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60例结集刊发
产业帮扶助贫困村华丽转身■ 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
岗东村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镇的东部。三年前,全村3759人中,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占11.73%。除了每年不足5万元的厂房租金收入外,村集体再无其他来源收入,村民们以种植、劳务输出为主要收入来源,长期在贫困线上徘徊。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驻灌云县的省派帮扶工作队队员陈新年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以村为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帮扶工作中,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到2020年底,岗东村集体收入达到150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10500元增加到16200元,成为灌云县第一个通过产业脱贫的省级经济薄弱村,创造了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岗东模式”。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0/546_1680111306431.png?width=800&size=131773
强化党建引领,探索产业振兴之路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2018年以来,陈新年先后任江苏省灌云县南岗镇岗东村、东于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他坚持把党组织的牵头引领作用放在首位,积极探索“一部三岗五联合”党建引领富民兴村模式,全面统领脱贫攻坚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一部”即建立产业富民党支部,将支部建在田间地头,依托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帮带功能:“三岗”即设立党员扶贫服务岗、扶志领航岗、扶智先锋岗,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教育群众“主阵地”,为低收入户提供关爱服务、教育扶贫、技术指导、就业培训,激发内生动力:“五联合”即建立“公司+基地+大户+经纪人+农户”的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形成组织凝聚党员、党员推动产业、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党建促发展新格局。通过支部带头、党员冲锋、大户先行,引领带动全村村民投身岗东发展,为实现富民兴村打下了坚实基础。4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岗东村已成为连云港党建引领发展“十大红旗村(社区)”,是灌云县乡村振兴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0/728_1680111306824.png?width=800&size=131773
塑造市场主体,打造帮扶龙头企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乡村才能长久发展。江苏省税务局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结合当地实际,助力当地在发展产业过程中扎根乡村、深耕市场,成立村集体企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实现富民兴村目标。
立足产业根本,转变发展思路。针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土地细碎化制约农业机械发展等问题,坚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改善土地资源配置为目标,大力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2021年,通过经营主体组织流转土地近2000亩,依托集中连片土地,采用帮扶资金和村集体部分资产入股、农户流转土地的方式,建设出口蔬菜示范基地,实现“流转有资金、劳作有报酬、入股有分红”,进一步增强了农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0/250_1680111307000.png?width=796&size=995155
岗东村辣椒喜获丰收。
相继成立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在2018年成立的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之上,2020年6月,又成立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以贸易引领市场、市场指导产业,带动南岗镇33个村成立产业子公司,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取暖”的产业联合发展模式。截至2021年11月,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收入1.29亿元,利润200余万元。为推动南岗甘薯产业示范小镇健康发展,该公司又投资成立了连云港市岗薯薯业有限公司,改变原有的小作坊脏乱差情况,建立现代化手工粉丝生产车间,打造纯红薯粉丝,提升了产品价值,实现了增收致富。自2021年6月试运营以来,岗薯薯业有限公司的销售额达120万元,利润近50万元。短短4年时间,从以农业种植为主创建的连云港岗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到以线上经济为特色的连云港倚云堂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再到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见证了乡村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嬗变。
深化联动发展,扩大生产布局。2021年,江苏连新云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成立连云港桑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205亩立体化蚕桑基地,推进规模化种桑养蚕、饲养羔羊、生产原生态禽肉蛋奶,让每个农民都能通过公司渠道和市场实现有效衔接。蚕桑基地建成后,预估年产鲜茧32吨,实现总产值80万元、纯收益40万元。此外,套种套养等附加项目收益可达15万元以上,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在其他产业布局上,目前以岗东村为基础,带动周边东于村、潘洼等4个村,规划优质稻麦轮作种植1200亩、小麦和经济作物轮作1500亩、红薯种植600亩,产业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带来的效益增收日趋显现。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30/403_1680111307440.png?width=800&size=131773
借助市场力量,做大惠民集体资产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应当建立“带不走”“立得住”的工作机制来保障已有的帮扶成果。江苏省税务局帮扶工作队积极探索,对帮扶成立的公司赋予新的内涵。
产权清。公司成立伊始就明确,企业属于村集体、属于全体岗东人,在公司产权构建上作出可靠的制度性安排,帮扶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不占企业股份、不在企业取酬分红。
能增值。在企业已经取得利润后,审慎投资、稳健运作,逐步扩大再生产,积极探索引入合作基金,采取多元化配置优质资产等方式,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管得好。经营管理中,注重吸纳乡、村两级骨干共同参与,在市场实践中不断培养当地接班梯队,同时,积极与县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探讨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路径。
兜住底。用好企业收益,兜住帮扶底线,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每年拿出公司收益的5%至10%直接助其脱贫。此外,为所有7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建档立卡户人员购买保险,提高低收入家庭抵抗意外风险的能力,有效预防了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来源:《中国税务》2022年增刊
撰稿人:娄开峻 江 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