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供应链生死战:融资性贸易剑悬顶,物贸一体化创新刀破局
融资的暗影,如一把无形的利剑,时刻悬于国企供应链之顶,让人心生寒意。而物流与贸易,两者如双生花般紧密缠绕,孕育出的物贸一体化供应链,却如一把熠熠生辉的利刃,被国企供应链公司紧紧握在手中。那悬顶的剑,虽未曾落下,但其威胁之意,已让国企供应链公司如履薄冰,每一步都需谨慎再谨慎。然而,手中的刀,却是他们在这严冬中寻求生机的希望,是他们披荆斩棘、开拓未来的信心来源。
头顶之剑与手中之刀,如此矛盾却又如此和谐地共存于国企供应链公司的现状之中。他们在这剑与刀的交织中,寻找着自身的定位,探索着前行的方向。
一、融资性贸易的暗礁
融资性贸易,这一出没有商业实质的戏码,在华丽的名头下,实则只是借贷的另一种说法。上下游的关系,有时早已存在,有时却为了这场戏临时搭建,甚至有时,只是为了融资而虚构出的一场上下游的繁华。这些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屡见不鲜,犹如旧上海滩上的那些风花雪月,看似美丽,实则暗藏杀机。
这种在供应链领域曾一度被誉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商业模式,就像是一个迷人的陷阱,让一些企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它们为了追求那看似触手可及的高额利润,不惜冒险一试,结果却往往是企业深受重伤,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犹如一场华丽的舞会后,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伤痛。
融资性贸易的生存之道,主要依赖于贸易双方之间的信用关系。然而,这种信用关系在实践中却往往显得那么脆弱。信息不对称、监管缺失以及风险控制不当等问题,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时刻威胁着融资性贸易的生存。一旦这些问题爆发,融资性贸易就会像是一个失去了控制的怪兽,引发资金链断裂、债务纠纷、金融诈骗、滋生腐败等一系列严重后果。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体制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束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更是被无限放大。这些问题就像是一个个沉重的包袱,让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然而,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那短暂的辉煌,不惜铤而走险,最终却往往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二、融资性贸易:悬在国企供应链头上一把剑
国资委的决策如同铁拳般坚定,对融资性贸易的查处绝不含糊。一旦发现,对贸易单位的首要责任人将进行快速、从重的处罚。这样的态势,让国企供应链在融资性贸易的问题上如履薄冰,内忧外患交织。
内部的不合规如同隐疾,随时可能发作,让国企供应链在稳健的道路上步履蹒跚。而外部的风险更是如同黑暗中的猛兽,随时准备扑杀过来,让国企供应链在不经意间遭受重创。因此,国企供应链必须下定决心,朝着既合规、风险又可控的方向发展,这是唯一的出路。
一些曾经涉足融资性贸易的人士深有感触地表示,打击融资性贸易的确势在必行。因为一旦初心改变,所有的动作都会变形,风险就会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踵而至。在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融资性贸易的风险还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出现集中暴雷的可怕局面。
三、物贸一体化供应链:国企改革最锋利的刀
国企改革,如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首悠扬乐章,旨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让国有经济焕发新的活力、展现更强大的控制力、传递深远的影响力。然而,融资性贸易这一不和谐音符,却扭曲了贸易的纯净本质,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阴霾,威胁着国企改革的和谐旋律。
在这背景下,物流与贸易紧密相拥,共舞出一支物贸一体化的崭新供应链之舞。这支舞蹈巧妙融合了物流与贸易的精髓,通过四流的协同共舞、资源的优雅整合与流程的灵动优化,展现了供应链的高效与优雅。在这里,物贸一体,贸易回归真实,物流传递可靠,供需在平衡中共鸣,产业在协同中共进,风险在掌控中化解。
首先,这支舞蹈降低了交易的风险与成本。企业如同轻盈的舞者,在物流与贸易的舞台上减少繁琐的中间环节,轻松降低不必要的交易费用。信息的透明与实时共享,如同舞台灯光的指引,让舞者避免在黑暗中跌撞,从而规避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那些凭感觉行事的供应链舞者,常在河边湿鞋,夜路遇鬼,而在这明亮的舞台上,每一步都踏实稳健。
