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 发表于 2023-3-31 12:30:30

“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60例结集刊发

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
帮扶赋能乡村振兴上台阶
■ 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
商城县伏山乡南冲村是河南省级深度贫困村,地处大别山区,全村辖15个村民组,50个自然村,总面积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77亩,林地面积9922亩,共有农户496户1638人,建档立卡脱贫户117户444人。2015年以前,村部为3间破旧土房,全村没有公共厕所、广场、路灯、自来水,交通极为不便,农业种植靠天收,集体经济为零。
2015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河南省税务局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班子成员多次到村进行调研和解决具体问题,党委(党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帮扶计划,先后选派3名懂经济、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驻村帮扶,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修建村部、广场,安装路灯,接通自来水,推进街道硬化亮化,组建村集体企业4家,集体资产超过500万元,村集体收入实现从零到每年30多万元的重大突破,村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高质量脱贫,南冲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先进村。
2021年,驻村第一书记杨奎第三次踏上帮扶之路,他扎根农村,人到、心到、情到,领会悟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积极贡献税务力量”要求,虚心向前任请教,以人才帮扶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打造想干事能干事村班子,落实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团结带领村支两委班子艰苦奋斗,通过示范引导,培育有点子善探索的带头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路子;通过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热情,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通过争取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巩固了南冲村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实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544_1680237028589.png?width=800&size=131773
党建引领,打造想干事能干事村班子
统一思想认识。驻村第一书记经常与村班子交心谈心,与村民组长党员座谈交流,深入农户探访慰问,送政策送温暖送真情,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干部群众思想逐步统一到干事创业和勤劳致富上来。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775_1680237028765.png?width=1080&size=933732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丰富党内生活。组织村支两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别山精神和焦裕禄精神,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立“南冲先锋”微信群,发挥政策宣传、沟通交流等作用,畅通外出务工党员联系通道,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村班子、党员群众和合作社负责人到邻省、外市、外县和本县先进地方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凝聚人心。
狠抓廉政建设。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和村班子在工作生活中将廉洁自律贯穿始终,未在乡村报销一分钱,未吃群众一顿人情饭,未收工程承包方一包烟。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影响带动下,村支两委班子学习氛围浓厚,支部书记考取医师资格证,监委会主任考取中级职称,妇女主任接受大专在职教育,为干事创业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奉献精神空前高涨,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全县前面,单位被评为红旗村、文明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多位个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937_1680237029167.png?width=800&size=131773
示范引导,培育有点子善探索带头人
培育带头人。采用专家辅导、市场分析、消费帮扶和以奖代补等形式,培育和激励12名不同项目“土专家”“田秀才”,进行油茶家庭农场式种植、灵芝大棚种植、中药材种植、茶叶种植加工和生猪板鸭养殖,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打造示范基地。按照有关程序流转10亩土地,与村内中药材种植能手合作,打造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品质试验提升。
建立长效机制。引进致富能手担任农产品种植加工合作社负责人,保证合作社长期有效运转。与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销售农户种植的各类中药材产品;充分利用“832平台”、助农网、电信网线上销售和单位帮扶等途径,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农户产品,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农民就近务工和农户种植收益共赢。通过引导示范,带动全村108户农户科学化种植茯苓,近50户农户对茶叶进行除杂修剪,部分村民逐步开垦荒山荒坡种植经济作物。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755_1680237029358.png?width=800&size=131773
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勤劳致富热情
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激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
定规矩。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理事会,提倡简朴简约,引导村民杜绝铺张浪费,堵住攀比之风。
营氛围。举办送文化下乡、送春联、饺子宴等活动,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交流致富门路,坚定共创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送思想。以座谈会、探访等形式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用乡村喇叭不定期宣传党的政策。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1/245_1680237029551.png?width=800&size=131773
引进项目,提升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
驻村第一书记多次跑项目、搞协调、拉资金,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上台阶。完成村内10.5公里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村组通、户户通水泥路,建成3300平方米综合文化广场、385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修扩建4座桥梁、7口大塘、800米河堤,亮化2条村村通道路,南冲小学焕然一新。
产业发展上规模。利用荒地和加工厂房建设光伏电厂,建造大别山中药材加工基地、商城高山茶加工车间和农副产品储存冷库,配齐配全加工设备,对农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精加工,并设立农副产品销售公司,充分利用“商茯苓”“商天麻”地理标志,创立“翠福岩”农副产品商标,实现农副产品分品级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将加工品牌利润留在当地。
来源:《中国税务》2022年增刊
撰稿人:常 红 刘丽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60例结集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