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操作指南、要点及易错情形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302_1703170221934.jpg?width=700&size=567943
情形一:2024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无变动
如2024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无变动,仅需在2023年度基础上完成确认。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通过“首页”→“常用业务”,点击“专项附加扣除填报”→“一键带入”,阅读提示“将带入2023年度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 ,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
步骤一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80_1703170222164.png?width=543&size=573248
步骤二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319_1703170222492.png?width=591&size=280582
步骤三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277_1703170222640.png?width=591&size=310171
进入待确认扣除信息界面,点击“可确认”核对信息,完成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系统将提示您本次填写的信息会对2024年度已填报的信息完成覆盖,确认无误点击“确认”,即可完成提交。
步骤四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55_1703170222923.jpg?width=591&size=31538
步骤五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489_1703170223151.jpg?width=591&size=30892
步骤六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60_1703170223353.jpg?width=419&size=28424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94_1703170223485.jpg?width=419&size=10565
情形二:2024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有变动
如2024年某一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有变动,需修改或作废相关信息。
“修改”:表示修改设置扣除比例,您与共同填报人共同分摊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但需要确保合计填报比例不超过100%;
“作废”:表示本人相关年度不再享受该专项附加扣除,由共同填报人享受。
修改完成后,其他没有变化的专项附加扣除,可参考情形一的步骤进行确认。“修改”或“作废”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点击【我要办税】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57_1703170223730.png?width=559&size=406586
步骤二
点击【专项附加扣除修改和作废】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38_1703170224053.png?width=558&size=203885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49_1703170224396.png?width=467&size=164557
7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修改的注意事项
子女教育
修改时请注意→子女受教育阶段
根据相关规定: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标准执行。
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子女受教育阶段发生变化是指:
1.学前教育变为义务教育:幼儿园→小学
2.义务教育变为高中阶段教育:初中→高中
3.高中阶段教育变为高等教育:高中→大学
1.当子女受教育阶段发生变化时,需要新增一条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切勿修改或删除以前阶段信息。
相关链接:
【关注】孩子学籍发生变化,子女教育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该如何确认?
2.对于连续性的学历(学位)教育,升学衔接期间属于子女教育期间,可以申报扣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例如子女7月高中毕业,9月上大学,8月也可以享受扣除,只需将两个教育阶段的截止时间和起始时间衔接即可。
3.当子女受教育阶段未发生变化,例如小升初(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本硕博(都属于高等教育阶段),如发生了学校信息的变化,只需在原记录中修改“就读学校”即可,无需修改“当前受教育阶段开始时间”。
继续教育
修改时请注意→继续教育类型
继续教育类型分为“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修改时无法修改继续教育类型,如发生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请重新添加一条专项附加扣除记录。
根据相关规定:
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
2.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类型分为“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具体可扣除的证书名称请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大病医疗
修改时请注意→个人负担金额的填写
根据相关规定: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Tips:
1.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在次年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自行申报时才能享受。
相关链接:
【关注】12月需要确认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吗?
2.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按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3.具体个人负担金额可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首页——年度费用汇总查询——年度个人自付总金额。
住房贷款利息
修改时请注意→贷款期限(月份)
如果发生贷款提前还清或房屋转让等已不符合享受扣除条件的情况,请及时修改贷款信息。
修改时请核对确保“首次还款日期”正确并修改“贷款期限(月份)”。例如2015年1月1日首次还款,贷款期限240个月,2023年12月31日发生房屋转让,则需将“贷款期限(月份)”由240改为108。
Tips:
纳税人的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
修改时请注意→租赁时间起止
纳税人修改时,请核对确保租赁时间起止正确。
Tips: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赡养老人
修改时请注意→分摊方式
根据相关规定:
1.纳税人赡养年满60岁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可以享受税前扣除。
2.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3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扣除额最高不得超过每月1500元。
3.一个纳税年度内,如纳税人的其他兄弟姐妹均已去世,其可在第二年按照独生子女赡养老人标准3000元/月扣除。
Tips:
1.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
2.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并且扣除标准不按照老人的人数计算。例如父母均已年满60岁,但扣除额度仍为每月3000元,并非每月6000元。
3.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分摊方式请勿选择独生子女。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修改时请注意→享受时点
根据相关规定: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Tips:
1.享受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的起算时间是从婴幼儿出生的当月至满3周岁的前一个月。比如:2023年6月出生的婴幼儿,一直到2026年5月,其父母都可以按规定享受此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2.根据规定,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子女,按照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比如:2020年9月出生的婴幼儿,2023年9月已满3岁,还未上幼儿园,则其父母2023年1-8月填报享受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2023年9月起填报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情形三:2024年有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
如您2024年有新增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您可先参考情形一完成对已有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确认后,再通过“首页——常用功能——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或“办税——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进行填报。
新增专项附加扣除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57_1703170224624.png?width=563&size=181130
温馨提示:
1.纳税人应当于每年12月1日-12月31日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七项。纳税人可下载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进行新增、修改/作废、确认。
2.纳税人对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纳税人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报送新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
以下是7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相关政策要点梳理,赶快收藏备用吧!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65_1703170224995.jpg?width=1080&size=1265761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易错情形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以及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7项。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享受,小编收集了专项附加扣除易错情形,一起来看看吧!
