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光能经历-除了企业的光环,是否还能自带光亮?
2023年9月14日,福布斯中国推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天合光能凭借在全球市场的出色表现荣登榜单。福布斯认为,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在加剧,但在过去一年里,50家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呈现出惊人的41%的逆势增长。天合光能始终秉承创新、品牌、全球化三大战略,推动引领行业发展。多年以来。其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外贸发展也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居全球第一。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一方面由衷地为天合光能高兴和庆贺,另一方却无比伤感和遗憾。因为天合光能也是我曾经工作的公司,成为光伏业的全球老大,一直就是天合光能人追求的梦想,但是我却没有能在该公司坚持到这天的到来。
2010年11月19日我入职天合光能,2012年8月30日我离职天合光能,短暂的一年零九个月,我却在天合光能经历了我个人、公司甚至是中国光伏业过山车的起伏。坦白的地讲,我当时入职天合光能,除了被其丰厚的薪酬及期权股票所吸引,更是看好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前途。话来也巧,时任天合光能第一任的CFO,曾是我北京德勤审计部的高级经理,邵孝恒(Sean)先生,我们在北京德勤时,就合作很多且相互信任,后来,邵先生加盟天合光能创业起家,直到助力天合光能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随后创富隐退。我曾问过他天合光能怎样?他告知我“天合光能是个不错的公司,有很好的成长性”,就是他的一句话,促使我很快决定接受了天合光能的聘任。
在我入职天合光能的前半年,我刚刚熟悉公司的业务运作,建立好了与相关部门的良好合作,公司也还在艰难的发展。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11年末,公司以及整个中国光伏就遭遇到前所未有恶劣的严冬!中国的光伏业当时主要还是欧美国际市场,且严重依赖这些国家的政府补贴。但是随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美国家纷纷取消太阳能补贴,而且高举“双反”(反倾向,反补贴)大棒,打压和制裁中国光伏的企业。
记得我入职半年不久,就不断地收到来自欧洲销售市场部门的紧急求救。西班牙市场负责人给我发邮件说“梁总,我们正在被当地海关检查,要求补交惩罚性的关税?如何举证是好?”荷兰市场负责人给我打电话“红星,我们的货被鹿特丹港的当地税局扣了,如何应对是好?”诸如此类的紧急求救,层出不穷,让我应对不暇。但是,往往我的随后举证财税、商务资料和应对方法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如下两种灵魂拷问:一问:“你说您们公司制造成本低?特别是您们人工成本低,那是您们自己与自己比,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这些周边国家,他们的人工成本比中国还要低?为什么他们的光伏组件出口成本比您们公司的还要高?”二问:“您说您们公司的制造成本低,有什么确凿的客观、真实的证据?有严格的企业内控程序和流程吗?您们外部当地审计和验证的报告可信吗?”,我突然发现,我不仅仅是在为天合光能本企业在举证,抗辩,力争本企业的税收利益,我还是在为中国光伏业,为中国制造原产地的立场举证,抗辩,力争国家的公平和尊严?此时的我,仅凭个人专业能力,显的却是那么苍白无助,有心无力。
随后,中国的光伏企业日渐江河日下,产能过剩,相互低价,恶性竞争,全产业链严重亏损。曾经的光伏巨头,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河北英利等企业,也是负债累累,纷纷轰然倒下。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831_1697445047194.png?width=539&size=318497
