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月”馆藏》之钤记
http://file.tax100.com/o/202307/26/115_1690306504791.jpg?width=960&size=23068http://file.tax100.com/o/202307/26/466_1690306505023.gif?width=500&size=56391
http://file.tax100.com/o/202307/26/610_1690306505244.gif?width=500&size=56391
编者按: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税收,古而有之
一件件馆藏文物
就是税收发展史中的一个个符号……
《“税月”馆藏》之钤记
钤记是中国古代官印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自贡盐税史陈列馆,通过钤记了解其背后的税收故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307/26/339_1690306505415.png?width=1080&size=639241
陈列在自贡盐税史陈列馆的钤记
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自贡地区盐务管理机构的钤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印章,当时盐务管理部门设置盐税分局来专门负责征收盐税,盐商照章纳税后,盐务管理机构会在税票上盖章,类似我们现在的税源管理机构。
为防止私盐外运,保证盐税收入,当年在自贡釜溪河上的两大重要关口:关外和邓井关,分别设置了外运盐斤的专门查验站,就是印章中的关外盐务稽查处和四川盐务稽核分所。当时,凡从釜溪河运出去的盐都要经过检查后,才能够进入沱江运往各地。
http://file.tax100.com/o/202307/26/346_1690306505675.png?width=554&size=207624
陈列在自贡盐税史陈列馆的文件
这是一份离我们现在很近的文件, 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将盐税纳入资源税范围进行征收,不再单独征收。
虽然盐税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税种,但对于行业的管理与资源有效配置,在不同时期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下一集,带大家走进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去了解税收文物藏品——纸皂代差背后的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