专项附加扣除易错情形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223_1703170225671.png?width=46&size=1459
错误情形一
01
同一婴幼儿,父母在填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时,双方填报的扣除比例合计超过100%。
问题纠正:
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022年度扣除标准为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2019-2021年度没有该扣除项目)。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具体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小贴士: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42_1703170225789.png?width=1080&size=109514
错误情形二
02
同一子女,父母在填报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时,双方填报的扣除比例合计超过100%。
问题纠正: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2019-2022年度扣除标准为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选择由双方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
小贴士: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495_1703170225971.png?width=1080&size=124454
错误情形三
03
子女毕业后不再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未录入子女教育终止时间,继续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可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后,不得继续享受。
错误情形四
04
赡养年满60周岁的父母,赡养人为非独生子女,却按独生子女填报,或同一老人名下的扣除金额总额超过3000元(2019-2022年度为2000元)。
问题纠正: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每人每月扣除标准不能超过1500元,兄弟姐妹合计不超过3000元(2019-2022年度非独生子女扣除标准每人不超过1000元/月,合计不超过2000元/月)。一个纳税年度内,如纳税人的其他兄弟姐妹均已去世,其可在第二年按照独生子女3000元/月的标准扣除(2019-2022年度独生子女的扣除标准为2000元/月)。
小贴士: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48_1703170226190.png?width=1080&size=205256
错误情形五
05
填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时,被赡养人填报了岳父、岳母(公公、婆婆);或因父母未满60周岁,填报了祖父母、外祖父母信息。
问题纠正:
被赡养人是指纳税人年满60周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周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健在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符合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条件,配偶的父母也不符合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条件。
错误情形六
06
取得非政策范围内的证书,比如阿里云Apsara Clouder云计算专项技能认证证书、西式面点师证书、保育员营养师证书、茶艺师证书等,填报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请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您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搜索“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查询,同时证书中列明的批准日期应在享受扣除的纳税年度内。在此目录范围外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不在扣除范围内。
错误情形七
07
取得国外颁发的技能证书,填报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的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支出,以及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可以按规定享受扣除。对于纳税人在国外接受的学历继续教育和国外颁发的技能证书,不符合“中国境内”的规定,不能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错误情形八
08
取得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合格证,填报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取得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仅取得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合格证不可以享受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错误情形九
09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续年度进行培训或考试仍填报了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享受扣除时间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取得注册会计师、教师资格、医生资格、护士执业资格、注册建筑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后续年度发生的进修、学习及年审等均不属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范围。
错误情形十
10
大病医疗可扣除金额错误填写为医药费用结算单的总金额,没有按规定填写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金额。
问题纠正: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可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纳税人可通过手机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注册后通过首页的“年度费用汇总查询”模块查询大病医疗可扣除金额。
错误情形十一
11
婚后购买住房,夫妻双方均按100%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或夫妻双方各按50%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即在“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且婚后分别扣除50%”选择项,选择“是”)。
问题纠正: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另一方不能扣除。
只有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其贷款利息支出,才可以在婚后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或选择其中一套购买的住房,由购买方按扣除标准的100%扣除。
错误情形十二
12
第一套住房已按规定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出售后再次购买住房,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继续填报享受。
问题纠正:
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只要纳税人申报扣除过一套住房贷款利息,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信息系统中就存有扣除住房贷款利息的记录,纳税人不得再就其他房屋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
错误情形十三
13
夫妻双方一方填报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另一方填报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1.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即使有住房租金支出,也不可以填报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2.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按标准扣除;若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之外有自有住房,且符合首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享受条件,可选择填报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注意: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
