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奔跑者”姿态走在前列 书写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答卷 ——访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霍中和
作者:本刊记者 邵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创造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主席作报告时再次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7年多来,在“两山”理论引领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迈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本刊特邀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霍中和接受专访,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新动能。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995_1680246016520.jpg?width=1080&size=43651
本刊记者:在工程咨询行业,研究中心积极参与节能环保重大政策出台到重要项目实施以及重要成果面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被誉为节能环保领域的 “智库 ”。请您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及产业特点。
霍中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研究中心的母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是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历史使命。
研究中心作为集团公司战略支持板块的重要企业,是集团公司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力量,致力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节能与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健康产业与绿色金融等领域政策、规划、标准、技术、项目的咨询与服务。
研究中心是在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咨询公司 ”)基础上组建的。2020年8月,集团公司为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支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成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研究中心(加挂 “中节能绿色发展研究院 ”牌子)。2021年4月,为进一步支持集团公司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经集团公司批准,研究中心加挂“中节能碳达峰碳中和研究院”牌子。研究中心下属咨询公司和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准公司”),并参股北京绿色交易所。研究中心长期服务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一行两会等部委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专题研究,是绿色产业企业智库的领先者,是国内绿色金融事业的奠基者,是“两山”理念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智库平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此过程中将有更大用武之地,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朝阳产业、前景广阔,机会良多、竞争激烈”的发展格局是我们的基本判断。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勇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智库的排头兵,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绿色金融事业勃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的有生力量,在实现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本刊记者:近几年来,研究中心在火电热电、市政热力燃气、城市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新能源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研究经验,也取得了优良的业绩。请您介绍公司的重点业务领域。
霍中和:研究中心是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领域领先的专业咨询机构,长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提供政策研究和规划咨询,为国际机构提供专题研究和技术咨询,为各类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战略咨询、审查评估和工程咨询等专业技术服务。
一是碳达峰碳中和领域。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跟踪国际前沿,开展“双碳”领域前瞻性课题研究,为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为地方和企业制定涉碳标准或方案,支持各个层次的“双碳”实践。为提高全社会对双碳的认识,我们组织开展了30多场超2000人次参加的“双碳”专题培训,向近百家企业、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宣讲形势和政策。目前,研究中心专家团队正在参与国家碳咨询员教材的编制工作,充分展现央企促进双碳事业的责任担当。
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
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这是首个将 “两山”理论落实到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构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梁八柱”。研究中心依托集团在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作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一家在企业层面设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机构,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政策咨询、专题研究、测算评估、规划编制、检测认证、方案和项目设计等研究工作,携手地方政府、重点企业和各利益相关方,推动绿色发展,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为“两山”理念和实践贡献央企智慧。
三是绿色金融领域。
研究中心是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建设的奠基者。为国家部委提供绿色金融政策支撑及标准制定研究工作,已为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委累计提供20余项政策研究成果和近10项标准规范;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绿色认证服务,目前已为广州市等7个地区(市、县)制定了绿色认证方法,并开展了超过500个项目 /企业的认证工作;为中国建设银行等100多个金融机构提供了绿色金融咨询服务,累计服务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此外,我们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已与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法国开发署(AFD)、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等10多家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是生态环保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究中心长期受政府部门、国际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节能、环保、生态、新能源等领域的政策研究、规划咨询和技术推广。近年来,承担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咸宁市沿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1+N”规划》等一系列重大研究课题。
五是信息服务领域。
研究中心为国家部委、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节能环保低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维管理等全方位技术服务,与其他业务团队一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节能环保低碳工作科技赋能。
六是工程咨询及第三方业务。
