至5月末,7家入统的规上企业营收达7.83亿元。
据了解,今年修订《北海市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奖励扶持政策》,出台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企业进行认定、兑现企业扶持及人才奖励资金,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提高服务企业入驻北海的满意度。另外,推动互联网金融法庭建设,为我市金融招商,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私募投资基金等金融新业态强化司法保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编辑:芳草
来源:《北海日报》
原文作者: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