错误情形十四
14
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但双方均填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问题纠正: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享受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夫妻双方在主要工作城市都没有自有住房的情况下,如果主要工作城市相同,只能由一方(承租人)扣除;如果主要工作城市不同,才可以分别由承租人扣除。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535_1703170226399.png?width=46&size=1459
专项附加扣除修改与作废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84_1703170226591.png?width=46&size=1459
发现已申报专项附加扣除有误,您可登录个人所得税APP一【办税】一【扣除填报】一【专项附加扣除修改和作废】,选择对应年度,进入详情页进行修改或作废。
举个例子:
小王的孩子在2022年2月出生,他和妻子均按100%的扣除比例填报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并都办理了2022年度汇算。
操作方法:
(1)修改或作废专项附加扣除
①假如各扣50%:夫妻双方分别在个人所得税APP【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填报记录详情页面,点击【修改】一【修改设置扣除比例】,将100%扣除比例修改为50%。
②假如由一方扣除100%:扣除的一方无需修改,另一方作废个人所得税APP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填报信息。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66_1703170226815.jpg?width=1080&size=116295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90_1703170227130.png?width=464&size=72882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73_1703170227274.png?width=696&size=319929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244_1703170227671.jpg?width=1080&size=102565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2)更正年度汇算申报
完成专项附加扣除的修改或作废后,系统会弹出更正年度汇算的提示,点击【去查看],进入“申报查询(更正/作废申报)”界面,点击选择对应年度,进入“申报记录详情”界面,点击【更正]并完成对应年度汇算更正申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490_1703170227878.png?width=1080&size=458948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269_1703170228170.jpg?width=1080&size=112796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313_1703170228345.jpg?width=1080&size=105472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您也可以在个人所得税APP首页点击【我要办税】-【更正申报和作废申报】,下面查看如何操作。
个税APP办理更正申报或作废申报操作指引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69_1703170228552.png?width=54&size=2679
第一步:点击首页【我要办税】-【更正申报和作废申报】,进入“申报查询(更正/作废申报)”页面。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42_1703170228715.png?width=1080&size=1151224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469_1703170229117.png?width=1080&size=370209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23_1703170229360.png?width=1080&size=472268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第二步:选择需要更正或作废的申报记录,如果“申报记录详情”页面下方有显示【作废】或【更正】,表示您既可以选择办理更正申报,也可以选择办理作废申报。如果只显示【更正】,那表示您只能办理更正申报。
更正申报
1.点击【更正】-【更正年度自行申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980_1703170229827.png?width=1080&size=499652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71_1703170230309.png?width=1080&size=408523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温馨提示:如果申报详情页面显示“税务机关正在审核您的退税申请,若您需要更正或作废申报,请先切换到退税记录页面撤销退税申请。”,请点击【点此跳转】,系统自动跳转至【退税记录】页面,点击【撤销退税】,选择撤销退税原因,点击【提交】,再在申报详情页面点击【更正】。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04_1703170230598.png?width=1080&size=633789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299_1703170230882.png?width=1080&size=415918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849_1703170231222.png?width=1080&size=245358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2.进入【标准申报】页面,根据提示点击【下一步】,正确填报相关信息,确认无误后点击【继续】,系统将会提示更正成功。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60_1703170231419.png?width=1080&size=324022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89_1703170231601.png?width=1080&size=496246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09_1703170231879.png?width=1080&size=579860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654_1703170232163.png?width=1080&size=396661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446_1703170232456.png?width=1080&size=331579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作废申报
点击【作废】,系统将提示“请确认是否作废该申报记录?作废后将不可恢复”,点击【确定】,完成作废申报。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47_1703170232762.png?width=1080&size=503656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704_1703170233112.png?width=1080&size=454395
http://file.tax100.com/o/202312/21/104_1703170233423.png?width=1080&size=471254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温馨提示
纳税人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存在明显错误,经税务机关通知,纳税人拒不更正或者不说明情况的,税务机关可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按规定更正相关信息或者说明情况后,经税务机关确认,可继续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以前月份未享受扣除的,可按规定追补扣除。
来源:税务总局新媒体、浙江税务、上海税务、内蒙古税务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