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安排情况
http://file.tax100.com/o/202401/22/947_1705926932082.jpg?width=829&size=1359112024年1月21日,《关于北京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财政系统坚定信心、担当作为,面对抗击洪涝灾害、稳住经济、保障安全等多重任务,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24年,财政部门将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回望2023年
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经济回升和财源建设双支撑,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达八年来最好水平
2023年,随着北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系列稳预期促发展政策落地见效,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我市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超850亿元;持续加强财源建设和涵养,金融等规模前7位的重点行业贡献财政收入近八成,特别是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成效明显。在以上因素带动下,全市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全年完成6181.1亿元,增长8.2%,规模和增速均为八年来最好水平;税收占比86.7%,收入质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充分体现了首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高质量。
强化资金统筹,支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保障
2023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大力统筹政府债券、中央增发国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资金,保持了必要的支出强度。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71.6亿元,增长6.7%,有力保障了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落地实施。大力支持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首都文化持续繁荣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城市治理水平逐步提升。圆满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全部交付,城市副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三大建筑”竣工投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保持在八成以上。积极应对“23·7”极端强降雨,全力以赴保障好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需求。
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政府采购、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综合效应,有效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延续和优化部分税费减免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持续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支持加大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等消费基础设施投入,延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支持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争取1117亿元政府债券资金,早于中央财政要求3个月发行完毕,有力拉动投资。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八成,高于国家要求40个百分点,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鼓励政府性担保机构“降费率、扩规模”,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新设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信息产业等领域政府投资基金,助力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聚焦“控成本、防风险”
纵深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市、区、街乡镇三级全覆盖,全年新设优化支出定额标准1515项,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邀请人大代表418人次,参与198个财政绩效评价和事前绩效评估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指标体系,让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在连续多年压减的基础上,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紧急非刚性支出23.9亿元,继续按照5%比例压减“三公经费”。不断推动财力向区级下沉,全年市对区转移支付增长10.3%,支持各区兜牢“三保”底线。加强基层财政运行监测预警,确保安全平稳。持续提升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链条管理水平,在全国率先启动提前偿还政府专项债券试点工作,节约利息支出超七成。严守财经纪律红线,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财经纪律专项整治。
展望2024年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聚焦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401/22/494_1705926932234.png?width=1080&size=617785
科学研判
合理预期财政收入
当前,国内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国家增发万亿特别国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拉动经济增长;首都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显现、市区财源建设不断巩固等积极因素,都将为我市财政收入增收奠定基础。按照积极稳妥原则,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6490.2亿元,增长5%,与经济增长目标同步。
适度加力
积极稳妥安排财政支出
“适度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组合使用专项债、国债以及财政贴息、融资担保、股权基金等多种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支持经济回升向好。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015.7亿元,首次突破8000亿元,将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全市中心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保障各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民生支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提质增效
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2024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提质增效”要求,坚持“四个突出”原则,即突出民生导向、突出统筹聚焦、突出降本增效、突出更可持续,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升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支持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实施更大力度惠企助企措施,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紧抓“两区”建设契机,鼓励支持健康医疗、金融、文化教育等优势产业发展;用好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信息产业等新设政府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放大效应,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助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高精尖产业发展;充分用好地方政府债券,更好拉动有效投资。
二是坚持聚焦民生,持续增进改善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促进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全面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健康北京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三是坚持统筹平衡,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各类资金统筹,增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能力;编细编实三年滚动预算,完善项目预算跨周期统筹调度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硬化预算约束,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开展政府采购。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巩固全成本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成效,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定额标准体系;对存量支出政策分类开展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政策进行完善优化或清理整合;持续加大重点项目财政预算评审力度,依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手段助力项目及时高效落地;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预算支出项目常态化储备。
五是坚持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举债要同偿债能力相匹配,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加大对各区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各区财政运行综合统筹能力,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区域功能定位;建立健全库款流量预测机制,优化财政支出时序,确保全市库款平稳运行;持续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进一步丰富预决算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来源及编辑:市财政局预算处(预算编制中心)
http://file.tax100.com/o/202401/22/124_1705926932546.jpg?width=462&size=29373
北京财政公众号
微信号 : bjcz_zwwx
网址:
czj.beijing.gov.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