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政策君 发表于 2020-6-22 13:54:13

铜仁市税务局:以实干迎战用实绩作答 以百分百的冲劲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帖最后由 平井桃桃桃 于 2020-7-16 11:59 编辑

沿河,因其境内130余公里的乌江山峡风光秀美,享有“百里画廊”美誉。然而,也正是因为这里山高水长,让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举国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笔者有幸见闻了沿河税务部门保收入、战贫困的种种事迹。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573_1592805252679.jpg
“喂,还没休息吧?我现在才得空……”到沿河采访的三天里,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谢伟每天总在凌晨时分来电,询问当天采访情况,且每次都要聊半小时以上。这种紧张节奏,让笔者有些难以适应。2020年以来,沿河税务人与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一样,没有节假日和周末,不分白天和黑夜,说分秒必争,毫不夸张。
沿河县税务局脱贫攻坚工作涉及4个乡镇、27个村,是7个村的帮扶责任单位,包保709户贫困户。全局共107人,除受伤、生病、上挂的8人外,其余99人均肩负扶贫任务。其中,42人长期驻村,他们把进城开会当成最好的“福利”,可以顺便回家看看久别的亲人;47人是“3+4”人员,他们把每周前三天“变成”五天来用,在单位抓紧处理棘手的税收工作,周四至周日,则到村里完成本周帮扶任务;10人是“5+2”人员,他们在单位一人多岗,夜以继日辛苦一周后,周末两天进村承担扶贫工作。
笔者不想也不必用任何华丽的词藻来美化这些税务人,因为他们真实、质朴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条动人心扉的 “精神画廊”。
钟岭村:“会飞”的“杨姑娘”
杨慧飞,沿河县税务局中界税务分局副局长,同时也是一名“3+4”人员。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在工作中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艰辛和努力。
杨慧飞的老父亲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母亲早年因病截肢,公公久病需依靠吸氧机呼吸。她自身也患有甲亢病,长期服药。同时,她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四岁,小的双胞胎刚满两岁。她的丈夫是一名高速公路交警,经常24小时在外执勤。这样一来,照顾老人孩子、料理家务、日常琐事等等,几乎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她肩上。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895_1592805252762.jpg
前段日子,因为照顾不过来,杨慧飞的一个孩子不慎把手摔骨折了。为了避免孩子再发生意外,她只好向组织申请带上孩子、保姆一起去村里工作。进村的路弯多坡陡,一路上三个孩子晕车严重,边吐边哭。杨慧飞看着孩子们难受、虚弱的样子,又心疼又焦急,一时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吼了起来:“哭,你们就晓得哭!”孩子们被妈妈的样子吓坏了,稍稍懂事的大女儿硬生生把刚要吐出来的污物又咽了回去,眼泪汪汪地说:“妈妈,我们乖,我们不哭了。”女儿可怜巴巴的样子,让杨慧飞再也控制不住眼泪,一头趴在方向盘上号啕大哭起来。“说实话,那个时候真的想马上掉头回家。但要是不按时完成扶贫工作,整个帮扶队都要被扣分。没得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采访中,杨慧飞说着说着,又一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杨慧飞是村里唯一的女帮扶队员,大家都很喜欢她、照顾她,亲切地叫她“杨姑娘”。但她生性要强,担心自己带着孩子会影响工作。于是,她白天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完,晚上照料孩子们睡着后,又主动帮队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段日子,她平均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一位年长的帮扶队员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嘴上却凶巴巴地说:“杨慧飞,你以为你真的‘会飞’嗦!把自己当超人了是不是?”听到这话,杨慧飞心里暖洋洋的,干起工作来更热心了。
不久前,“多事”的杨慧飞帮一个困难家庭身患肾病的孩子成功申请了低保。当一对母子要给她下跪致谢时,她的心一下子被撼动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努力,会被这个家庭当成天大的恩情。那一刻,她终于真正体会到脱贫攻坚的深远意义。
采访结束,笔者请杨慧飞用一句话来总结陈词。“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不拖别人后腿,才有底气!”她质朴而又霸气的回答,让人颇感意外。这是父辈传给杨慧飞的人生信条,更是她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这一刻,笔者也终于找到了她在如此艰难困苦中“活”下来的源动力。
朗溪村:“元老”与“新兵”
50多岁的冯德明是驻村税务人员,也是朗溪村脱贫攻坚队中的“元老”,身为队长的他却时时处处表现得像一名“新兵”。直到现在,他还住在村委会最小的房间里,把好房间留给新队员。他有高血压,还经常熬夜指导年轻队员填报资料,因为休息不好,一次在县里开会时差点晕过去,但他非要坚持听会,说“这个交叉检查会很重要”。在分配包保户时,他让别人先选,剩下最贫困、最麻烦的,他全包了。“他这个人犟得很,但犟得让人服气!”这是大家背地里对他的评价。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328_1592805252847.jpg
村里有一位聋哑孤寡老人,独居在一处破烂得像猪圈的地方。冯德明走访发现后,几次去求老人的一个同村亲戚收留老人,都遭到拒绝。最后,冯德明激动地说:“老人家实在太可怜了!你再不答应,我就给你磕头了吶!”老人的亲戚终于被冯德明的耐心和真情感动了。老人搬进“新家”后,冯德明亲手给老人清洗发臭的身体,换上新买的衣服和床上用品。此后,老人每次遇到冯德明,都远远地竖起大拇指,一直等冯德明走出他的视线,才依依不舍地放下。冯德明阻止过多次,但老人仍坚持这么做。久而久之,便成了村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
