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立新: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黄立新: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来源:《中国税务报》2025年3月12日B1版
作者:黄立新、朱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yLxRl6T2eX5UYNsOCYjWQ
黄立新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成效显著,今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找准着力点并持续发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抓好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十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时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项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等,凸显了税收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与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相对应,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绿色转型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成效显著,今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也应紧密围绕这些领域展开,以更好助力高质量发展。
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助力经济发展
减税降费显著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税收数据显示,2024年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26293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享受优惠15870亿元,占比超60%,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3%和4.7%。小微企业通过“六税两费”减免等政策,有效缓解现金流压力,增强发展信心。
加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2024年,支持加大科技投入和成果转让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8069亿元,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减税1328亿元,有力助力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聚焦住房、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在发展中惠民生。住房保障方面,换购住房退税政策延续至今年底,促进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医疗养老支持方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医疗产业支持显著,其中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受益于税收优惠,加大研发投入,国产创新药市场规模进一步提升。就业与收入保障方面,小微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覆盖面广泛,不仅降低小微企业税收负担,而且带动就业岗位的增长,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绿色税收体系引导产业低碳化转型。清洁能源支持方面,风电、光伏项目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推动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3.73亿千瓦,同比增长23%;通过实行延长政策,初步估算2024年至2027年减免车辆购置税规模总额将达到5200亿元。循环经济激励方面,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比例达70%,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千亿元级别。
区域税收优惠助力产业梯度转移与城乡均衡发展。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所得税15%税率吸引制造业投资占比持续提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增值税减免,推动“一县一业”特色化发展。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应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
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首要工作任务,结合“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等举措,可通过提高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直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负担,释放消费潜力;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如减免增值税等,降低经营成本,稳定就业,间接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税收优惠政策应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等改革任务,继续完善和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等政策。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民生领域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应重点体现在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方面,如延续对公租房建设及运营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收减免;加大对医疗与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的税费扶持力度;延续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等。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继续落实好对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减免、对再生能源如风力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增值税即征即退、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劳务的增值税即征即退等。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区域税收政策应重点支持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如继续落实好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吸引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对企业向脱贫地区无偿捐赠货物的行为免征增值税等,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推动税收优惠政策工具创新
未来,应持续推动政策工具创新、长效激励机制建设与区域协同,使税收优惠更好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具体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可进一步向绿色服务和产品倾斜,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巩固内需增长基础;根据产业升级需求,动态调整政策工具箱,适时将人工智能、6G等未来产业纳入优惠范围;将短期减税与长期税制改革结合,如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改革、完善绿色税制等,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形成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完善跨区域税收协调机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通过动态评估确保政策精准性与可持续性,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