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跨界合作,扩大基础设施产业优势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09/960_1691570113082.jpg?width=1080&size=200031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形成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共同推动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同时,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激发基础设施行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强化设计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产业链协同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稳脚跟。国际承包商要积极通过咨询设计筛选出优质的潜在项目,开展投融资论证工作,为国际上不同的投资方和金融机构搭桥牵线,积极开展海外项目投建营一体化。高度重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动,通过各方协同,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市场开发新格局。同时也要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建立涵盖项目追踪、规划、设计、实施、运营的全过程紧密合作的联盟,降低成本,合理分配利润,提高自身和合作伙伴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我国设计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的接受度也较低,限制了产业链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设计咨询企业对产业链的串联能力有限,牵引作用有待提高。在第13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能建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亮指出,掌握高端设计咨询能力是建设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的关键。他认为,在推进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时,要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一个引领”,把握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两大关键”,同时要根据不同国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有效实践。在中国能建国际业务体系改革背景下,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以工程服务和设计咨询为“两轮驱动”,通过规划设计先行,推动海外业务大策划实施,将中电工程国际公司打造为集团层面的国际业务运营与管控平台,实现“前、中、后”台协同运作,强化平台化管控模式,将分散在所属企业的国际市场信息研判、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布局与属地化经营、物资采购、技术研发等业务向上集约,强化资源共享、协同经营、风险管控,做大做强海外工程服务与设计咨询业务。
提升资金配置效率
随着国际基础设施市场逐步复苏,资金缺口问题更加严峻。为了更好地促进基础设施领域发展,需要承包商与金融机构共同发力。尤其在全球投资环境恶化,资本避险情绪持续升温的国际大环境下,国际承包商需要通过融资模式创新和绿色发展吸引更多国际资金。
推动可持续发展融资,需要各方聚焦可持续基础设施,重点推动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加快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向投资拉动和投建营一体化发展,并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基金)、多边开发银行等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吸引和带动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加强国际合作,创造有利于利用BOT/PPP模式开发项目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商业环境,为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创造环境和渠道,提升基建投资的规模和效率。
中国陆续牵头或与区域性金融组织合作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国家层面设立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等投融资专项基金,为中国国际承包商抓好全球基础设施市场机遇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企业应与这些机构加强沟通、扩大合作,开展联合投资,依托其较强的资金实力、高水平的专业投资论证和风险评审团队,撬动更大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杠杆率,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风险防御和控制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更加多元、稳定的融资通道。
企业也要做好适应性策略调整,积极尝试国际银团贷款、项目融资、表外融资等新型融资业务,也可通过积极尝试人民币跨境使用,加大对境外项目建设的人民币融资比重,降低汇率风险。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跨境直贷的贷款方式,在审批同意后,可将贷款资金直接打入贷款企业账户,按照约定的资金用途对外支付。企业也可以向境外金融机构提出人民币贷款需求,审批同意后,由境外金融机构向我国国内的金融机构提出办理同业代付业务,即我国金融机构负责提供人民币贷款资金,而境外金融机构负责贷款企业的信用风险把控和贷后管理。
加快转化技术优势
当前,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正在由原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经济支柱拉动,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转变。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加快转化技术优势,共筑全球基建新生态势在必行。将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相融合,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释放数字生产力,是区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石,也是国际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新基建需要找到适配业务场景的技术和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场景找技术,技术才能为行业发展带来全新的价值。
以智慧交通为例,科技只是手段,本质依旧是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要实现安全事故“减量控大”、路网通行“缓堵保畅”、运营管理“提质增效”、行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目标,不是靠简单的技术和设备的堆砌就可以实现的。华为智慧公路军团将传统的交通工程、交通管理与数字技术有效融合,通过融合应用光通信、数据通信、5G、微波等多种通信技术和通讯网络,解决了公路沿线不同环境下的通信问题;通过视频与雷达等感知技术,大幅度提升城市路口的通行效率和出行体验,公路的场景寻找到最合适的技术,为国际承包商切实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以交通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不仅拉动了原有的生产需求,还创造了新的产业,可见加快转化技术优势能够给基础设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file.tax100.com/o/202308/09/243_1691570113284.jpg?width=567&size=2327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