当时天合光能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以高纪凡为首的公司管理层,头脑非常冷静和稳健,不随大流,去作低价,扩售的“自杀式”竞争,突出公司减员增效,强化管理,保住公司的“现金流”,来续命。在此大背景下,公司的很多高管,开始纷纷离职或者被辞退,与我合作非常好的总监、高级总监,甚至副总裁一个接着一个,与我不辞而别,公司上下,人人自危,这也让我感到非常地沮丧和彷徨。我当时还自信税务专业性比较强,自己的业绩还不错,可能暂时还轮不到我。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或许当时常州市的地方政府财政也是紧张,常州市地税局开始对大企业进行3-5年的税务倒查,其中出口退税是重点稽查项目,天合光能作为当地最大的出口型企业,自然就是重中之重!在我入职天合光能之前,以前的出口退税基础工作并不完善,特别是税局要求的出口单据很难一一匹配和齐全,随后常州地税局开出大单,要求天合光能限期补税及滞纳金几千万!在此时机,如此天价的税负和现金流,很可能就会成为压到天合光能的最后一课稻草!以高纪凡为首的公司高管非常重视,也给了我巨大的压力,要求我尽快协调税务机关尽快解决这个迫切的困难。当时,我也是常常彻夜难眠,从常州市地税局、国税局,再到江苏省税务局,财政厅,甚至委托中介向国家税务总局相关司局领导求助和沟通。
在北京市公司员工,上下班是赶时间,去挤地铁,但是作为天合光能的最高税务主管的我,在常州,去南京,约官员,我是赶飞机,频繁往返。当时我好不容易从常年海外工作,回到北京工作,就是希望能与家人团聚长居。因此,当时我与天合光能用工合同,力争的前提条件就是我工作常驻地在北京。但是此时此景,频繁的紧急高层会议,现场的应急面谈,我根本就不可能在北京办公,经常从北京往返常州的赶场,令我身心交瘁,苦不堪言!此税案前后拖至半年之久,或许因为金额较大还涉及的地方财政,最终无果,天合光能还是缴纳了这笔巨款。不管历史原因如何,但是这个潜伏的“响雷”,击鼓传花,在我手中最终引爆,就得硬着头皮担当!随后不久,天合光能我的直接主管就与我协商,给我了一笔体面的补偿费,让我在2012年的8月底离职了。在我以往22年的职业生涯里,都是我自己跳槽,选择新的单位且前途更上一层楼,即便是离别,也是相关领导与同事,吃喝一场,依依不舍。只有这次,在天合光能,是我被迫辞职,如此短命,还没有准备好下家!且让我悄然消失,越快越好!当时我是欲哭无泪,非常埋怨我的直接上司,不为我说话也可以理解,但却明哲保身,丢车保帅!我也曾抱怨天合光能,人情淡漠,不堪回首。后来,在网上流传马云的一句经典话语;“明天会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却等不到明天的黎明,就在今晚就会死去”,企业生存很残酷,企业职业经理人去留更残酷,不幸的是,我就是那个期待明天,却死在了今夜的那个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877_1697445047397.jpg?width=924&size=102261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696_1697445047652.jpg?width=862&size=57943
记得我曾在马兰基地当兵的时候,有句悲壮的名言经常激励着自己;“即便是在一场战败的阵营,也要做一名勇敢抵抗的战士!”,我虽然黯然离开天合光能,但是却无法回避对天合光能的一些涉税报道的关注。当我无意中看到一份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美国首次对华晶体硅产品实行“双反”制裁,对华光伏企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14.78%-15.97%的反补贴税,两税合并扣除10.54%的出口补贴后,其中无锡尚德和天合光能的合并税率分别为35.97%和23.75%,其余59家应诉企业合并税率为30.66%,非应诉企业的合并税率超过250%。不难看出,在中国的同行业的竞争者中,天合光能的税率是最低的。这是如何实现的?我作为当时天合光能最高税务主管,当然非常清楚,也由此非常欣慰。不管天合光能及当时我的主管曾经如何对我,但是历史数据不会说谎,我对得起天合光能,对得起自己的职责!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592_1697445047818.png?width=519&size=189144
