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追梦 发表于 2024-9-25 11:10:45

运用税收大数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运用税收大数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024年09月25日来源:中国税务报 版次:07      作者:蒋文 王科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青山区税务局
税收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税收风险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支持,为适应数字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的新形势,需要不断创新税收征管观念,优化风险管理方式,构建更加智能化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建立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架构。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经营主体日益增加,原有的征管资源配置已不能完全适用和满足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征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应按照一体式税收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协同配合。一是打造智能化的风险管理团队。优化税收风险管理机构的岗责体系和人员配置,吸纳数据分析人才、税收管理人才加入,充分发挥战略指挥中心作用。二是打造专业化的风险应对团队。建立由行业税收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国际税收管理专家以及会计师、律师等各种专门人才组成的税收风险管理专业化团队,对重点税收风险事项实行提级管理。三是完善科学化的人才考核机制。建立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对于表现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在专业技术评定、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发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提升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技术。一是强化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税收数据是否精准与风险管理成效密切相关,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精准性和适用性。探索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将税务、海关、工商、财政、社保、公安和银行等部门的第三方涉税数据进行优化集成。二是促进业务与技术相融合。人工管理在战略规划、方案制定、模型构建、案例评选等方面具有典型优势,而计算机技术可以高效处理涉税数据,高效形成风险疑点,实现批量推送。应更好地实现业务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既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数据处理和风险监控等方面的优势,也发挥税务干部的创造性和在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优化智能化的风险管理指标。一是优化行业风险指标。针对行业税收管理的重点、难点,建立统一的行业风险指标体系,同时根据风险应对结果的跟踪反馈,对模型指标进行优化完善,提高风险应对的时效性,提升风险识别的工作效率。二是开展典型风险评估。从日常风险应对的典型案例中,甄选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税收风险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提高风险应对的精准度和政策执行的统一性。推进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监管。打造“全景式”智能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动态+定期”的风险扫描识别模式。对于涉税风险点主要采取定期扫描模式;对于政策落实类风险主要采取动态扫描模式,提醒纳税人及时享受政策红利。二是将纳税人全税种、全事项纳入监管,利用发现的单一风险,采取税种联动和管理联动,实现单点触发、多点防控,提高风险应对任务的统筹力度,避免对纳税人的多次打扰。三是创新“穿透式”管理理念。以涉税违法行为为分析起点,建立“违法行为—风险企业—专业机构—从业人员”的风险传导链条,穿透到涉税风险事项背后的办税人员,将对企业的风险提示,更多地转向对从业人员的政策辅导,实现“辅导一人、辐射一片、规范一方”的良好效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用税收大数据提升风险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