其次,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翅膀。在快速变化的市场旋律中,企业需要聚焦自己的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轻盈地外包出去。这支舞蹈为企业提供了展翅高飞的平台,让企业集中精力,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
再者,国企手中的物流枢纽节点,如同舞台上的关键道具。仓库、场站、港口、保税区、物流园、产业园等,既是供应链的衔接点,也是控制节奏的强有力之手。然而,当前许多国企面临仓库空荡、园区冷清的困境。因此,国企需要依靠自身的高等级信用与优质资产,通过资金流与商流的共舞,将单纯的物流布局转化为商流交易、资金结算、产业金融等全方位赋能的综合体。供应链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招商利器,这其中的学问与艺术,值得深入探寻。
最后,物流与贸易融合的供应链之舞增强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这支舞蹈中通过集中采购、库存管理等环节,如同舞者精准的舞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产业链的韧性,让强链、补链、延链在舞蹈中绽放光彩。
四、一步之遥但千差万别
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流或贸易,而是积极探索一种全新的物贸一体化供应链模式。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物流或贸易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资源整合、产业依托与商业智慧的较量。
他们深知,单打独斗已无法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于是,他们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对资源口进行了深度整合。他们不找远的,不贪高的,只是实实在在地去寻找那些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依托的产业。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如同一位细心的园丁修剪着枝叶,只为找出那些关键的物流和贸易环节,找准融合的最佳场景,配置自己最擅长的资源。
然后,他们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平台技术,让信息在各个环节中自由流动,实现了协同共享和价值交换。这不仅固化了原有的业务场景,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整合了内外部资源,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张坚实而富有弹性的供应链网络。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该国企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他们不再是被融资性贸易所困扰的困兽,而是变成了在物贸一体化供应链中自由游弋的蛟龙。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融资性贸易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信用关系而忽视了贸易的本质。而物贸一体化供应链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它让企业重新找回了贸易的初心,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更是实现改革、增强活力的关键途径。他们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三五步小棋,而是放眼于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大局。他们融入了产业、培育了产业;他们融入了供应链、服务了供应链;他们顺应了价值链、优化了价值链。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下出了一盘精彩纷呈的大棋。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物贸一体化供应链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而国企供应链也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出澎湃的动力。民族产业要振兴,国企动力需澎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关于物流与贸易的华丽变革吧!
来源:深圳供应链 原作者 李海平
启金智库 将于 2024年3月9-10日(周六日)在 上海 举办 《贸易供应链(含国资)的交易/投融资/平台建设/数据资产运作创新以及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识别整改实务和案例专题培训》,本次特邀四位一线拥有十几年优秀实操经验和跨界复合型的行家主讲,洞悉业务运作中的各类机遇和挑战,助您建立展业必要的知识体系、实战技能和有效人脉,诚邀您的参加!