天合光能当时之所以能够达到在同业中税负最低,其中与我主导力争的三项主要特殊税务优惠待遇直接相关。第一项税务优惠是:与常州市税务局签订了中国光伏业第一个单边预约定价协议。在当时整个光伏业市场低迷,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天合光能可以以一个较合理的成本加成率,与当地税务局达成一个5年确定的、稳定的税务协议,这无疑是对天合光能随后5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保障,因中国光伏业就天合光能独此一家,也凸显了其税负的比较优势。此项预约定价协议的谈判,非常艰苦,也是长达大半年,苦乐自知。本来江苏省税务机关和常州天合光能准备办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并对外公开宣介,但是基于当时欧美强力打压中国光伏企业,天合光能又是美国上市企业,比较敏感,为了避免误认为是中国政府在“补贴企业”,最终双方决定还是低调处理,不对外公布信息,企业拿到实惠,税局有所创新,双赢就好。
时间流逝,岁月留痕。我随后还是查阅到江苏省税务局的相关公开报道:(注:日期:2016-11-13 来源:江苏国家税务局 反避税人:他以责任写忠诚——记常州市国税局第四税务分局陆玉学同志先进事迹,高顿教育 2014年12月9日网站,以及“转让定价”微信公众号 2016年11月13日都有相关信息的转发);该报道中有这样内容:“他(陆玉学)接受了一户“走出去”企业的单边预约定价安排申请,先后与该企业及其委托的中介机构(四大著名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展开了十几轮的谈判……他积极借鉴国内外转让定价先进方法,终于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走出去”企业单边预约定价安排谈签。省局姜跃生副局长对此案专门作出批示;“本案程序规范、分析充分、方法得当,关键假设合理,谈签过程有理、有据、有节,既支持了企业在行业寒冬环境下的稳定发展,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税收权益,为‘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局廖体忠司长也给予批示肯定,“本案开拓了一个新思路,为‘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提供了经验”。
当时,我代表天合光能,委托上海普华税务部的转让定价的合伙人龚梅女士做专业帮助,我们几乎每1-2月就要与常州市国税局国际税科及大企业科的领导和相关官员谈判,就预约定价协议相关问题,如企业财税数据,行业趋势、限定条件进行详细和艰苦的讨论和谈判。常州税局的代表是该局国际税科的陆玉学科长,背后的专业支持是江苏省税务局的姜跃生副局长。陆科长,曾在部队工作8年,随后转业到地方税局,他非常勤奋好学,做事严谨、认真。姜局长曾在荷兰OECD派驻过,一直在做转让定价和反避税工作,是一名难得的学者型官员。我与普华的龚梅,专业沟通顺畅、合作默契,力争企业利益。陆科长谨慎、细心,且有强力后援姜局长,坚持国家立场。我们双方每次谈判都有火花碰撞,既有争议,也有妥协。每当回想起自己也曾当年从部队转业到税局,从一名门外汉到专业里手,那是一个多么艰难、漫长的学习和磨练的过程。我由此,对陆科长就有了一种特殊尊重和敬佩!陆科长随后也成长为江苏省内的领军人才,荣升常州市武进区税务局的副局长,我真是为他的成长而高兴和祝贺。很多年后,2019年,在北京,中国税法论坛暨第8届中国税务律师和税收师论坛上,姜局长和我都是受邀的演讲嘉宾,我两人会后,在同一个饭桌吃饭,自然聊起天合光能的那个单边预约定价协议,情境重现,像似相识已久。姜局随后与我也保持着微信的频繁联系和学术交流,他曾说:“红星,您真是一个在专业上非常执著的人,我很敬佩您呀!”,我心想“您也是!”,强劲的对手,才是知心的好友!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894_1697445047964.jpg?width=419&size=27124
(梁红星与姜跃生副局长及相关嘉宾的合影)
第二项税收优惠是:与新加坡招商局(EBD)谈判,获取了事先裁定的税收优惠批复(Advance Tax Ruling)。新加坡政府给与外国企业不同维度考量的特殊税收优惠:如前锋企业优惠 (Pioneer Certificate Incentive)。