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小助手 发表于 2023-3-24 16:40:08

加强互联互通营造国际经贸合作良好环境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4/641_1679647206967.jpg?width=1000&size=74840
互联互通是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第十三届澳门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实现互联互通首先要加强区域往来,打通经济社会发展堵点,促进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流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各国积极对接发展战略规划、衔接规则及标准,推进合作便利化,为实现互联互通创造更为和谐便利的国际经贸合作环境。
对接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沿线国家间产生了大量的贸易投资、人员往来以及基础设施合作,随着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对政策法律以及规则标准上的联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回应这一要求,沿线国家达成多项国家共识,陆续建立和缔结了多项国际合作机制和合作条约,并推进国家间的标准互认,“软联通”取得显著成效。
在“软联通”中,对接发展战略规划是实现基础设施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发展战略中的契合点,发掘项目合作机会,扩大互利合作的空间。南非共和国驻华大使谢胜文介绍了该国有关绿色能源发展的政策和发展规划。目前,南非80%以上的电力依赖煤炭发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努力改变这一能源比例,积极扩大清洁能源的发电规模。谢胜文大使强调,南非工业政策框架行动方案,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氢能发展战略,氢能源将成为南非能源绿色转型的支柱,合作前景广阔。
规则和标准衔接促进合作便利化
国际经贸体系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主要贸易协定正加速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标准衔接进程,将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塑造更友好、更便利的合作环境。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当下,ESG(Environment,Social and Governance,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合规成为国际承包商主要风险之一。国际通行规则和惯例是践行ESG理念、管控合规风险的关键,国际承包商应抓住不同领域的合规关键点,积极妥善面对ESG风险。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张湘副会长指出,在当前ESG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热点的背景下,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除政府政策引导之外,还需要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和协调联动。一是金融机构应通过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制定社会环境保障政策和可持续投融资标准等,发挥前端引领作用;二是承包商和运营商应充分了解、熟悉和应用国际通行的ESG标准,尽可能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三是专业服务机构应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项目承包商、运营商提供ESG相关咨询服务。未来,承包商会也将继续为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开发作出贡献。
跨境基础设施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跨境基础设施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6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开发建设,为构建高效畅通的亚欧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的正式生效,将推动区域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成员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将不断深化,催生更多双边及区域性的多边跨境基础设施项目。
跨境基础设施项目种类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及通讯类基础设施,都是用以保障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因项目所处法域不同、项目行业和类型区别、社会环境以及国际政治政策环境影响等因素,项目所显现出的风险偏好及风险类型也与一般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有所差异,特别需要相关国家协调好政策制度,以做好项目的安全保障工作。企业则应加强前期可研,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创新,合理分配项目风险,实现利益相关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建设智慧公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发展新基建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公路道路数字化与综合交通一体化成为全球建设热点,多个国家出台了智慧公路长远规划。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交通建设是新基建落地的先行领域,也是国际基建合作的重点。智慧公路是通过信息技术运用,使交通项目建设可知、可测、可控,同时提高路网运行的安全性、公众出行的便捷性、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公路运营的可持续性。如何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构建业界认可的智慧公路标准,是国际业界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
综合看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交通领域蓬勃兴起,把握好科技发展新动态,为我们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转型至关重要。国际道路联合会副主席、“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指出,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交通基础设施内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载运工作网联化、运维管控数字化、运输服务共享化等,都为智慧交通运行和应用带来广阔前景。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利军认为,建设智慧公路一是应创新理念,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统筹部署和迭代更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感知、泛在互联、通透智慧”,促进交通运输全产业链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推动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二是应创新业态,公路与汽车、旅游、电子、软件、通信、互联网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将促成整个公路运输服务行业的变革。车路协同是未来智慧交通的发展方向,汽车将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渐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成为新兴业态重要载体。三是应创新模式,积极挖掘智慧公路带来的外部效应,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在帮助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和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同时,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4/738_1679647207383.jpg?width=567&size=2327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4/220_1679647207555.gif?width=640&size=293062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4/674_1679647207825.gif?width=560&size=42952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强互联互通营造国际经贸合作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