适合参加学员:地方各类国企、央企、财政、发改、审计机构、各行业大宗贸易企业、供应链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产业数字金融平台、银行、保理、信托、券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资管公司、投资公司、数据交易所、律师事务所、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税事务所等单位或公司高管/业务骨干/财务/法务。
【课程提纲】
第一讲、国资和金融机构参与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投贷联动、数智化平台建设应用、数据资产入表扩表创新实践及案例
(时间:3月9日上午9:00-12:00 )
· 主讲嘉宾:张老师,上海煤炭交易所总裁,上海理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曾任:上海EDI Center 副总经理,NEC-ITM 执行董事。上海市长宁区政协第十三、十四届政协委员/常委,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专委会副主任,上海民建科创工委委员。在金融政策和产业金融领域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善于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论证其观点。参与了多家内/外资银行、地方政府或城投公司的供应链金融和金融科技平台及金融产品的设计、研发。擅长将物联网、区块链、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通过科技赋能金融产业链,有效促进了我国的产融结合和生态圈发展。
一、地方国资和金融机构参与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一)入局大宗商品原因及产业数据分析
(二)传统金融机构对接产业金融的瓶颈及破局点
(三)企业旺盛融资需求、金融市场无法满足的破局点
(四)地方政府在产业转型和产业招商的破局新思路
(五)科技赋能提升管理水平和产业金融创新力度
(六)产业金融3.0已来(传统金融—>产业链金融—>产融生态圈)
(七)地方国资、金融机构、产业方调整商业思维和战略布局的模式
(八)某地方城投参与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平台(混改公司)的案例及效果
二、地方国资和金融机构参与大宗商品贸易供应链金融的数智化创新实践
(一)供应链金融的新视角和新玩法
1.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和创新价值
2.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领域
3.供应链金融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
4.生产领域的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能力建设要点
5.物流领域的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能力建设要点
6.贸易流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能力建设要点
7.紧抓两大核心做好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8.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金融场景(案例)
9.投贷联动:国企参与合资混改型SPV供应链公司
10.如何做好产融结合型风险管理
(二)数智化的“平台+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及在大宗商品贸易行业运用与案例解析
1.如何平衡经济规模、资金安全、经济收益之间的“不可能三角”?
2.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整体架构、模块和核心价值之我见
3.贷前尽调与风险评估(评级、评分、流水、财报、额度、账期)
4.贸易环节的合规管理(真实性、完整性)
5.全程物流跟踪与现场监管(线上、线下、存证)
6.平台化的在线资产管理和动态风控模型(贷前、贷中、贷后)
7.BI商业智能与大数据成果应用
8.电子合同、存证、出证、公证实槌应用
9.数字化资产管理的系统逻辑与数据安全
10.背后运用了哪些黑科技、成本效益评估
11.涉及的数字资源-数字产品—数字资产过程解析
三、数智化供应链平台赋能数据资产入表扩表相关要点和实行路径
(一)数据要素与数据要素市场
(二)企业数据资产化路径
(三)数据产权结构分置
(四)赋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扩表实现路径探讨
(五)赋能金融机构数据资产入表转型实现路径探讨
四、答疑与交流
第二讲、贸易供应链金融产品组合创新、工程基建/煤炭/农产品领域行业运用、国资贸易供应链平台搭建实务和案例
(时间:3月9日下午13:30-16:30 )
·主讲嘉宾:张老师,在交易银行、贸易融资、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工作经验、创新实践、深入研究。曾任某股份制银行和某城商行对公团队负责人、某大型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之后还全程参与指导某央企电力集团创设保理公司、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全程参与建设某电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某施工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某环保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某资本运营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等实践实施,以及为多家企业提供可行落地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
一、贸易供应链金融产品组合创新设计
(一)“应收+应付”双降组合产品设计及运用领域
(二)“供应链+保理”产品组合设计及运用领域
(三)“保险+保理”产品组合设计及运用领域
二、工程基建、煤炭、农产品领域供应链金融模式案例
