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3-8-25 19:05:22

广东2022: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广东2022: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
(第1813期)
一、广东省简介
广东省,以岭南东道、广南东路得名,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粤北:韶关、清远、梅州、河源。其中广州和深圳为副省级城市,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其中佛山市顺德区被广东省为省直管县试点,对顺德区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见图1)。
2022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18.5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其中,第一产业 增加值 5340.36 亿元,增长 5.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为 11.8%;第二产业增加值 52843.51 亿元,增长 2.5%,对地区生 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52.9%;第三产业增加值 70934.71 亿元, 增长 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35.3%。三次产业结 构比重为 4.1:40.9:55.0,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0.4 个百分点。人均 地区生产总值 101905 元。全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279.73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9285.22 亿元,同口径下降 5.4%,自然口径下降 13.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8509.93 亿元,增长 1.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107_1692961520155.png?width=780&size=232233
图1:广东省行政区划图
随着202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经济运行数据的陆续发布,可以通过梳理各市的经济财政数据和数据指标对比分析,我们能更全面地以及更深层次地反映广东省经济财政的内在特征,为确保广东省“十四五”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质量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二、2022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一)各市GDP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GDP规模来看,广东省21个地级市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首先深圳的GDP稳居全省第一,规模为32387.68亿元,省会广州市紧随其后,当年GDP为28839亿元,为广东省唯二GDP超过20000亿元的城市,属于第一梯队(GDP>20000亿元),其次属于第二梯队(10000-20000亿元)的城市为佛山市和东莞市,GDP分别为12698.39亿元和11200.32亿元,GDP处于第三梯队(3000-6000亿元)的城市依次为惠州市,珠海市,茂名市,江门市,湛江市,中山市,汕头市,分别为,5401.24亿元,4045.45亿元,3773.41亿元,3712.56亿元,3631.28亿元,3017.44亿元。位于第四梯队(2000-3000亿元)的城市分别为肇庆市,揭阳市,清远市,GDP分别为2705.05亿元,2260.98亿元,2032亿元。最后属于第五梯队(1000-2000亿元)的城市有韶关市,阳江市,汕尾市,梅州市,潮州市,河源市,云浮市,GDP分别为1563.93亿元,1535.02亿元,1322.02亿元,1318.21亿元,1312.98亿元,1294.57亿元,1162.43亿元。GDP最高的深圳市和最低云浮市之间差距为27.86倍。
从2022年GDP增速来看,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经济下行,GDP增速在10%以上的城市只有韶关市(13.73%),其次GDP增速在5%-10%分别为惠州市(8.52%),深圳市(5.62%),茂名市(5.58%),潮州市(5.47%),再次增速在2%-5%之间的城市有江门市(4.78%),佛山市(4.46%),湛江市(4.29%),珠海市(4.22%),东莞市(3.18%),汕头市(2.99%),汕尾市(2.64%),广州市(2.15%),肇庆市(2.08%),云浮市(2.06%),增速处于0%-2%区间的城市有中山市(1.83%),河源市(1.62%),清远市(1.56%),阳江市(1.26%),梅州市(0.67%),GDP增速为负的城市只有揭阳市。与全省平均GDP相比,高于全省平均GDP增速的城市9个,低于省GDP增速的城市有12个。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252_1692961520419.png?width=969&size=45609
图2:广东各市州2022年GDP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2年人均GDP来看,广东省人均GDP为101905元,由于疫情因素影响,只有深圳市(183274元)、珠海市(163700元)、广州市(153317元)、东莞市(106803元)、佛山市(106265元)超过了同期全省人均GDP水平,其余市州低于同期全省人均GDP水平。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735_1692961520599.png?width=915&size=106202
图3:广东各市2022年人均GDP
(二)各市GDP占比
从2022年各市GDP占比来看,各市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排名前两位的深圳(25.09%)和广州(22.33%)占全省GDP的47.42%,接近1/2,排名3-4位的是佛山市(9.83%)和东莞市(8.67%),此外,还有9个地市的GDP占比不足全省的2%,分别是揭阳市(1.75%),清远市(1.57%),韶关市(1.21%),阳江市(1.19%),汕尾市(1.02%),梅州市(1.02%),潮州市(1.02%),河源市(1%)和云浮市(0.9%)。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855_1692961520838.png?width=713&size=101769
图4:广东各市2022年GDP占比
(三)各市产业结构占比分析
从2022年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各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是梅州市(19.6%),占比最低的是深圳市(0.1%),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是东莞市(58.2%),占比最低的是广州(27.43%);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广州市(71.47%),占比最低的是惠州市(39.0%)(见图5)。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417_1692961521194.png?width=806&size=12954
图5:广东各市2022年三次产业占比
三、2022年广东省各市财政收入状况
(一)各市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来看,各市财政收入规模较大但差距较大。其中,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深圳,为4012.3亿元,也是唯一超过4000亿元的地区,占21个地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9.43%;其次是广州(1810亿元),排名第二位;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潮州,仅为49.22亿元(见图6)。最高的深圳和最低的潮州,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1.52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123_1692961521284.png?width=838&size=71779
图6:广东各市2022年财政收入规模及增长率
从2022年财政收入增速来看,广东省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收入增速较高的城市有云浮(33.5%),汕尾市(19.5%)等。但受疫情影响部分城市财政收入增速不仅为负,且低于全省平均增速(3.64%)。
(二)各市财政负担率
从2022年财政负担率来看,财政负担率最高的为深圳市(12.39%),最低仅为茂名(3.61%),仅有7个城市高于全省平均财政负担率(6.44%)。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839_1692961521500.png?width=705&size=52917
图7:广东各市2022年财政负担率
2022年21个地级市中,财政收入质量较好的是广州市(67.56%)、深圳市(77.6%)。财政收入质量较差的是云浮市(28.39%)、阳江市(41.48%)等城市,财政收入质量小于50%,这意味着云浮市等城市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较高,由于非税收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不强,导致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176_1692961521691.png?width=1080&size=132373
图8:广东各市2022年财政收入质量
四、2022年广东省各市财政支出
(一)各市财政支出规模和增速
