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3-7-7 10:05:30

文献梳理:2022年《地方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四)!

2022年《地方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四)
(第1719期)
《地方财政研究》杂志是由东北财经大学主管,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主办,诸多地方财税科研机构联袂“打造”的财经类核心期刊。《地方财政研究》杂志自创刊以来,围绕地方财政热点、重点、难点,通过专题策划和“特别关注”、“体制改革”、“政策前沿”、“财政管理”、“税收天地”、“三农聚焦”、“海外传真”、“史海钩沉”、“资讯速递”等一系列栏目的设定,突出“地方性”、“研究性”、“工作性”的办刊特点,搭建起理论研究与工作探讨的平台,很好地实现了传播理财经验、强化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的目的。
ISSN:1672-9544
CN:21-1520/F
(2022版)复合影响因子:1.976
(2022版)综合影响因子:0.785
我们将2022年刊发的财税类论文进行了梳理分类,本期介绍古代财税政策、理论前沿、财政与扩大内需、财政体制和“双碳”专题。具体内容如下:
古代财税政策专题:
清代四川井盐生产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沈海泳
摘要:清代四川井盐产业不仅关系民生大计,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税收来源。清代初期受战争的影响,四川井盐生产百废待兴,清政府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四川井盐私人投资与生产,鼓励各地移民四川,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和组合性,优化了营商环境,恢复和发展了四川井盐生产。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了税源,从清乾隆到清宣统期间,四川盐税收入一直保持在四川财政税收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政府重要的稳定税源。本文分析清代四川井盐产业恢复和发展的财政政策,并对其中的借鉴启示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四川井盐;盐税;财政补贴;
“生育友好型”财税政策发展研究:历史制度视角
黄文涛 毛丽丽
摘要:202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接连发布了优化生育支持的相关指导意见,使得推动适度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成为当前工作重点。在政策和舆论的窗口期,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从古至今的生育激励政策变迁路径和关键节点,试图在分析人口规律和时代背景基础上正确认知与评价我国的生育政策变化,通过古今财税政策梳理,提出适应中国国情、提振生育意愿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低生育率;财税政策;生育友好;历史经验;
理论前沿专题:
税收国家理论的核心命题、历史检验及政策启示——“税收国家优越论”批判
杨松武 鞠娜 赵季岷
摘要:作为财政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国家理论源于经济学大师的建构,内嵌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逐渐形成了一种“税收国家优越”的价值导向。本文总结了税收国家理论的三大核心命题:征税推动了代议制民主、只有税收国家才是现代国家、只有税收国家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国家治理。运用财政社会学提倡的财政史研究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考察了中世纪晚期至近代西欧代表性国家和古代中国进入税收国家的历史。研究发现:税收国家理论的核心命题无法得到中西方税收国家转型史实的支持,税收国家理论的政策逻辑并不具有规范性意义,解决中国财税体制问题还是要回归本国实际。
关键词:税收国家理论;领地国家;税收国家;国家治理;
空间视角下财政支出结构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影响研究
产健 许正中
摘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手段。本文对2007年-2019年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出结构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在全国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格局。(2)全样本空间杜宾(SDM)回归结果显示,科、环、医卫、社保及就业、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提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教育和科技支出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则表现为空间外溢效应。(3)分区域的回归中,东部地区在科技、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而医疗卫生支出的回归系数则为负数。中部地区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在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科技支出表现为负效应。东北地区则在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在科技、农林水务支出方面表现为负效应。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财政支出结构;空间溢出;
外生冲击、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基于金融动态CGE模型的分析
何明洋 刘雪燕
摘要: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之下,全面准确评估外生冲击及其应对政策对宏观经济尤其是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对于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保证我国经济全面均衡恢复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模块的递归动态CGE模型,重点考察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当前最大外生冲击因素及相关财政应对政策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可有效提振各行业疫情发生当年乃至“十四五”时期的产出水平,显著对冲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外生冲击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短期出现明显调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降幅高于第二产业,财政政策可有效改善但无法完全消除上述影响。财政政策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分化,政策效应的异质性特征较为突出,建筑、水利、环境等行业受政策提振增幅显著,住宿餐饮、公共管理等行业提振效果不佳。
关键词:外生冲击;财政政策;产业结构;金融动态CGE模型宏观调控;
有限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有效性——一个居民福利导向的理论模型
杨雅琴
摘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有必要将公共品供给种类和数量联系起来,讨论如何促进居民福利提升。本文结合我国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压力较大的现实,运用经济学理论中供求均衡基本思想,构建有限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理论模型,分析税收、转移支付、一般债券和土地出让四种方式下地方公共品供给以及由此带来的居民福利水平变化,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是税收对居民福利影响不确定,应在促进经济增长、公共品供给间寻求税率平衡点。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居民福利的影响不同,应完善我国转移支付体系及资金分配办法。三是发行债券是否能促进公共品供给并提升居民福利,取决于未来的税收能否足够偿还债务本息。四是出让土地可在短期内增加公共品供给并提升居民福利,应合理规划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预算约束;公共品供给;居民福利;地方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核心概念的规定初探——兼论财政学四个层次