26岁的蒋雷是朗溪村脱贫攻坚队中的“新兵蛋子”。工作中,他充满激情,好学肯干,不怕吃苦,很快就成长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名“主力战将”。
蒋雷除了负责自己的包保任务外,还承担着全村的扶贫资料整理、填报工作,时常干到头晕眼花。一天,他出门走访包保户,下楼梯时不慎把腿摔骨折了。在重庆酉阳骨科医院治疗时,蒋雷的父亲、母亲、妻子都因扶贫任务脱不开身,最后还是82岁高龄的外公赶去陪护。病床上,蒋雷还在担心扶贫资料没人填报,不停地打电话回村里。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778_1592805252963.jpg
出院后,蒋雷的膝盖还不能弯曲,只好回家静养。因为他就医的骨科医院不是公立医院,诊断报告不能作为请假凭证,这让蒋雷一家犯了难。采访中,笔者问如果真的请不了假怎么办,他乐观地回答:“我们队长还不是带病坚持工作啊!就算外围的事我做不了,总可以在电脑上做资料嘛!”外公在一旁急了,赶紧插话:“莫听他的!要不是那天晚上他们单位的谢局长来看他,帮忙想办法请了假,这个仔仔就准备拄起拐杖回村里了。”
老宅村:上房揭瓦的“姊妹花”
大年初二,沿河县税务局的一对“姊妹花”文怡和肖洁就驻进老宅村,住在一间又冷又黑又没水还没防盗窗的房间里,把她们吓得整夜挤在一张床上,不敢分开。听着新年的烟火声,两个小姑娘无比想念温暖的家,却又不敢打电话回家,因为“怕妈妈担心!”文怡突然哽咽着说出这句话,眼中泪花闪动。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755_1592805253302.jpg
“别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采访中,坚强的文怡和肖洁掷地有声。不管是夜间走访村民多次遇蛇,还是运输果苗途中遭遇车祸,都没能动摇她们坚持下去的决心。一次,姐妹俩好不容易说服一个包保户拆除危房,但对方又提出房顶的瓦必须完好无损。文怡和肖洁担心包保户变卦,俩人想都没想,袖子一挽,便搭梯上房揭起瓦来。这一干,就是一整天。傍晚,迎着落日而归的姐妹俩看着对方的一张大花脸,笑得比天边的晚霞还灿烂。
斜岩村:第一书记成了“120”
“我们斜岩村……我们斜岩村……”沿河县税务局驻斜岩村第一书记兼攻坚队长李灿,每每提到斜岩村,都习惯地在前面加上一个“我们”。看得出,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
驻村后,李灿提出全村首先要在思想上脱贫的目标。他们挨家挨户谈心交流,以明明白白的政策、实实在在的例子鼓励贫困户坚定脱贫信念,激发脱贫源动力。李灿的一名包保户曾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家里的环境卫生差到无法立足的地步。李灿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让包保户逐渐克服了懒惰,不仅家庭环境焕然一新,还成了村里的保洁员。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178_1592805253373.jpg
在深入了解村里亟待解决的困难后,李灿和另两名税务攻坚队员候荣、田辉四处争取资金,候荣个人还出资5000元,为村里修建了大型蓄水池,安装了100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村民饮水难和夜间出行不便问题。同时,发展辣椒产业50亩,预计实现产值20万元,其中70%的收益归村民所有,带动全村127名贫困群众就业。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利用斜岩村位于乌江“百里画廊”源头的优势,发展农家乐、酿酒、茶油等旅游业和商品,不断扩大产业扶贫力度,带领全村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与该村村民的闲聊中,笔者还了解到李灿曾经几次深夜开车送病重村民进城抢救。村主任田海军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李书记不光是救人的‘120’,他和税务局也是我们村脱贫致富的‘120’。”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575_1592805253447.jpg
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掬一杯水而知江河之清。沿河税务人脱贫攻坚的事迹不胜枚举。尚有,在单位上班的三天里从未接到村里来电的陈劲松,因为他总是把帮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还经常帮队友的忙;独自进驻全镇最远山村的老同志代传洪,任劳任怨,从未提过任何个人诉求;每周一至周三,像“老中医”一样不停地给税务人员和纳税人“把脉问诊”的中界税务分局局长崔少艾,自己却是一个天天要吃降压药的病人;临近退休的杨晓娥,除完成本职帮扶工作外,还兼任了村里的生活会计和项目会计,每天深夜还戴着老花镜做账;财务股“3+4”人员崔桂林、邱燕华,每周从村里回到单位,各种报销凭证已积压了一大堆,只能再次“白加黑”……
三天的采访结束了。在整理采访内容时,笔者突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在收集到的这些扶贫事迹中,大多并非主人翁本人所述,这些税务人说得更多的反而是别人的故事。笔者在想,是什么让他们这样默契的高调工作,低调生活?是什么让他们殚精竭虑,为国聚财?是什么让他们甘守孤寂,带民脱贫?

http://file.tax100.com/o/202006/22/144_1592805253531.jpg
站在“百里画廊”之源,欣赏着自强不息的滚滚乌江,聆听着土家儿女爽朗的山歌,仰望着沿岸山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凝视着身旁闪闪发光的税徽,答案已在每个人的心中。


供稿: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税务局 赵晓光
配音:国家税务总局铜仁市碧江区税务局 谢向优
策划、编发:纳税服务(税收宣传)中心
扫描二维码
欢迎关注铜仁税务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贫路 “税”月情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税务局脱贫攻坚事迹见闻(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