(一)工程基建领域贸易供应链金融案例
1. 四川某银行对城投的无追保理案例模式
2. 某银行给总包商开展有追保理所涉及的合同及应收账款分析
3.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产业链及供应链金融产品分析
(二)煤炭领域贸易供应链金融案例
1. 煤炭应收账款融资案例
2. 煤炭存货融资案例
3. 煤炭预付款融资案例
4. 煤炭托盘和代采融资的模式区别
5. 某供应链公司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煤炭供应链金融案例
6. 煤炭行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市场分析
(三)农产品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案例
1. 某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担保公司、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案例
2. 某农业公司直接与保理公司开展应收账款融资案例
3. 农产品供应链的收益计算方法及产品设计思维
4. 某农产品供应商与供应链资金联营开展农产品供应链案例
5. 农业领域的主要产业链及供应链金融产品分析
三、国资贸易供应链平台搭建及风险防范(业财税/并表/审计一体化视角)
(一)国资“一头在外”集团集采模式
1. 供应链平台体系搭建要点
2. 业务运作实务要点(业财税并表审计一体视角)
3. 业务风险防范
4. 典型案例
(二)国资“两头在外”集采分发模式
1. 供应链平台体系搭建要点
2. 业务实务要点(业财税并表审计一体视角)
3. 业务风险防范
4. 典型案例
(三)国资“一头在外”上游或下游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
1. 供应链平台体系搭建要点
2. 业务运作实务要点(业财税并表一体视角)
3. 业务风险防范
(四)国资“两头在外”贸易供应链介入模式
1. 供应链平台体系搭建要点
2. 业务运作实务要点(业财税并表一体视角)
3. 风险防范
(五)案例解析大宗贸易供应链的资金需求,与国资信用耦合下的国资供应链服务实操
1. 国企供应链公司的业务、财务、税务、审批、审计、管理风控要点
2. 国企与民企合资供应链公司如何防范风险
3. 贸易融资+国资供应链公司+银行风控体系的融合实操
4. 国资各级子公司产品与融资性贸易风险如何判定
(六)国有企业供应链公司现在与未来
四、学员互动以某供应链公司向大型核心供应商现款采购豆粕,并赊销给大型买方企业为例,提出供应链公司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并根据方案、税费进行收益计算和优劣势分析。
【互动交流研讨会】
强化彼此认知、问题答疑解惑、实现合作共赢
(时间:3月9日下午16:30-17:30 )
环节一:参会嘉宾自我介绍(可展示PPT)
环节二:实操问题交流研讨(提前发会务组)
环节三:潜在合作机会发掘
第三讲、铝产业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案例、大宗商品贸易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结合效益、可信电子仓单风险管控实务要点和案例解析
(时间:3月10日上午9:00-12:00 )
·主讲嘉宾:王老师,曾在国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作,具备贸易融资、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具有领导管理才能和业务管理经验,是国内该行业领域著名的资深行业专家。
一、铝产业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创新交易的实际最新案例分析
二、大宗商品贸易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结合效益
三、重塑信用,全面建设可信数字仓单的实际案例介绍
四、答疑与交流
第四讲、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整改与风险防控实务和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3月10日下午13:30-16:30 )
· 主讲嘉宾:杨老师,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联席合伙人,曾供职于头部金融机构,武汉大学法学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硕士,兼具法律及金融复合背景,在产业金融领域有着十余年诉讼及非诉实务经验,在产业金融各类业务的风险识别、业务展业、风险把控、机制平衡方面有非常专业的经验和视角。近年来为多家国资进行融资性贸易识别、风险防范与整改转型工作。
一、融资性贸易模式
二、融资性贸易的司法认定及风险
三、融资性贸易自查及整改
四、供应链金融
五、总结供应链金融与融资性贸易的区别
六、答疑与交流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21/874_1708445417975.png?width=384&size=57067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21/501_1708445418153.png?width=1080&size=234678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21/649_1708445418252.png?width=1080&size=267676
往期推荐
融资性贸易司法案例与合规建议
国有企业大宗物资供应链融资模式
“融资性贸易”能否胜诉?云南国资委提供真实案例参考
大宗商品贸易商供应链结构:隐藏了哪些行业秘密?
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如何不被认定为“融资性贸易”
以浙江物产为例:论如何构建大宗商品交易风险解析与防范体系
风控案例:大宗商品贸易中《货权转移证明》《货物转让通知》《货物提货权转移通知书》能否主张货权?
财政部案例:贸易公司采购原材料销售给本集团内成员单位的收入确认应为净额法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21/786_1708445418498.gif?width=400&size=94782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