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小助手 发表于 2023-3-31 15:00:13

张湘副会长出席“地球一小时”活动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936_1680246011941.png?width=74&size=251
3月25日,张湘副会长出席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之“多方参与推动中非南南合作”分论坛。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肯尼亚代表处保护项目主任Dr. Jackson Kiplagat作开场致辞。承包商会副会长张湘、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处长李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185_1680246012082.png?width=74&size=222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136_1680246012237.jpg?width=1080&size=87923

周非副总干事在致辞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与加强ESG披露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仍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标准,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认知有待加强。在南南合作的新形势下,世界自然基金会将继续开展政策研究、国际合作、国内实践和公众教育项目等工作,推动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Dr. Jackson Kiplagat谈到,世界自然基金会自2007年起连年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以提高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本次会议将分享各方工作成果并为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思路,寻求方案。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800_1680246012440.jpg?width=1080&size=64825

周非副总干事(左)、Dr. Jackson Kiplagat(右)作开场致辞
主旨发言环节,张湘副会长就“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基本情况及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通报。她介绍道,今年机制将着力推动建立“对外承包工程行业ESG管理体系指引”,开展可持续发展/ESG系列培训,举办“第一届国际工程ESG管理论坛”和“中国承包商与金融机构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从管理优化、能力提升、资源对接等多个层面推进机制的有效运作,为推动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平台和助力。中非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也将成为2023年MISIP关注的重点领域。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506_1680246012639.jpg?width=897&size=74668

张湘副会长作主旨发言
李霞处长指出,气候灾害影响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气候变化已引起非洲国家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成立中非环境合作中心,发布了《中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围绕气候适应和可持续投融资、低碳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亚非绿色贸易与可持续价值链等三大领域,开展政策对话、联合研究、能力建设、实践分享等工作,推动亚非合作联通,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柴麒敏主任指出,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以不同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气候投融资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气候变化带来安全及社会稳定风险,已成为企业投资及建设项目面临的新的风险敞口。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对非投资,需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考量并加大资金投入。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370_1680246012831.jpg?width=1080&size=81565

李霞处长(左)、柴麒敏主任(右)作主旨发言
在圆桌对话环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政策与预算局经济学家汪骁、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名誉理事吴方平、中交一公局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张莉等专家,就海外项目可持续发展、落实全球气候目标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李夏洁主持该环节。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711_1680246013018.jpg?width=1080&size=92274
圆桌对话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湘副会长出席“地球一小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