可享受长达15年企业所得税免税;全球贸易计划 (Global Trade Program),可享受5%-10%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为了获得相应的特殊税务优惠待遇,外国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向新加坡政府招商局提交并解释相关要求的申请资料:如未来3-5年的商业计划、行业和业务发展评价和预测、3-5年的经营业绩(收入额,业务量,利润)、3-5年的雇员计划、3-5年的支出(花费)计划等,进而申请获得“一对一”的特殊税收优惠待遇;一般为阶梯式的税务优惠:若达到全部要求指标,可享受最优0%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若达到主要指标,可享受次级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若只达到部分要求指标,只能享受7%-10%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若达不到承诺指标,则不能享受任何特殊税收优惠。一般是税收优惠期限为享受5年,EBD到期视情况审核后,外国企业可再申请延期5年。我以天合光能在光伏业的领先地位,以及新加坡作为亚太区的区域总部,还有天合光能全球订单在新加坡的贸易转口销售等角度,以及相关商务和财税数据与新加坡EBD的官员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协商,力争天合光能获得最好的特定税收优惠待遇。记得当时新加坡EBD的官员,也非常看中天合光能的这种申请,我曾去新加坡的EBD,以及EBD驻上海办事处,谈判过好几轮,新加坡EBD官员甚至还到天合光能在常州的总部及厂房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当时,有些市场和财经部门的领导,急切想获得新加坡的这种特殊税收优惠,以便减轻税负,获取市场竞争的比较优势,因此,建议我方提交的财务数据,特别是市场的预测可以激进些,大有“不得白不得”的“画大饼”劲头,自认为:即便我方承诺的指标达不到,回归正常税率也划算。因我曾在欧洲和美国实地工作多年,深知这里面的水很深:一旦外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签定了这种事先裁定的批复,这将对天合光能和新加坡税局双方都具有强制约束力。企业虚夸业务,虚报数据,最后不信守承诺,将来一定会有损企业。一旦列入失信“黑名单”,反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税负的增加。在我方强烈坚持下,天合光能还是如实地填报数据,客观陈述业务发展,很快也就获得了新加坡EBD的事先裁定的批复,赢得了相应的税收优惠待遇。
同理,第三项税收优惠是:在瑞士德勤的有力举证和专业帮助下,天合光能与瑞士政府谈判,获得欧洲区域总部的税收优惠待遇批复;(Principle Company Ruling),这样就可以保证天合光能在瑞士区域总部与该区域的关联公司之间的业务收入、利润,缴纳最低的所得税和地方税附加(0%-5%)。为了避免天合光能瑞士和投资所在国的重复征税或课以重税,还在瑞士申请到了参与免税的优惠批文(Participation Exemption Ruling).这样可以保证:从瑞士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处置(转让,分立,合并)时所产生的利润(Capital Gains),汇回瑞士时,免缴纳所得税,同时享受瑞士与投资所在国的双边税务协定的保护,即限制投资所在国对股利预提税的税率(0%-5%)。那时我独自一人,从酒店到天合光能瑞士苏黎世的欧洲总部,来来回回,与瑞士德勤、与瑞士税局的沟通事先,大大小小,历历在目,就像昨天。
2023年9月6日上午,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2023中国企业国际合规论坛”上。我与我天合光能的继任者,现任税务总监,喻进先生在北京不期而遇。我俩还一起并肩见证了同为“国际合规IC500智库”专家的聘任仪式。会后,喻总对我说:“梁总,梁哥,您虽然离开了天合光能很久,但是天合光能还留有您的传说!”他告知我,现在天合光能税务团队的老同事,还有一些部门的老领导,他们对我的专业水平和为人品格仍是赞赏有加!更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他告知我,目前天合光能仍然享受着与新加坡和瑞士两国谈签的那两项税务优惠待遇。我曾经的努力和付出,仍然惠及着天合光能,仍然被人记得,我就没有曾经死去过。当然,喻总最后还一再热情邀请,希望我能故地重游,给天合光能的财税团队作一场国际税的专题培训。我苦笑道;“争取吧,我也想老朋友了”,但是我非常清楚;虽然过了这么久了,我是否还能真正跨过内心这个坎?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387_1697445048301.jpg?width=234&size=12447
