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ESG理念 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文合http://file.tax100.com/o/202304/18/410_1681782317749.jpg?width=1080&size=81547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我国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倡导和践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将成为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作为践行ESG理念的主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在国内外投资和业务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国家政策引领下,借鉴国际经验,自觉主动履行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责任,为我国和国际社会以及“一带一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ESG竞争力也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ESG内涵的丰富与演化和国际社会对ESG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我国积极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重视ESG问题和加强ESG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国内外投资和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ESG规则及其在国际和多边开发银行的实践
ESG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4年首次正式提出,以区别于企业财务原则的绩效标准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2006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布,从国际社会层面整合了ESG投资的有关问题。截至2023年2月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等数十个国家的5406家投资机构、资产拥有者和服务提供商签署了这一文件。根据UNPRI,文件签署方承诺将ESG问题纳入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成为ESG积极的投资者,并寻求被投资实体合理披露ESG信息。
近年来,ESG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这主要源于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各国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持续干旱、历史性高温等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气候风险和危机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16年《巴黎协定》获得批准,标志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正在不断增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将在该协议框架下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气候减缓和适应措施,以减小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少数国家和一些党派出于政治考虑对ESG问题仍存有不同声音和看法,但总体上看,ESG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已成为全球共识。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国家气候发展报告(CCDR),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并推动制定相应的ESG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
ESG的内涵和规则也在与时俱进,过去数十年来在国际上不断演变和丰富,目前变得越来越复杂。早期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项目投资活动中主要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后来逐步关注员工的权力、健康和安全、劳动条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司治理和合规管理问题得到日益重视。同时,随着环境的变化与社会的进步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入,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各自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扩大。
在环境方面,企业和金融机构应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与可持续投资,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投融资项目中增加气候减缓和适应性投资,提高项目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企业的社会责任还应考虑人权保护问题、性别平等与保护妇女和弱势群体、反对雇佣童工、关注当地社区的需求,等等;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增加透明度(包括披露ESG信息),使管理层和董事会能够有效管理企业。这些变化表明,今后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内外开展投资和业务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责任和ESG风险。
从国际上看,从联合国到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机构,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对ESG问题都越来越重视。包括世界银行集团在内的多边开发银行十分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始终是引领和践行ESG规则的先锋和典范。在世界银行集团(包括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贷款、投资和担保业务中,ESG是评估项目风险、进行投融资决策与项目审批的重要考虑因素。在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对项目进行审批之前,与项目有关的ESG信息都要进行网上公示,并要求建立环境社会管理系统(ESMS)和实施环境社会行动计划(ESAP),以确保项目在环境社会上的可持续性,取得良好的发展影响。为实施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目前在项目设计和准备过程中,世界银行集团要求将气候减缓和适应措施纳入项目设计和投资计划中,逐步提高气候融资的比重和项目的韧性与可持续性。另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世界银行集团也会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确保ESG等有关措施实施到位。
ESG在我国的实践
我国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ESG理念和规则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纳入其投资和业务发展之中,以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和商业与社会价值。
推动ESG理念和践行ESG规则,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高度重视推动ESG工作,就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ESG、合规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引,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推动践行ESG实践。针对企业的ESG政策主要集中在污染防治和低碳转型领域,指导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针对金融机构出台的ESG政策和相关指引较多,重点是引导投资和贷款支持ESG领域,建设绿色金融体系,鼓励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将环境、社会和治理要求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信息披露也是ESG政策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或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披露ESG相关信息。
从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践行ESG规则的实践看,近年来在国际上宣布在投资活动中遵守ESG规则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2月底,共有130家中国境内机构签署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此外,签署赤道原则、负责任银行原则和可持续保险原则的机构数量也在增加。在环境绩效方面,企业环境管理能力和节能减排及污染防治表现提升较为明显,对低碳转型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企业对员工、客户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保护不断增强;公司治理不断改善。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几大银行对ESG的支持力度和规模明显扩大。从ESG信息披露看,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大企业表现突出,企业披露比例较其他类型的企业要高。