王玉玲 刘潇奕
摘要:核心概念既是学科研究的主要矛盾,又是核心问题的概念规定,也是学科基本理念的最抽象概括。作为理论体系,财政学可分为道、法、术、技四个层次,四个层次的概念组成概念体系。核心概念处于中枢地位与作用。核心概念的规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形成的关键。现代西方财政学的核心概念是公共物品,在我国经历了引入、借鉴和改造的过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核心概念规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要经历思想、观念、假说,才能形成理论体系。在借鉴学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核心概念是“公共权益”,并探讨其内涵与外延,结合财政学四个层次,探讨核心概念的展开思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四个层次及其概念体系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核心概念;四个层次;理论体系;公共权益;
财政与扩大内需专题:
新发展阶段财政支持扩大内需战略:理论阐释、现实约束和路径优化
程瑜 张琦
摘要: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风险社会中,扩大内需战略不能只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逆周期调控工具,而应成为兼顾宏观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双重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抉择。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两大主要抓手,投资与消费近年来在我国正面临边际弱化与增长乏力的双重挑战。为确保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平稳落地、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多目标要求,需要财政积极创新支持方式和投入方向,并对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优化,以突破财力不足、机制不畅等现实约束,进一步发挥引导放大功能。
关键词:扩大内需;财政;现实约束;路径优化;
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协同及财政积极作为
刘昊 陈工
摘要:全力扩大内需和共同富裕战略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基础之上,是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形势的主动选择,二者互为掎角,相互协同,内在统一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需规模扩大和层次提高能够为共同富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而促进共同富裕和形成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扩充各个层面的有效需求。社会主义财政要全面深化税制改革、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投资机制、政策工具多管齐下,以有效支持好、协同好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财政支持全力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衔接短期与长期、统筹内需与外需、协调财政与金融,以及平衡赤字与安全。
关键词:扩大内需;共同富裕;战略协同;财政政策;
减税降费拉动居民消费了吗?——来自我国市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詹新宇 成显 王悦红
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本文以宏观税负作为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的切入点,基于2003年-2018年我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税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限度内的税负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即为挤入效应,而当税负过高时则将挤占居民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近年来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下行区间,通过降低宏观税负的方式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挤出效应不明显,而是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据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减税降费;宏观税负;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支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财政政策研究
高挺 夏禹
摘要: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是建设高水平国内统一市场的现实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也是我国经济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和保证。本文基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宏观背景,以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时代要求为依据,分析探讨财政政策支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主要举措,并尝试提出促进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完整内需体系;财政政策;新发展格局;
财政体制专题:
论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贾康
摘要: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需在坚持1994年分税制改革基本制度成果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税制、优化预算管理三大改革任务。本文结合2022年6月“国办20号”文件,研讨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若干重点问题,在理解“分税制”体制实质内容和坚持1994年分税制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依财政体制的“政权—事权—财权—税基—产权—债权—预算”逻辑链条,讨论了中央、地方分级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化问题,与之紧密相联的财政层级问题和向内含省、市县两级的三层级框架过渡问题,以及地方税体系建设、税基配置为主导的财力(含资产收益)划分和加强地方分级预算管理、对地方债兴利防弊等问题。
关键词:财政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
省以下财政体制“特殊性”的事实、问题及其改进
王振宇 曲世寄 司亚伟
摘要:省以下财政体制也称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是处理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相关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利于提高稀缺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缓解基层财政“三保”压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的总体要求,选择现行地方财政体制中的某些特殊性为研究重点,力求通过现象梳理、具体分析、改进建议等,籍此推动我国现代财税体制建设。
关键词:省以下财政体制;特殊性;改进建议;
在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温来成 张庆澳
摘要:2014年《预算法》修订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规范省以下财政管理,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22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以《指导意见》为指南,在分析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从隐性债务治理、控制专项债券风险、压实市县政府责任、绩效管理及健全问责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特征、难点与建议
