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税收大数据这座“金山银矿”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9/995_1687970729730.jpg?width=777&size=1562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 李旭红 周沛洋
在提高数据精确度、提升分析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强调数据的可解释性,切实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实现其对小到纳税人,大到经济社会运行的真实描绘。
税收大数据如同“金山银矿”,深挖税收大数据,拓展其分析应用领域,可实现数据价值向经济价值和服务价值的充分转化,扎实推进税收现代化。
税收大数据具有“全”“快”“准”“细”的特点
税收大数据大多数来源于税收征管过程,主要由纳税人基本信息与申报信息,征管系统数据,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税收调查数据等数据构成。
税收大数据的“大”,主要来源其“全”的特点。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产生纳税义务则需开具发票及办理申报纳税等。随着一张张发票、一条条申报信息中的涉税信息不断累积,税收大数据得以形成。从覆盖面看,其实现了经济活动主体和税种类型的全覆盖;从纳税人生命周期看,能够展现纳税人从设立到注销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此外,税收大数据具有“快”“准”“细”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反映经济活动快,税收数据可实现实时采集、实时更新、高频刷新;记载经济活动准,税收数据不经人工干预,自动收集并多次校验;数据颗粒度细,各项税收数据指标细化到每个维度的每个纳税人与每项交易活动。
税收大数据的这些特点,为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税收大数据应用于税收工作各个方面
税务部门是税收大数据的采集者,更是税收大数据的应用者与治理者。目前,税收大数据主要用于纳税服务、风险管理、内控监督等方面。
从优化纳税服务的角度来看,如今各地税务部门应用税收大数据实现了为纳税人“画像”,通过具象化纳税人特征,帮助税务部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实际需求,便于税务部门及时跟进,并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状况与面临的不同困难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纳税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税务部门可基于税收大数据,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体系,促进纳税遵从。如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根据纳税人的历史涉税信息对纳税人的涉税风险概率进行测算和评估,进而找到高风险纳税人进行重点监管。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税收大数据在税收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愈发成熟,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为实现多部门对数据的“共治”,瓦解“数据孤岛”提供支持。
从内控监督的角度来看,税务部门按照制度加科技、治队又治税的思路,全面上线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了以数治税与以数治队的融合。通过将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在信息化平台中的内嵌,推进内控内生化,基本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重点环节实现全面覆盖。
从三个层面深挖税收大数据潜力
未来,在税收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应继续深入挖掘税收大数据的潜力。
微观层面应着力于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能。税收大数据应用除了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提高办税效能、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外,还应向“比企业还了解企业”的方向努力,积极拓展“未税先连”,通过提前将税收规则和算法嵌入纳税人经营业务系统,并自动提取数据、计算税额、预填申报,为纳税人提供“无感式”税费服务,使征纳关系由过去的“有税”才连、现在的“涉税”即连、进一步发展为“未税”先连。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涉税需求提供个性化税收政策辅导。还可考虑借力税收大数据进一步推动“税银互动”的发展,扩大“税银互动”受惠企业范围,促进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使更多中小企业的纳税信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企业经营发展注入活力。
中观层面应着力于利用增值税数据构建算法模型。可考虑通过充分调研和数据分析,构建产业链分析算法模型,形成产业链健康度和成长性分析报告,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其中增值税相关数据意义重大。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涵盖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通过对增值税进项、销项等信息加以梳理测算,可从中观层面深入、立体地展示产业链运行特点,进而为优化稳定产业链提供依据与参考。
宏观层面应着力于编制经济景气指数等指标体系。可考虑在分别对税收大数据中相关指标进行单独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等类似指标,实现对经济运行整体水平的测度。其中,编制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经济指标,以及将选取的经济指标编制成为合成指数。在该过程中,税收大数据税种齐全、数据颗粒度细、实时性强的优势可在寻找准确、灵敏的指标时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编制合成指数时,机器学习处理大量复杂数据关系、寻找关键特征、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与税收大数据总量大的特征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可实现对经济发展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
在信息时代,对税收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是推动税收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但也要看到,当下,法律尚未对涉税数据的采集,以及部门间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税收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技术各地尚有差距;在应用税收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着侵害隐私等风险。因此,对大数据的盲目信任是不可取的,要在数据的浪潮中保持冷静,在提高数据精确度,提高分析技术水平的同时,强调数据分析方法的可解释性,使复杂模型的分析结果能够实现简明、生动的可视化展现,助力决策判断。此外,也需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加以关注,如此方能切实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实现其对小到纳税人,大到经济社会运行的真实描绘。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9/989_1687970729848.gif?width=38&size=369
关于税收大数据,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 ↓↓↓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9/633_1687970729970.gif?width=38&size=369
本文刊发于《中国税务报》2023年6月28日B1版。
来源:中国税务报
责任编辑:李嘉萱 (010)619300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