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迎来巨大市场机会:趋势、原因和背景
?点击领取【破产重组法律法规汇编】现在,中国不但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程,未来我们会怎么样呢?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对未来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想法和观点。一个资本市场是不是做得很好,或者说是不是会变得很差,我想是跟两个因素有关系,一个是长期因素,一个是短期因素。这里,分别说一下我的想法。
长期因素:人口
这是我整理的一个表,世界上从来没有青春不老的发展,总结发达的国家二战以后14个经济增长相对比较快的经济体,他们经历到第四个十年的时候,经济都是快速下滑的,第二个十年和第四个十年的时候,这里面下滑比较多的是巴西和日本。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们正在经历着第四个十年。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446_1679501407904.png?width=545&size=29674
这是我做的一个比喻,什么叫GDP,GDP到底意味着什么?鲜肉指的是小年轻,有劳动能力的,每一年可能生产两百斤粮食的青壮年,我们都知道年轻人多的城市或者是经济体或者是国家,它的发展的动力以及后期的持续增长和老年人相对比较多,老龄化比较多的经济体比较的话,会具有更大的优势。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177_1679501408024.png?width=526&size=23114
2014年中国劳动力人口首次净减少104万人,尤其是15-24岁的“小鲜肉”减少最快,近三年几乎每年减少1000万。
经过和总结,人口是决定长期增速的唯一变量。这里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其实中国从2017年开始往后的二十年,都是我们的劳动力和小鲜肉每一年在减少的过程。上一个图给大家看了一下,这是一个对于GDP的比喻,但不完全的准确。所以我想长期决定经济增长的唯一变量是你有非常多的劳动力人口,这是一个劳动力红利,中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这种红利正在变得越来越少。所以说在经济宏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发展是一个变缓、变慢的过程。因为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长期来看我们的发展是缓慢的,因为老龄化正在一步一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
短期因素:政策
短期来讲政策影响总是在经济之前,我也总结了一下从2008年到2004年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一行三会”,我们的央行在什么结点发布了什么政策导致了经济在什么结点有一个反弹。经济在什么节点有一个衰退。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2008年的十月份我们的四万亿降准、降息还有房地产降契税,2009年的3月份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反弹。
这也是一张简单的图形,一个金字塔式的,在中国决定经济短期政策的到底是哪些部门?今天会议上有很多的领导、专家也是我们政策参与的制定者。右图对于每一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有季度的策略会,这些非常重要的会议决定我们短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刚才我说了资本市场离不开长期因素的影响,就是经济是不是能得到优质的、良好的发展。短期会不会有特别多的政策会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长期的判断经济增速是放缓,短期的判断我们来看我们201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其实这个会议主要的关键字就是去杠杆、脱虚向实。在会议之前其实我们在2015年的股灾应该是叫股灾,证券市场达到5000多点,接下来的一个月踩踏事件,大量的千股跌停的场面,我想在座的各位都经历过。2015年之后到2017年之间我们在去杠杆去资金池。所以在2017年全国的工作会议上又再一次提出了,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这样的全国性的经济会议影响的是未来三年的风向标,非常重要。再看一下,2016、2017、2018年连续三年,我说的我们在2015年、2014年的时候要金融创新,大量的证券、资管、信托、银行表外资金创新的产品和能力非常强,导致我们在2015年有一个非常好的股市表现。在出现这些问题之后,2016、2017、2018年政策是非常多的,都是跟我们的资金、资管和资本市场相关的、金融体系相关的一些政策。
刚才我做了一个分析,就是说宏观的长期的发展,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的、逐步在失去或者减少青壮年劳动力的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向缓,短期影响我们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我们的十九大都定了基调,未来至少三年强监管、去杠杆的这么一个核心项。