钟荣华 周颖易 澳妮
摘要:本文梳理了现行省以下财政体制的形成历程,总结了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具有改革背景复杂性、改革问题挑战性、改革内容系统性、改革路径规范性四个突出特征,分析了推进改革面临的改革增量无源、事权划分改革滞后、县级“三保”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性债务包袱沉重、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红利退坡等困难,并从把握改革节奏、提高中央和省级财政“两个统筹能力”、加快建立地方税体系、构建“三位一体”地方投融资体制、深化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地方制定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具体方案和推进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省以下财政体制;事权划分;统筹能力;
“双碳”专题: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预算体系建设
赵笛 马蔡琛
摘要:“双碳”目标正式提出以来,已成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目标指引,而预算作为财政管理的工具之一,自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柱力量。实施绿色预算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预算中有多少份额有利于环保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从更加宏观的中长期财政规划角度引入“双碳”目标,并利用绿色预算信息提高政策绩效。从目前的预算管理制度来看,已具备较为成熟的预算制度基础以及支撑绿色预算实施和问责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尝试以“双碳”目标为切入点,将绿色预算工具融入预算规划、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评价的全过程,构建一套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预算体系。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预算;绿色预算标签;环境影响绩效评估;
“双碳”目标下绿色投资政策实践、问题及建议
石英华 刘帅
摘要:“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导向。本文通过回顾“十三五”时期以来代表性绿色投资政策,着重分析了绿色投资取得的显著成效与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投入持续发力,绿色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日益显现,多项绿色投资政策协同推进,稳步提高了清洁能源、绿色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加速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壮大,为经济稳步增长注入绿色新动能。面对财政资金不足、绿色金融发展不充分以及绿色产业政策有效性偏低等多重问题,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有必要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持续完善绿色财税政策,强化绿色治理能力,充分释放绿色投资政策支持经济绿色复苏的潜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双碳”目标;绿色财政;绿色投资;绿色治理;
“双碳”目标下低碳城市建设与财税政策应对
何杨 张聪 嵇立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在减排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本文以低碳试点城市为例,重点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减排现状和发展需求,并梳理支持减排的财税政策,发现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减少碳排放的成本收益高度不匹配,导致财税政策在解决碳减排的供给不足、发挥碳定价机制作用上面临挑战。为此,本文提出应该协调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构建基于减排目标的可持续财政支持机制,同时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碳价格影响机制,以期为“双碳”目标约束下完善我国财税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城市;碳减排;税收政策;财政政策;
“双碳”目标下提升山西省煤炭企业财税贡献度研究
韩婷 张艳梅
摘要:2022年-2030年是山西省煤炭转型的黄金窗口期。在“双碳”目标任务约束、煤炭总体供需弱平衡、减量发展的前提下,山西省煤炭行业既要完成自身率先转型,还要为全省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财力支撑。因此,需要从长远角度提升煤企的财税贡献度。行业层面要依托科技创新,实现煤炭行业颠覆性革新,完善全国统一煤炭交易市场;政策层面要增强“输血”功能,实现财税金融协调联动;企业层面要坚持提质增效,提升煤企的整体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双碳目标;煤炭企业;财税贡献度;
参考文献:
沈海泳. 清代四川井盐生产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地方财政研究,2022,(05):103-112.
杨松武,鞠娜,赵季岷. 税收国家理论的核心命题、历史检验及政策启示——“税收国家优越论”批判. 地方财政研究,2022,(06):4-13.
程瑜,张琦. 新发展阶段财政支持扩大内需战略:理论阐释、现实约束和路径优化. 地方财政研究,2022,(07):4-11.
刘昊,陈工. 扩大内需和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协同及财政积极作为. 地方财政研究,2022,(07):12-21.
詹新宇,成显,王悦红. 减税降费拉动居民消费了吗?——来自我国市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地方财政研究,2022,(07):22-36.
高挺,夏禹. 支持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财政政策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2022,(07):37-45.
产健,许正中. 空间视角下财政支出结构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影响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2022,(07):46-56.
温来成,张庆澳. 在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地方财政研究,2022,(09):29-35.
贾康. 论中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地方财政研究,2022,(09):4-13+91.
王振宇,曲世寄,司亚伟. 省以下财政体制“特殊性”的事实、问题及其改进. 地方财政研究,2022,(09):14-28.
钟荣华,周颖,易澳妮. 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特征、难点与建议. 地方财政研究,2022,(09):36-43.
何明洋,刘雪燕. 外生冲击、财政政策与产业结构——基于金融动态CGE模型的分析. 地方财政研究,2022,(09):44-56.
韩婷,张艳梅. “双碳”目标下提升山西省煤炭企业财税贡献度研究. 地方财政研究,2022,(10):26-31+43.
赵笛,马蔡琛. 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绿色预算体系建设. 地方财政研究,2022,(10):4-10.
石英华,刘帅. “双碳”目标下绿色投资政策实践、问题及建议. 地方财政研究,2022,(10):11-17.
何杨,张聪,嵇立. “双碳”目标下低碳城市建设与财税政策应对. 地方财政研究,2022,(10):18-25.
杨雅琴. 有限预算约束下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有效性——一个居民福利导向的理论模型. 地方财政研究,2022,(10):32-43.
黄文涛,毛丽丽. “生育友好型”财税政策发展研究:历史制度视角. 地方财政研究,2022,(11):99-112.
王玉玲,刘潇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核心概念的规定初探——兼论财政学四个层次. 地方财政研究,2022,(12):41-47.
作者:何嘉欣,刘宇翔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献梳理:2022年《地方财政研究》财税论文回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