研究中心在工程咨询领域重点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资金申请、项目评审、区域节能评估、节能技术服务、项目后评价和节能报告评审等业务。研究中心在第三方业务方面主要开展碳核查、碳盘查、节能量审核、能源管理体系咨询、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节约型机关创建等咨询业务。
本刊记者:研究中心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参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引领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参与者、突出贡献者和积极引领者。请您分享,研究中心作为节能环保领军企业,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规划。
霍中和:身为一家绿色智库中央企业,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事业中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直是我们矢志探索的问题。为此,我们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系统性和艰巨性,聚焦双碳方向,融合业务、整合资源、内外联动、提升能力、力求不断扩大智库影响力。凭借20多年的业务积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探索出企业智库在“政策-技术-产业-金融”四大维度支持国家双碳战略的发展路径。
政策维度上,研究中心立足近20年节能与低碳研究基础,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双碳顶层设计建言献策。在国家政策层面,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家用能权交易机制研究》《国家节水管理暂行办法》《石化、火电、钢铁、建材行业绿色标准体系研究》《国家自主贡献项目库入库标准研究》《国家工业能效提升计划》等20余项国家政策研究;在地方政策层面,研究中心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江省、重庆、深圳、河南安阳、陕西西咸新区、北京西城、房山、新疆喀什地区、福建莆田等10余省市和地区制定涉碳达峰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支持地方“双碳”实践。
产业维度上,研究中心背靠集团公司产业背景,助力重点行业“双碳”工作走深走实。在行业发展研究方面,5年来,研究中心已经公开发布并持续更新了危废处置、水环境治理、碳核查、绿色债券、风电光伏、绿色制氢、储能、CCUS、绿色高效制冷、甲烷减排、碳市场等数十个重点绿色产业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为重点行业的从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在企业发展规划方面,研究中心持续推动开展中央企业“双碳”路径和案例研究,截至目前,在为集团公司做好“双碳”顶层设计的同时,已经累计为包括中交、中车、中广核等20余家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以及上市企业提供 “双碳”咨询服务,为集团和央企兄弟单位的绿色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金融维度上,研究中心作为国内绿色金融事业奠基者,近年来,以气候投融资为发力点,助力 “双碳”工作推进。研究中心从市场化机制助力发展视角,抓住金融机构这一市场主体,在标准研究、绿色债券认证、金融机构碳中和路径等方面实现了全链条的金融服务落地,旨在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关注重视和投入支持绿色发展,通过金融机构发挥市场风向标,助力“双碳”工作推进。
技术维度上,研究中心以节能低碳绿色技术评审和推广为支点,助推全国低碳技术发展。十几年来,研究中心有幸作为国家节能低碳领域技术推广服务单位之一,见证了节能低碳领域技术的发展历程,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行业技术专家资源。
自2012年以来,我们协助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技术目录》 10个批次、《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4个批次,编制了《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本)》,助力一大批低碳技术和绿色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以绿色低碳技术的评审推广工作为发力点,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助力各个重点行业由要素发展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
本刊记者:研究中心是绿色金融的积极实践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推动绿色金融事业的重要力量。请您介绍研究中心在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融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分享研究中心在绿色信贷节能环保效益评价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经验。
霍中和:研究中心下属衡准公司依托在节能环保方面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探索,已成为绿色金融及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头部企业,持续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贡献力量。
在政策研究方面,2021年,受央行委托,我们在自己编制的2015年版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基础上,修订完成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由央行等三部委共同发布。我们也编制了我国第一个自愿性气候投融资分类标准《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指南》,用于指导国内气候投融资、气候基金、气候债券等发行工作。
在服务金融机构方面,研究中心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以及财务公司等)提供一揽子绿色金融服务,包括规划研究、技术规范制定、低成本碳核算工具开发、绿色认证、ESG服务以及科技赋能等。完成了广东、贵州、浙江、甘肃等地多家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工作,连续承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绿色债券认证工作。
为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化产品,我们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体系 “绿色金融统计系统”,主要服务于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帮助客户建立绿色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绿色信贷效益的数据采集和测算,评价绿色信贷项目产生的绿色效益,控制绿色金融风险。
本刊记者: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肩负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支撑发展新动能的使命。展望未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发展动能、商业模式、产业结构都将发生重大改变,我国也将从节能环保的市场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研究中心作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高端智库,对基建企业把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哪些务实建议。
霍中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研究中心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绿色 “一带一路 ”建设积极献言献策,完成的《中央企业“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被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列为“中国区样板项目”。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同时,共建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突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条件更为严格。建议基建企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压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披露和利益相关者沟通,完善境外项目环境风险防控支撑保障。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331_1680246016916.jpg?width=567&size=23293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847_1680246017079.gif?width=640&size=29306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