从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来看,各市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其中,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深圳,为4997.2亿元,财政支出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次是广州(3014.22亿元)和佛山(1021.22亿元),这两个市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位列后四位的是汕尾市(296.56亿元)、阳江(269.43亿元)、云浮(268.6亿元)和潮州(214.93亿元),均不足300亿元(见图9)。最高的深圳和最低的潮州,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23.25倍。从2022年财政支出增速来看,各市差异显著。其中,财政支出增速最高的是阳江(9.7%),其次是深圳(9.34%),增速最低的是汕头市(-6.01%);有11个市超过了全省(1.1%)的平均增速。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733_1692961521904.png?width=1080&size=162992
图9:广东各市2022年财政支出规模及增长率
(二)各市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
从2022年财政收支差额和财政自给率来看,各市间差距显著。就财政收支差额而言,最大的是广州市(1159.49亿元),超过1000亿元;其次是深圳市(984.97亿元)、湛江市(374.95亿元)、茂名市(371.91亿元)、梅州市(365.67亿元)、深圳(312.46亿元),均超过了300亿元;而东莞市(97.54亿元)财政收支差额最小,最大广州的和最小的东莞差距达到了11.89倍(见图11)。
就财政自给率而言,仅有8个城市高于全省财政自给率(43.62%)的平均水平;最高的是东莞市(88.71%)最低的是梅州市(18.67%)。最高的东莞市和最低的梅州市之间的差距达到了4.75倍。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25/392_1692961522157.png?width=1080&size=147417
图10:广东各市2022年财政收支差额及财政自给率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分别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三大视角,分析了2022年广东21个市的经济财政发展现状。总体而言,尽管受到了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2022年广东各市经济财政整体保持增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各市经济财政格局分化明显,地区间差距依然较大,发展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
从广东2022年经济发展来看,21个市中的绝大部分城市2022年GDP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但各市间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深圳的GDP规模为32387.68亿元,稳居全省第一位,省会广州紧随其后,GDP规模为28839亿元,这两个市的GDP规模远高于省内其他地级市,两市GDP之和占全省47.4%,接近1/2,GDP占比较低的是河源市(1294.57亿元)、潮州市(1312.98亿元)和云浮(1162.43亿元),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各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也存在差异,第一产业占比最高的梅州市,占比最低的是深圳;第二产业占比最高的是东莞市,占比最低的是广州市;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是广州,占比最低的是惠州市。就人均GDP而言,超过全省同期水平的有深圳、珠海、广州、佛山和东莞,而人均GDP较低的是潮州、揭阳和梅州,202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之间人均GDP差距依然较大。
从广东2022年财政收入来看,各市2022年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大但差距较大。财政收入规模最高的是深圳(4012.27亿元),是唯一超过4000亿元的地区,财政收入规模最低的是潮州(49.22亿元),深圳和潮州的财政收入规模差距达81.52倍,显著高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有11个市的财政负担率高于或等于全省各市的平均水平,整体来看,GDP规模较大的市(深圳),财政负担率也相对较高。从财政支出来看,21个市财政支出规模的差距也较大。财政支出规模最高的是深圳,财政支出规模超过4000亿元;其次是广州和佛山,这两个市财政支出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最高的深圳和最低的潮州,财政支出规模差距达23.25倍。就财政自给率而言,仅有8个城市高于全省财政自给率(43.62%)的平均水平。最高的东莞市(88.17%)和最低的梅州市(18.67%)之间的差距达到了4.75倍。
(二)对策建议
1.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
加强双区引领,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平台,引领带动全省形成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高水平参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双区”经济实力雄厚、质量效益领先的优势,率先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打造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推动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加快高新技术投资研发力度,以科技创新进步引领区域一体化发展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融合,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充分发挥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主要牵引,按照“学科集中、区域集聚”和“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运行一批”的原则,合理有序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稳定运行保障机制;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着力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省实验室为中坚力量,以各级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及各类专业实验室为支撑的研究平台体系;提升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
3.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造规则衔接示范地、高端要素集聚地、科技产业创新策源地、内外循环链接地、安全发展支撑地。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聚焦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补短板,加快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领域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范围,强化政府投资补短板作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4.强化省级财政、金融政策对省发展规划的支撑保障作用
加强省级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财力可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省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国家和省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金融要素资源配置向国家和省发展规划明确的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倾斜,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国家和省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深入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 企业负担。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健全地方税体系,调整完善地方 税税制,积极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健全税费征管体系,强化信 息化支撑作用,继续推进征管方式转变,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 行业、重点企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治税体系,完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

注:文章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省各市州财政、统计部门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作者:邱一哲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2022:各市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