总体看,ESG在我国的实践尚处于初期阶段,在ESG政策制定、行业标准、评价体系、具体实施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一定的缺位,有待进一步完善。相信在国家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与“双碳”战略的政策引领下,我国ESG市场将得到迅猛发展,ESG也将成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业务转型、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的强大动力。
ESG对项目融资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ESG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企业和金融机构作为投资者和贷款银行对国内外项目进行投资和贷款时,企业和金融机构是否重视和践行ESG规则,关系到投资项目的环境社会治理风险和项目的可持续性,也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得到其他投资者和融资银行以及社区民众的支持,包括能否得到东道国政府和有关各方对项目的审批。对ESG因素的考量是东道国政府选择投资者和融资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投资者选择项目合作伙伴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很好地践行ESG规则可以提高投资项目的价值,因为这些措施可以降低投资者和项目的风险,从而提高投资回报。
二是当企业和金融机构作为被投资者时,企业和金融机构是否重视和践行ESG规则,也会影响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因为其他投资者会利用ESG表现评价选择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或者规避违法和不负责任投资的公司与金融机构。践行ESG规则可以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长期保持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ESG风险,规避或降低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财务和声誉损失。在股票市场上,往往ESG表现好的公司和金融机构,它们的股票会变得更有价值。相反,无视ESG规则和不负责任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因为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容易引发投资争端和商业纠纷等各种风险,因而难以获得投资者的支持。
可见,ESG对项目融资和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践行ESG规则本身也是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在监管上的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制定ESG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将ESG因素融入投资和业务发展中可以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规避或降低违规风险和处罚。
当然,践行ESG规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入和成本,因此可能会引发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某种担忧,甚至可能认为ESG表现与公司盈利目标存在冲突。
事实上,有关研究表明,ESG投资可以在兼顾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风险,从而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提供较为显著的投资受益和商业与社会价值,从长远看尤其如此。
企业在践行ESG中的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
目前国际上还缺乏统一的ESG标准。总体上看,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机构重视项目中的ESG风险,对ESG标准和项目有较高的要求。但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受国情、经济基础、法律法规、治理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对ESG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国际上能够普遍接受的ESG理念、规则和框架,比如应将ESG问题纳入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融资项目、业务发展战略和投资决策过程;增加透明度,披露企业ESG表现和投资项目ESG信息;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和他们的诉求(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建立有效和负责任的公司治理结构,对ESG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逐步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ESG表现。
企业和金融机构践行ESG的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投资和经营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包括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负责,并为其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创造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具体来说,企业和金融机构践行ESG的社会责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责任
包括在项目投资和业务发展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韧性。企业通过实施环境社会管理和行动计划,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提高效率、优化生产过程和降低废物排放等,为应对气候风险和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
二、社会责任
包括关注员工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社区利益等,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通过关心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改善劳动条件、倡导性别平等、开展慈善活动和支持本地社区的发展等,履行其社会责任。在项目投资和业务发展中应建立有关申诉机制,使员工、消费者和社区等利益相关方能够有正当的渠道反映他们对项目和公司的担心、建议和诉求,并得到妥善解决。
三、公司治理责任
公司治理与合规和风险管理有密切关系,其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从过去的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反垄断、知识产权保护等,逐步演化为包括反洗钱、劳工权利保护、项目履约等在内的多领域要求。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信息披露、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项目中使用童工等问题也越加重视,希望企业和投资者纳入公司治理范畴。
从发展趋势看,今后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项目投资和业务发展中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ESG要求和越来越大的ESG风险。为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ESG管理水平,防范ESG风险,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到ESG的价值和意义,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在项目投资和业务发展中践行ESG 规则,及时处置ESG风险事件。要强化公司治理,建立和加强ESG管理机构、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好ESG责任。另外,要建立和加强ESG监督审计与评价,在实践中不断提高ESG表现和管理水平。
(作者为世界银行集团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高级担保官员,本文观点不代表其所在单位观点。)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18/331_1681782318059.jpg?width=567&size=2327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18/700_1681782318189.jpg?width=1080&size=2752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