我们回过头来到今天我们话题的主题上来,我们到底在未来的二三年我们的证券市场、我们的资本市场能变成什么样呢?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最主要的一个话题。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好和不好其实和两个因素有关系,一个是它的流动性,是不是有大量的资金可以进入到这个市场进行交易,另外一个,从资产端去看,就是企业的盈利,用2017年所有企业的利润增长和2016年去比,我们来预测一下2018年和2019年的整个上市公司企业利润增长是不是能超过以前年度的。所以用着两个维度来评判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是不是非常好。
我们都知道2015年股票市场特别好,5000多点,那时候杠杆1:5、1:6、1:7,非常好,是什么导致呢?是因为流动性过剩,那时候资管产品是最多的、配置杠杆比例也是最多的,所以这是导致了我们在2015年证券市场特别火爆的一个主要原因。
我们看一下,实际上2018年的时候故事很难讲下去。我想跟大家讲的是,资本市场的盈利来源,其中一个是内生机制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都有利润成长,企业2017年几乎是没有增长的。还有一个是外延式的上市公司利润的成长,实际我们在2015年和2014年的时候是最多的,因为那时候我们金融创新多,很多的金融创新,我们有很多可使用的金融工具,上市公司可以随便发一个并购基金,我们的银行表外资金也可以大量的去支持这些非标的产品,非常的广泛。
走到今天实际这种红利也消失了,大家都知道,4月27日正式颁布了关于资产管理的新规,银行表外的资金进入到这种非标产品受到了一些限制,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做这种所谓的固定收益类的也受到了限制。那就是说实际上在资本市场的红利,就是来源于外生的并购的红利和来源于内生的企业增长的红利都走到了一个节点,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刚才我讲的是资产端的这些所谓企业红利的增长,我们再看看杠杆的变化。这里有一个数字,2016年我们的股票质押是1.2万亿,2017年股票质押是1.62万亿,这是很庞大的一个数字,这些股票质押实际上都是在最近的这几个月到期的,我看了一下大概都是在4月、5月、6月、7月。以前做股票质押的杠杆是很高的,可以做到1:3、1:4,新规出台之后只能做到1:2。对于股票质押在场内质押和场外质押的限制性条件又是非常多,股票质押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做收购兼并重组,做其他投资的一个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这1.62万亿当然有些是国有企业、有些是到期可以来把这些资管计划解掉、把这些资金还上的。但是大量的企业到期之后,这些股票质押的杠杆资金是有短板的,这些问题怎么来解决?3000家上市公司之间至少有1000家上市公司有这样的问题,股票质押之后1.62万亿质押的这些资金的来源在哪里?
上市公司+PE现在也是走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原来上市公司收购其他的资产,很容易,由基金来出劣后,找信托、银行来配资,这非常普遍,也是大资管领域中间通行的一个玩法,国外也是这么玩的。现在我们的资管新规出来之后,对于金融机构的各项限制条款出来之后,下一步我们对于并购和资金层面的这些杠杆的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刚才从资金层面,就是在证券市场未来的至少2—3年,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大的政策变化的时候,流动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哪些新鲜的资金可以进入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资金不能进来的时候,散户的钱可以进来,因为我们现在银行储蓄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上市公司的利润增长又遇到了一个瓶颈。所以未来的证券市场值得思考,现在实际上已经很明显了,看过去的两年里边,实际上在证券市场你做投资的赚到钱的不太多。
但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我们看到好的股票特别好,大部分的股票都是45度角往下,跌破了2015年时候8月份、9月份的价格。所以我想在股票市场未来我的想法,判断它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一个流动性变弱,内生的利润的预期变得很低的时候,投资的谨慎程度很高,投资的方向应该要经过更加严格的筛选。
债券市场也属于这个资本市场中间很庞大的投资市场,中国的债券市场实际上跟国外的不太一样,国外债券基本上和十年期的收益率是正向的关系,而2000年以来我们的增速达到13%,但国债的利率只有3.6%,这中间有很大的差距,里面到底什么原因,我也不讲。但是现在的监管想法是回归到实体经济,债券的收益率会逐步和十年期的国债有一个匹配的关系。
债券市场主要的投资人也是金融机构,就像银行、保险是主要的投资人,我刚才给大家展示了一下2016、2017、2018年这么多的新规,对于资金的使用上有很多的限制,债券市场也是一样,流动性会偏弱,交易的对手也会偏弱。
当然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今年还有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尤其明年,关于大量的不良的金融资产的处置、收购、重组,也会进入到非常高的一个时间段。证券市场,当然影响很大,还有房地产市场,关于资本新规,还有政策的限制,还有银行的一些监管政策,会导致我们在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有大量的借贷市场,出现逾期和不良,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992_1679501408172.png?width=861&size=58450
