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一起聊聊环境保护税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37_1682090733161.gif?width=640&size=50511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744_1682090733331.jpg?width=900&size=3440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227_1682090733557.png?width=44&size=3088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珍惜地球资源-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906_1682090733689.png?width=750&size=174240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737_1682090733889.png?width=44&size=3088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日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环境保护税相关的知识,共同为保护地球贡献税收力量。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366_1682090734021.png?width=91&size=8074
一、为什么要交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源于排污收费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环境保护费改税后,排污单位不再缴纳排污费,改为缴纳环境保护税。
开征环境保护税,主要目的是使排污单位承担必要的污染治理与环境损害修复成本,并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税制设计,发挥税收杠杆的绿色调节作用,引导排污单位提升环保意识,加大治理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966_1682090734160.png?width=285&size=5403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451_1682090734421.png?width=91&size=8074
二、谁要交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境保护税主要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征税,一般可以从排污主体、排污行为、应税污染物三方面来判断是否需要交环境保护税。
一是排污主体。缴纳环境保护税的排污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居民个人不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主要是考虑到目前我国大部分市县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已进行集中处理,不直接向环境排放。
二是排污行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而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不需要交环境保护税。比如:向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的,以及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都不属于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
三是应税污染物。共分为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四大类。应税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4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应税水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等65种主要水污染物。应税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尾矿、危险废物、冶炼渣、粉煤灰、炉渣以及其他固体废物。应税噪声仅指工业噪声,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设备时,产生的超过国家规定噪声排放标准的声音,不包括建筑噪声等其他噪声。应税污染物的具体税目,可查阅环境保护税法所附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和《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60_1682090734551.png?width=285&size=5403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332_1682090734702.png?width=91&size=8074
三、怎么计算环境保护税?
环境保护税的税额计算,主要抓住“四项指标、三个公式”:
“四项指标”,是指污染物排放量、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数和税额标准。
第一,污染物排放量。环境保护税法规定了四种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按顺序使用:
一是对安装使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监测规范的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的,按自动监测数据计算。
二是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按监测机构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的监测数据计算。为减轻监测负担,对当月无监测数据的,可沿用最近一次的监测数据。
三是对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排污系数或者物料衡算方法计算。
四是不能按照前三种方法计算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布的抽样测算方法核定计算。
第二,污染当量值。污染当量值是相当于1个污染当量的污染物排放数量,用于衡量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处理费用。以水污染物为例,将排放1千克的化学需氧量所造成的环境危害作为基准,设定为1个污染当量,将排放其他水污染物造成的环境危害与其进行比较,设定相当的量值。比如,氨氮的污染当量值为0.8千克,表示排放0.8千克的氨氮与排放1千克的化学需氧量的环境危害基本相等。每种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污染当量值,依照环境保护税法所附的《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执行。
第三,污染当量数。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是以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计算。对每一排放口或者没有排放口的应税污染物,按照污染当量数从大到小排序,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前三项、总汞等第一类应税水污染物的前五项、悬浮物等应税其他类水污染物的前三项需要计算缴纳环境保护税。
第四,税额标准。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实行浮动税额,大气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1.4元至14元。(安徽省的税额标准为大气污染物1.2元,水污染物1.4元。)固体废物和噪声实行固定税额。固体废物按不同种类,税额标准分别为每吨5元至1000元不等;噪声按超标分贝数实行分档税额,税额标准为每月350元至11200元不等。
“三个公式”:
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为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应税噪声的应纳税额,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756_1682090734844.png?width=285&size=5403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962_1682090734981.png?width=91&size=8074
四、纳税人能享受哪些环境保护税的优惠政策?
为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绿色调节作用,环境保护税法建立了“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激励机制,通过明显有力的优惠政策导向,有效引导排污单位治污减排、保护环境。
一是鼓励集中处理。对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免征环境保护税。依法设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堆肥厂,均属于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
二是鼓励资源利用。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免征环境保护税。
三是鼓励清洁生产。对于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纳税人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税;纳税人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50%的,减按50%征税。
此外,对除规模化养殖以外的农业生产排放应税污染物的,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情形,均免征环境保护税。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413_1682090735096.png?width=285&size=5403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283_1682090735234.png?width=91&size=8074
五、怎么交环境保护税?
纳税地点:为应税污染物排放地,具体是: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纳税地点为排放口的所在地;排放应税固体废物、应税噪声的纳税地点为固体废物或噪声的产生地。
纳税期限: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纳税人要在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对一些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申报缴纳,纳税人要在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
申报方式:纳税人可以直接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也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网上申报,充分享受非接触式办税带来的便利。
进行环境保护税申报时,要确保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按照税务机关的有关要求,妥善保管应税污染物监测和管理的有关资料。符合减免税情形的纳税人,只需在填报纳税申报表时提供相关信息,无需专门办理减免税手续,减免税相关资料由纳税人留存备查。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134_1682090735371.png?width=285&size=54033
以上是关于环境保护税的税收知识。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让我们大家一起守护“绿水青山”,
守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54_1682090735545.png?width=800&size=258790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603_1682090735913.png?width=91&size=8477
END
来源:市局财产行为税科
编发:市局纳税服务中心(税收宣传中心)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26_1682090736052.png?width=1080&size=83671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31_1682090736195.png?width=757&size=240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