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雪利:“即便亏损年度,我们也没有放松研发”
4月14日,中国税务报A4版头条刊发《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柯雪利:“即便亏损年度,我们也没有放松研发”》。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866_1682078120614.png?width=682&size=637166
对企业来说,生产和经营会面临周期性规律,有些年度盈利,有些年度亏损。即便亏损年度,我们也没有放松研发。
3月底的广西防城港,已是满地春色。记者走进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隆冶金”)8000多亩的厂区,没有闻到一点废气的味道;踏上长长的生产线参观走廊,在传送带上流动的钢水逐渐变成巨大的长方形,隔着数米远的钢化玻璃,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度;在观看公司宣传片、听工作人员讲解未来发展蓝图的过程中,记者不时为公司的创新成果和高额的研发投入感到惊讶。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21/339_1682078121181.jpg?width=800&size=52855
盛隆冶金董事、总经理柯雪利表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总是呈现周期性规律——有些年度利润很高,有些年度利润降低甚至亏损。但是,即便在面临很大困难的亏损年度,盛隆冶金也没有放松研发。“一方面我们看到了研发创新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税收政策的给力支持,让我们有了信心,也有了底气。”柯雪利说。
2023年预计研发投入18亿元
2023年3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度冶金产品实物质量品牌培育产品”名单中,盛隆冶金的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盘条)、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直条)、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热轧钢带等4项产品被认定为“金杯优质产品”。“这个奖项的获得,正是我们持续重视创新研发的结果。”柯雪利说。
近年来,盛隆冶金逐步形成“研发—税收优惠反哺研发—继续研发”的良性循环。在参观盛隆冶金生产线的过程中,记者从企业财务负责人口中听到了一组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2022年,公司高新收入达422亿元,占总收入的72.63%;基于研发方面的高投入,2022年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3.45亿元;2023年,公司决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预计全年研发投入约18亿元。
作为一家千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成立20年来,盛隆冶金逐步从普通建筑用钢生产商升级转变为中、高端工业材综合服务商,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如今,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225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注册商标15项,并且拥有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尽管研发费用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是税收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激励,让我们始终相信,研发方面的付出,最终一定会开花结果。”柯雪利说。
困难时期研发投入创下历史新高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柯雪利反复强调一个观点:越是艰难时期,越加大研发投入。道理很简单,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创新研发才能始终保持技术优势。
早年间,盛隆冶金以生产普通碳素钢类别的螺纹钢、高速线材为主。由于产品研发不足,核心技术落后,企业陷入发展低谷期,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在国家一系列税收政策的支持下,盛隆冶金与研究机构、高校共同合作,研发了红土镍矿利用和含镍铬合金钢的制备,成功由传统钢铁产业向镍合金产业转型,成为国内第一家利用红土镍矿生产高强、抗震、耐腐蚀镍铬材料的企业。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整个行业周期性影响及前期疫情因素影响,钢铁市场呈现供给减量、需求偏弱、成本上涨、利润下滑的运行态势,钢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即便如此,盛隆冶金依旧顶住压力,保持了研发的高投入——2022年研发支出达到17.9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让柯雪利难忘的是,去年,正当公司资金压力面临巨大困难的阶段,8.5亿元留抵退税款到账,有力地保障了二期技改项目建设进度和全球首套145MW超高温超高压发电机组投入运行。
未来,跑出更快创新“加速度”
作为盛隆冶金的总经理,同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柯雪利对创新的思考,不仅局限在盛隆冶金自身的发展上,更是基于整个宏观环境和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上。“未来,我们会跑出更快的创新‘加速度’!”柯雪利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柯雪利仔仔细细研读了很多遍,并在“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的相关表述下方重重地划了好几条线。“就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而言,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的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对我们企业而言,就是要把创新扎扎实实落在实处。”柯雪利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实现这一目标,盛隆冶金责无旁贷。”柯雪利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盛隆冶金将在税收的持续支持下,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绿色化、智能化标杆企业。
企业大胆闯,税务用心帮
国家税务总局防城港市税务局
党委副书记、局长 常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基层税务机关而言,这个方案为基层税务机关更好从实际出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盛隆冶金的发展历程看,从生产普通螺纹钢、高速线材的小企业,到拥有220多项专利,盛隆冶金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遇到过不少困难。在这个过程中,税务部门持续跟进服务,在落实落细税费优惠、规范企业财税管理、解决企业个性问题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是我们应该做好,也必须做好的事情。
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包括盛隆冶金在内的所有企业,难免还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如何帮助这些企业成功应对挑战、有效化解风险,是摆在我们基层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此,我们应该扑下身子认真调研,了解企业的“千辛万苦”,倾听企业的“千言万语”,踏遍企业的“千山万水”,最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千方百计”。
一句话,只有不回避矛盾,不忽视问题,勇于涉险滩,敢于破难题,才能让奔驰在创新路上的企业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税收支持的力度和温度,进而让企业在各自的创新赛道上甩开膀子干,放心大胆投。
作者:张国航 黄玫洁
内容来自中国税务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