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 发表于 2023-4-4 10:50:38

“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60例结集刊发

积极打造茶产业名片 稳步推进茶农增收
■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定点帮扶村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大黑山镇嘎处村。全村共有户籍人口727户3159人,哈尼族人口占总人口99%。嘎处村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1630米,最低海拔500米,地势山高坡陡、沟谷纵横,立体气候特征较为明显,800米以上适宜种植茶叶。
在云南省税务局提质增效产业项目的扶持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嘎处村“一村一品”茶叶产业规模基本形成,茶叶市场较稳定,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年前2000余元到如今已突破万元大关。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04/195_1680576637598.png?width=800&size=131773
做大基地,推进茶叶有机化转型
全面实施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严格执行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农户在茶园耕作、施肥、治虫、灌溉、采摘、肥培管理等技术中严格执行有机茶规范化管理技术标准;在基地管理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化学农药、减少化学肥料使用量,推广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在有机转换茶叶地内放置黄蓝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虫害防治,有效提升茶产品质量。嘎处村目前茶园总面积7500余亩,其中有机茶园4662余亩,茶叶年产量459.2吨,年产值1152万余元,茶农370余户,农民户均拥有茶园20亩,户均收入近2.4万元;茶树品种主要为云抗10号和雪芽100号,亩产和收购价格均较高,尤其是雪芽100号茶叶亩产量达100公斤,亩产值1400元。嘎处村茶叶受其独特气候和云雾影响,茶叶品质较高,鲜叶收购云抗10号每公斤12至18元,雪芽100号每公斤15至24元,市场前景广阔。
云南省税务局帮扶嘎处村茶产业十余年,投入资金千万元。为促进茶农收入稳步增加,实施茶叶提质增效产业项目,多次聘请农业专家和组织科研力量赴大黑山镇召开培训会,精心指导改土、改树、改园、改管等技术措施,全面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使茶产业成为全镇覆盖面最广,受益面最大,带动建档立卡户、边缘户最多的支柱产业。同时,通过补助资金给新植奖补、新改造茶园绿色有机示范奖补、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奖补、鲜叶交售奖补等项目,验收合格即按标准兑现奖补,切实调动茶农积极性,增加茶农收入。
结对推动有机茶转化工作。镇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及普通干部职工55人结对323户茶农,对7500亩茶叶进行有机茶转化,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制作干部结对明白卡。将结对人员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和负责联系户等信息制成结对“明白卡”,发放到每户茶农,畅通茶农与结对干部联系渠道。二是宣传产业帮扶政策。结对干部定期深入茶农家中宣传、讲解政策,动员群众不打农药、施化肥,改为机械除草、施有机肥。通过了解实情,找准推进难的原因和发展瓶颈,明确结对任务,细化和落实推进措施,让结对推进工作进村入户,群众知晓率、落实率达100%.三是跟踪田间管理进展。定期深入结对茶农茶叶地,每月至少督促检查1次茶农有机茶转化情况,查看施用有机肥、使用生物防虫设施黄蓝板等情况,逐步转变茶农茶园管理方式,推进有机茶转化。四是签订结对承诺保障。签订三级承诺书,结对干部向党委政府签订承诺书,承诺结对的茶农坚决不打农药、施化肥;茶农向结对干部签订承诺书,承诺自己坚决不打农药、施化肥;茶叶加工厂向党委政府签订承诺书,坚决不收购打农药、施化肥茶农的鲜叶,如果收购自愿被查封。通过三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确保有机茶转化落到实处。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04/968_1680576637816.png?width=800&size=131773
做强龙头,提升茶厂产能质效
嘎处村现有茶叶加工厂7家,其中马鹿塘茶叶加工厂、绿鹿茶坊厂和绿春县卧马村卧龙茶叶加工厂3家获得有机茶转换认证证书,加工厂自有基地1064亩,占全村茶园总面积的14.2%,辐射嘎处村及周边行政村2509户农户、上万亩茶园,带动周边村民建设4662亩有机示范绿色茶园。
嘎处村最大的马鹿塘茶叶加工厂占地8亩,总投资300余万元,配有先进的杀青机、烘干机、揉茶机等现代化的专业制茶设备,可完成日均800至1500公斤鲜叶加工的生产任务,年产绿茶、红茶等干茶26吨,创收550余万元,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一条龙。云南省税务局按照“帮扶单位+政府+村委会+企业+茶农”的模式,不断投入资金壮大企业规模,配套先进茶叶加工设备、引进精细化加工工艺技术,实现清洁化生产,提升茶叶品种加工工艺技术,提高产业品质和产品附加值,方便茶农茶叶即采即销,帮助镇政府和村委会从茶企获利分红。
http://file.tax100.com/o/202304/04/765_1680576638040.png?width=800&size=131773
做活市场,提高茶产业市场化水平
多渠道拓宽销售通道。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外拓市场。组织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提高嘎处村茶产业外向度;积极采取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开设“微店”,利用大黑山镇和嘎处村网红带货能力,打造茶叶销售网红平台,发展茶叶物流配送,不断扩大嘎处村茶叶营销区域。二是集中打造并叫响嘎处村“么盘山”品牌。利用电商、龙头企业优势推广“么盘山”品牌,做好产品市场营销,扩宽产品销售渠道。三是积极开展消费帮扶。省税务局每年通过组织干部职工集中采购嘎处村“么盘山”茶叶10余万元,消费帮扶助力茶厂茶农增收。
乡村旅游拉动茶产业发展。为推动茶产业发展,嘎处村依托万亩茶园,发展以休闲、体验、观光、品茶、赏花、拍摄为主的度假旅游茶园,开展多种形式的茶事活动,定期举办“么盘山”茶文化节。挖掘哈尼族西摩洛文化,丰富西摩洛与茶文化内涵。建设茶体验区,通过开设游客自采、自炒、自泡、自品尝等自娱休闲项目,增强旅游业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茶园养殖丰富生态农业模式。嘎处村在茶地新建100个鸡圈和鹅圈,实现了“一鸡五得”,即:鸡、鹅从村内养殖到茶叶地里养殖,实现了人居环境提升;以鸡粪、鹅粪为肥料,助推有机茶转化;养鸡、养鹅形成新的产业链,提升茶园附加值;鸡、鹅帮助茶园除虫除草,节省劳动力;在鸡圈、鹅圈钢架木墙红顶配备杀虫灯,避免施农药的同时形成靓丽风景。
来源:《中国税务》2022年增刊
撰稿人:孙 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60例结集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