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现状及实践模式总结
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是科技企业创新成果的直接体现,这些知识产权具有资产专用性,缺乏流动性,往往会逐渐变成企业“沉睡”的高价值无形资产。如何充分激活知识产权的资产价值,把技术成果转变为可在资本市场出售、流通的证券,从而助力企业融资、助力企业发展,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问题。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
2022年,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印发《湖北省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22-2025年)》,鼓励知识产权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机制,建立和规范知识产权数据交易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证券交易试点。
由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湖北省融资担保集团、湖北省融资租赁公司、首创证券等机构合作推出的“首创-湖北租赁湖北省无形资产1-N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采用了“知识产权运营+二次许可”模式,储架规模达35亿元,是湖北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破冰之举。
那么,什么是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哪些优势?如何将知识产权证券化?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将为大家一一揭晓。
01 什么是知识产权证券化?
知识产权证券化(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是指发起机构(通常为创新型企业)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或其衍生债权(如授权的权利金),移转到特设载体(SPV),再由此特设载体以该等资产作担保,经过重新包装、信用评价等,以及信用增强后发行在市场上可流通的证券,借以为发起机构进行融资的金融操作。
知识产权证券化属于资产支持证券化(ABS,Asset-Backed Security)的一种。知识产权证券化与传统的资产支持证券化相比,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资产不同。知识产权证券化基于知识产权未来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的相关财产性权利。换言之,知识产权证券化以知识产权的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123_1683994211257.png?width=594&size=247112
02 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哪些优势?
1、风险隔离,融资成本低
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不计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通过特殊目的机构,可以有效地进行风险隔离,降低投资者风险,进而降低融资成本。
2、性价比高
与质押融资等融资方式相比,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规模更大,更有利于专利权人获得充足的资金。
3、权力保有
运用知识产权证券化这一融资途径,企业可以将流动性低的知识产权转换成为流动性高的证券商品,并且仍然享有实用知识产权价值的权力。
03 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步骤有哪些?
①发起企业首先需在券商、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的安排下,由发起企业按一定标准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知识产权,并将其组合成知识产权资产池,然后将其出售或信托给特殊目的机构。
②特殊目的机构将根据知识产权期限、知识产权涉及的行业等特点,对知识产权资产池的风险和收益进行结构性重组,再对受让的知识产权进行信用增级与包装,使基础资产达到一定的质量与信用级别。
③特殊目的机构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资产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信用评级机构应向投资者公告评级结果。
④发起企业根据不同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情况对知识产权资产进行打包,发行不同层级结构的证券。
⑤特殊目的机构将发行证券所募资金作为基础资产对价支付给发起企业,并将基础资产产生的净现金流作为投资收益支付给知识产权资产证券持有者。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331_1683994211476.png?width=651&size=281010
04 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如何?
自实现“零的突破”之后,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最近三四年内的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状况逐步向好,出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60余单,累计发行规模达160亿元。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322_1683994211856.png?width=517&size=231905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878_1683994212228.png?width=521&size=224334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305_1683994212542.png?width=520&size=169010
第一 从交易模式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中出现的交易模式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模式、知识产权转让应收账款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以及知识产权二次许可模式四种。例如,“第一创业—文科租赁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从地域分布方面来看”属于知识产权融资租赁模式,“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属于知识产权转让应收账款模式,“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则属于知识产权二次许可模式,该模式为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实践中首创的交易模式。
第二 从地域分布方面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分布范围呈逐步扩大态势,全国已经有多达10个城市有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实际落地,但分布不均匀。《证券时报》曾报道称:“近日,东莞市首只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这是深交所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发行落地的第10个城市,前期已在深圳、广州、南京、北京、温州、合肥、烟台、杭州、佛山等城市积极开展试点。” 各个城市之间相比,在深圳和广州落地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明显多于其他城市。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域。
第三 从行业分布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所涉及行业较广泛,围绕新兴高新技术的专场主题产品较多。例如,“兴业圆融——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中,入池资产被许可人所属行业包括:
(1)制造业(占比为24.58%)
(2)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为14.59%)
(3)橡胶和塑胶制品业(占比为14.59%)
(4)研究和试验发展(占比为14.59%)(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2.62%)
(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0.30%)
(7)卫生和社会工作(占比为7.64%)。
截至2022年9月底,深交所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65只,融资约160亿元,发行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国高战新、5G、专精特新、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疫情防控、人才示范点等多个专场主题产品。
第四 从发行效果来看:
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已经初见成效,有效地实现了从“知产”到“资产”的蜕变,并且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有价”性和流动性。基于我国现有的实践情况,知识产权证券化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且融资成本低于传统的知识产权融资途径。对此,有媒体报道称:“深交所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已惠及约970家科技创新企业,盘活330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民营科技企业约900家,占比93%,平均每家融资约1500万元,平均融资成本3.85%,为缓解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辟新径。
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尚处于成长期,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可以预见其今后的发展依然不会一帆风顺。但不可否认,其已经不再只停留于观念和政策上,而是向实践迈出可喜的一步,成为解决科技型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的一条可选路径。
来源:陕西独角兽产业园管理
启金智库 将于 2023年5月19日(周五)在 北京 举办《知识产权融资、价值评估、资产证券化(ABS/ABN、Pre-ABS)及风险防范实务和案例专题培训》,特邀行业实战型专家主讲实操经验与案例,助您建立展业必要的知识体系、实战技能和有效人脉,诚邀您的参加!