(梁红星与喻进同台并肩接收国际合规IC500智库专家的聘书)
说起天合光能,就自然会联想到该企业的创始人,高纪凡董事长。高总是1965生人,与我同岁。1985年7月,他从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7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在那个年代也是少有的高材生,也与我的学历相似。但是他硕士一毕业,就开始了自己创业。高总曾在那时说过;“中国不缺写书做学问的人,缺的是创新型企业家。”高总那时的勇敢、自信和抉择,是我,也是那个时代所稀缺的,随后也造就了高总与天合光能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1992年,高总从广东淘得的第一桶金,1995年,他回到常州老家再创业,从事幕墙制造业务,生意也不错。1997年,他创立天合光能,一直到天合光能今天辉煌,他本人也成为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http://file.tax100.com/o/202310/16/872_1697445048503.png?width=403&size=175667
(2017年,高纪凡总在纽约特朗普大厦前抗议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由于税务业务的特殊性和敏感性,我有一些机会直接向高总汇报工作,也有一些特殊场合与他私人沟通。我对高总的个人性格的魅力和业界的影响还是非常崇敬和敬佩的。高总没有什么特别的个人爱好,可能限于日常繁忙的工作,他抽空就喜欢独自打坐、冥想。他特别喜欢研究道教思想和研读《易经》。天合光能公司的寓意就是“天人合一”,高总对中国文化的偏爱,可见一斑。他的日常生活也非常简单和朴实,他除了与相关政府官员或客户见面,穿着西服正装,在企业内部场合穿着简单、也不讲究。他也不喜欢宴请和应酬,常常是在公司食堂快快吃完一碗简单的常州家常面就走,不抽烟,不喝酒,难得自律和规律。
记得有一次,高总、其他高管和我在北京出差,当天下午必须乘机赶回常州,因为第二天早晨,我们与江苏省及当地税务局长有约开会。但是那天,北京出奇的大雨使得飞机频频延误,不能起飞。随同高管不断地询问相关航班信息,甚至最后埋怨和辱骂相关人员。高总一直闭目养神,没有发话,天色已晚,他终于发话:“看看高铁是否还能赶上?”随后被告知,也赶不上了,高总立即决定;我们一行坐车,连夜赶回常州!虽然一夜奔波辛苦,但是还是在第二天凌晨,我们赶到了常州,如期开了会。记得高总在路上告诫那个不停催问航班信息的高管:“您逼民航服务员也没有用?要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您想改变别人难,就改变自己!”,那个晚上,高总说的话和做出的决定,对我以后的言行一直都有深深的影响。
记得有次我与高总一同出差,独处闲聊,我私下表示:对他(高总),我的同龄人,很早创业致富、出名的无限羡慕和向往,他随即说;“红星,您别羡慕我,其实我做企业也是非常有压力和责任,甚至是身不由己,一是:我必须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因为企业员工和家族成员都指望我吃饭和发展的,我将与天合光能共存亡,没有退路和其他选择。不像你,是税务专家,天合光能不好了,可以去地宝,其他企业,相信以您的专业能力和企业经历,一定能找到一家理想的企业,只是早晚和是否原因问题。二是,财富最终就是一个数字,日常衣食住行消费,都是有限的,多了也享用不了。更重要的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最终还是要对社会有贡献,您的财富再多,最终还是要奉还给社会的,无论是缴税,还是捐赠。(我在天合光能任职期间,天合光能就曾给我的故乡-新疆喀什的一个偏远地区,捐款修建“天合路”,这让我一直感激,记在心中),特别是,一旦成了社会公众人物,就要顾忌社会和企业的形象和影响,你的个人自由就没有了。不像你,作为企业职业高管,日常生活费用无忧了,想去那就哪,想不去就不去,没人跟进和报道您,难得的个人自由,我还羡慕您呢?” 是的,这就是经典的“围城”里的哲理,也让我常常回味和深思;职业经理人的名和利,其实是与所任职的企业直接相关,正所谓是平台的光环放大和成就个人。真正离开企业这个大平台以后,是否还能被社会真正认可,是否还能依旧获利?这是个问题?此后,特别是在2018年秋天,我创立了自己“税海之星”国际税工作室后,我时常想起高总曾经告诫我的那次谈话,我扪心自问,没有了企业“神”的光环,是否还能自带“光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