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节”——莆田端午的人与事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347_1687661468035.jpg?width=811&size=61803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289_1687661468410.png?width=1026&size=71492
节
日
“五日节”
——莆田端午的人与事
莆田税务 林伟
民俗,是人民群众约定俗成之事。所以,民俗离不开人与事。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民俗大节,相传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以,端午的民俗活动,与屈原是分不开的。在端午的民俗活动中,人是纪念屈原的老百姓,事则是老百姓的日常琐事——吃喝住行。人们在平凡而又热闹的生活中,体现出民俗的内涵。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476_1687661468897.jpg?width=355&size=18878
(图片来自于网络)
莆田的端午节与其他地方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周期时间长。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五月初五才是传统意义上的端午节,但是莆田的端午节活动,从初一就开始了,持续至少五天,所以莆田话称端午节为“五日节”。
对比各地端午的系列活动,粽子和龙舟,当是通用的项目,且都与屈原直接相关。屈原爱国却无法报国,空有一身才华和报负无处施展,在对国家时局失望透顶之际忿然投江。屈原投江之后,据说当地的渔夫都划着船要去打捞他,龙舟习俗由此而来。只是随着时代的演变,现在的龙舟褪去了最初的打捞之意,而有了更多的竞技味道和进取精神。那是不是说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重和纪念,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如今的划龙舟中变淡了呢?恐怕不能这么看。赛龙舟中,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豪迈激情,不正是爱国激情的生动的民间表达吗?国家的动力源于人民的动力,人民有激情,国家才有激情。看龙舟划手整齐有力的划桨动作,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直让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909_1687661469220.jpg?width=700&size=119954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粽子,同样与屈原相关。起初也不过是简单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人们将其投入江中,是要喂饱江中的鱼龙虾蟹,以此间接保护屈大夫的身体免遭啃咬。因怕饭团等散去,于是又用楝树叶包住,并缠上细绳,也就逐渐发展成为了粽子。当然,渐渐地,也不投到江中了,而是进了自己的腹中。但其作为祭品的意义还在,所以受到屈原庇佑的粽子,吃了是平安福分。屈原曾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老百姓如今丰衣足食,也是对屈原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屈原的精神向度中,除了爱国,还有一个关键的元素就是关注民生。对于屈原来说,爱国和民生本就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屈原的精神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一直传承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斗不息,可以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819_1687661469680.jpg?width=1015&size=98370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初一糕、初三螺、初四艾,看上去与屈原的关系并不那么密切。这是莆田当地的习俗对端午节的扩展。无论是糕还是螺,都是莆田当地特色的食品。老百姓在纪念伟大爱国诗人的同时,结合地方的特色,以此丰富端午的活动,这正是民俗的魅力所在。“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纪念活动,总是离不开食物: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都是填饱肚子的。初一糕还与“高”谐音,老百姓关于“事业有成”的愿望,在这看似简单的吃吃喝喝中有了朴素的表达。食物之外,安全和健康的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初四艾的“艾”,又名艾蒿,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挂在房门前、屋檐下,可以保护房子及里面所住一家人的平安。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525_1687661470058.jpg?width=243&size=20841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917_1687661470393.jpg?width=265&size=17638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511_1687661470712.jpg?width=183&size=11869
(图片来自于网络)
初五的龙舟是重头戏。人们需先得沐浴更衣一番。要先用采摘来的蕨类植物烧煮出来的”午时水”沐浴,再在腋下、肚脐眼等处抹上适量的雄黄,一身的香气,既能辟邪驱虫,也能提神醒脑,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了。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拎着大人给他准备好的“虎蛋” ,带上橘色的“小布虎”玩偶,才算装备妥当了。如此认真的捯饬,大概只有春节的隆重程度能与之媲美了。
人们对龙舟的重视程度,主要体现在龙舟的造型上。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水涨船高。于是,龙舟的造型也变得越来越精致和华丽了。莆田的木雕工艺本就全国闻名,于是在龙舟的设计上,各地也开始卷了起来,纷纷采用木雕艺术对龙舟进行匠心打造:既有体型庞大的“3D”龙头龙舟,也有婀娜小巧的迷你版宽头龙舟;“龙角”上则挂着各种装饰,“龙灯”、花环、饼圈……如今的龙舟比赛,似乎要争的不是竞速大奖,而是设计大奖。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211_1687661470932.jpg?width=700&size=89973
(图片来自于网络)
龙舟离不开水。以前莆田适合赛龙舟的水域屈指可数。这几年,国家推行河长制,加强河道治理,适合龙舟赛的河道越来越多。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水是老百姓的象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河清海晏,龙舟也行驶得更加平稳顺畅了。
综观端午节活动,几乎涵盖了老百姓一生的诉求。吃的、穿的,求温饱、求平安、求健康、求上进,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又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在这点点滴滴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端倪。
莆田这几年对民俗活动越来越重视,民俗在城市文化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今年,端午节龙舟活动的预热更是提前了一个月。农历四月初一,莆田各地的龙舟宫社已经开始纷纷举行了龙舟开锣仪式。经历了疫情的人们,希望用端午节独特的祈福辟邪之意,来驱散阴霾,迎接美好的明天。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758_1687661471336.jpg?width=900&size=147399
(图片来自于网络)
诚然,美好的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努力奋斗拼出来的。屈原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中,折射出的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深刻道理和坚定信心。国家的强大、城市的发展、人民的幸福,需要大家撸起袖子、再接再厉、奋勇直前。
http://file.tax100.com/o/202306/25/382_1687661471774.jpg?width=1080&size=6396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