【课程提纲】
第一讲、知识产权的融资与资产管理、价值评估及风险防范实务
(时间:5月19日上午09:00-12:00 )
·主讲嘉宾:胡毅,国际商会(ICC)知识产权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国代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AIPPI)企业顾问委员会中国区代表;拥有14年国内和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知识产权储备、诉讼、竞争、运营等领域的丰富经验,熟悉国内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流程规则;曾任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知识产权部部长;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兼职硕士生导师;金链汇信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一、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概述
(一)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
(二)知识产权资产的分类和权利主体
(三)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流程
(四)知识产权资产的保护和维权
二、知识产权资产融资现有的可交易种类分析
(一)专利融资
(二)商标融资
(三)版权融资
(四)域名融资
三、知识产权融资的交易结构详解
(一)抵押融资
(二)股权融资
(三)版权质押融资
(四)租赁融资
(五)债权融资
四、全球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模式详解
(一)直接出售
(二)许可授权
(三)转让许可组合
(四)专利池联合利用
(五)“高通”模式
(六)托管授权
(七)知识产权拍卖
(八)供应链模式
(九)贷款与质押模式
五、知识产权融资的通用交易形式解析
(一)直接交易
(二)间接交易
六、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风险识别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异于传统证券化的六大风险表征
(二)特定类型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潜在风险
七、国内对知识产权行业的政策解读及补贴要素
(一)国家政策解读
(二)利好政策推动因素
八、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监管环境
(一)知识产权法律框架
(二)证券化法律框架
(三)监管机构及其职责
九、特定类型知识产权证券化中的潜在风险识别及防范
(一)专利资产证券化中的潜在风险
(二)知识产权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识别
(三)无形资产融资租赁中的法律风险
十、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环境和投资机会
(一)全球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趋势
(二)投资者的需求和偏好
(三)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和收益
十一、答疑与交流
第二讲、知识产权资产的证券化(ABS/ABN、Pre-ABS)及应用实践
(时间:5月19日下午14:00-17:00 )
·主讲嘉宾:管锡诚,从事债券市场20余年,曾任国泰君安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债务融资部执行董事,主持和参与超过100支债券的申报和发行工作,融资额度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曾担任国家发改委首批企业债券借调初审员。当前对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落地方面进行实践创新和实务研究。
一、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ABS)概述
(一)证券化融资的运作原理
(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原理和核心要素
(三)知识产权ABS的历史沿革和市场现状
(四)知识产权ABS的优缺点和发展趋势
(五)知识产权ABS的时代和行业意义及特点
二、知识产权ABS的资产种类
(一)版权类资产
(二)商标类资产
(三)专利类资产
(四)其他知识产权类资产
三、知识产权ABS的资产评估方法
(一)市场比较法
(二)收益法
(三)成本法
(四)综合法
(五)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四、知识产权ABS的发行方式和主要流程
(一)发行方式
(二)主要流程
(三)实操要点注意及难点应对
五、国内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务操作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政策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可行标的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实践情况
1. 文科租赁知识产权证券化
2. 爱奇艺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证券化
3. 广州开发区专利许可资产证券化
4. 高新投知识产权证券化
六、知识产权ABS的行业风险管理
(一)法律风险管理
(二)市场风险管理
(三)信用风险管理
(四)技术风险管理
(五)操作风险管理
七、知识产权ABS的市场机会和挑战
(一)知识产权ABS的市场前景
(二)知识产权ABS的投资机会
(三)知识产权ABS的挑战和限制
八、知识产权ABS的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知识产权ABS发行的案例分析
(二)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类分析
(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九、知识产权ABS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科技和市场的变化对知识产权ABS的影响
(二)政策和法规的变革对知识产权ABS的影响
(三)发展趋势和展望
十、答疑与交流
知识产权投融资对企业商业模式重塑专题交流答疑及问题研讨
(时间:5月19日下午17:00-20:00 )
①深化企业认识、强化彼此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②抛实务问题,聊现实痛点,解疑点难点;
③由资深实战派专家主持,私董会式商讨。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216_1683994212864.jpg?width=640&size=49180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711_1683994213034.png?width=1080&size=234678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415_1683994213278.png?width=1080&size=26767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5/14/384_1683994213488.gif?width=400&size=94782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