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策君 发表于 2024-2-18 14:30:41

【蓟税文苑】忆除夕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400_1708237839843.jpg?width=750&size=43354

渐行渐远的不是老家,而是童年的回忆,是曾经满村的烟火气。--题记

年三十的热闹,从清晨就开始了。

我们早早地起床,穿上盼了许久的新衣服,帮着母亲换上新床单,把屋里收拾整洁干净。厨房里传来均匀有力的“当当当”的声音,父亲已经开始剁肉,奶奶坐在灶前的小凳上,灶膛里调皮的火苗“噼啪”地吹着口哨。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整个上午,厨房绝对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了。包饺子、炸带鱼,香喷喷的藕合、金黄酥脆的萝卜丸子……我与弟弟进进出出,顾不得热,用手捏了放进嘴里。总会有小伙伴在门口喊:“出来玩儿去!”弟弟就叼着半个没吃完的藕合往外跑,听不到奶奶在后面嘱咐:“慢点儿啊,吃完了再出去,当心呛了风……”。

贴春联要赶在天色变暗之前。我家的春联是五叔写的,通红的纸、漆黑的字,再细细描上金边。五叔从十几岁爱上写毛笔字,我不认得各种不同的字体,只觉着每一句话都喜气洋洋,写的极好。村口的灯笼也挂了起来,在微寒的风中热热闹闹的讨论着;更热闹的是身着花红衣服的娃娃们,女孩儿们头上扎满了各色红的花,蝴蝶一样跑来跑去。男孩子把成串的小洋鞭拆开,攥在手里,另一只手把燃着的细细的排香凑过去,眼看着“滋啦”一声响,才紧着丢了出去,伴着一声声“噼噼啪啪”笑作一团。

夕阳醉在这幅其乐融融的画中,红了脸颊,把最后一抹余晖涂抹在院墙上,整个村庄被这温柔的浅红色包裹起来,待到夕阳熟睡,除夕夜降临。

在宽敞的大路中央,相邻的几家人默契的搬出一捆捆玉米秸秆,五六捆儿相互倚靠着,高高的堆在一起,用旧笤帚绑在木棍儿上制成的火把,从高处点燃。各家的鞭炮早已挑在竹竿上,就近聚在火堆旁,清脆响亮的土鞭节奏感十足,诉说着辞旧迎新的欢乐。一个小村庄,十几处火堆,几个小时连绵不绝的鞭炮声,火光中映出人们张张笑脸。

等到高处的秸秆烧完,火堆变的低低矮矮,人们围拢过来,伸手在边上烤火,意喻祛病纳福。母亲们则把早早放在里面的木头取出来,用火钳子夹紧,小心翼翼放进自家的灶火里。

我对这个叫做“点明”的庄重仪式充满了好奇,奶奶也会每年讲起年兽怕火、怕红、怕响声的远古故事。而今想来,熊熊火光点亮地应该是庄稼人对生活的期望与亮亮堂堂的“明天”。正如这团火永远温暖着我的记忆,正如灶膛里那根一定会燃烧到第二天的火木,人们期望着延续,期望着传承。

子时一到,又是连绵起伏的一阵鞭炮声响起,这是煮饺子的“信号”,也是年夜饭的前奏。饺子,交子,交于子时,饺子煮好,母亲盛出第一碗摆在院中,敬天,父亲端着两碗,去二爷爷、四爷爷家,换福。一大院里其他的叔叔伯伯也会端着自家的饺子来我们家,进门把饺子递给母亲,然后恭恭敬敬给爷爷奶奶磕头,母亲把他们的饺子倒进大茶盘中,从锅里盛出热气腾腾的饺子将碗装满。

等父亲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守岁。大茶盘中装着四五种口味的饺子,爷爷总会小酌几盅,奶奶小声嘱咐我和弟弟不要贪多,吃了就睡不好消化。大人们嗑着瓜子聊天,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等到那首“难忘今宵”响起,我们却早已经睡沉,在梦中回味着这令人难忘的一天。

惜别逝去的岁月,祈求新年的吉祥,除夕过后,明天就要早起拜年了。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651_1708237840015.gif?width=417&size=945428
作者:蓟州区税务局 梁洪杰
配音:蓟州区税务局 王静
编发:天津蓟州税务
http://file.tax100.com/o/202402/18/861_1708237840373.png?width=898&size=935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蓟税文苑】忆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