最后,新的监管新规是对于资本市场、对于证券市场、对于实体经济非常有帮助的,还给资本市场一个蓝天,让每个资产回归价值的本源。
来源:看懂经济 作者:韩学渊,汉富创始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351_1679501408330.png?width=1080&size=1462857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783_1679501408701.png?width=599&size=8866
www.qijin-finance.com
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资产连续攀升,截至2022年末,六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9829亿元,全年净增1359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41082亿元,全年净增3003亿元。
023年2月11日,由银保监会会同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银保监 中国人民银行令〔2023〕第1号)规定)正式发布。新定义了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和不良资产,提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要求,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
论是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参与机构还是交易平台、处置对象,都较之原来发生了明显变化,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进入新时代,迎来了新的形势与格局。
启金智库 将于2023年3月25-26日(周六/日)在 昆明 举办《金融不良资产政策解析、尽调估值、处置清收、税务筹划与破产重整的难点要点风险防控与解决策略实务和案例专题培训》,诚邀四位资深行业专家,分别从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机构的视角,深度解析行业实操经验与案例,加强同业交流,促进合作共赢,诚邀您的加入!
【课程提纲】
第一讲、商业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提质增效实操
——尽职调查、清收处置策略、处置技巧、创新处置方向
(时间:3月25日上午9:00-12:00 )
· 主讲嘉宾:周老师,曾任股份制银行支行行长、分行资产保全部总经理等职务,长期从事金融法务、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及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多次进行过银行法务、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讲座,对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实操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
一、提质增效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尽职调查是基础
(一)不良贷款演化分析
1、贷款用款分析
2、不良成因分析
3、资产流动轨迹分析
(二)尽职调查的起点和落脚点
1、起点——各类偿债义务人
2、落脚点——各类偿债资产
(三)尽职调查的途径
1、硬手段:尽调工具
2、软手段:渠道资源
二、提质增效之精准靶向施策——“一户一策”是关键
(一)清收处置策略原则:快、准、狠
(二)清收处置策略关键:抓手、亮点、撬杠
(二)清收处置策略要点及陷阱
(三)各类资产处置策略
1、房屋处置要点
2、土地处置要点
3、动产及其他权益类资产处置要点
三、提质增效之兵法妙用——处置技巧是保障
(一)穷尽下家
(二)全面追加
(三)以刑促民
四、思路决定出路——新时期的处置方向
(一)起点的转移——从债权人到债务人
(二)“大不良”思维—— “三打”到“三重”
(三)行业资源共享——“单打”到“混打”
五、互动答疑
第二讲、NPL投资环境、收购及处置实务经验与案例
——收购、估值、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及处置方式创新变异
(时间:3月25日下午14:00-17:00)
·主讲嘉宾:毛老师,某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资深人士。有二十多年的金融从业经历,长期从事金融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和处置,对危机企业、困难项目的成因及化解有深入的研究,对追债与逃废债间的辩证关系有独到的见解。在将不良资产的行业经验嫁接到固定收益类债项投资和股权投资领域,并尽最大可能减少风险方面有丰富的实践,对金融不良和非金不良的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一、前不良资产投资市场环境分析(2008-2022年总结)
二、不良资产投资市场各方心态分析
三、前期不良资产投资收益现状
四、前期不良资产投资领域现状分析
(一)房地产成为最大雷区
(二)退市风险警示类公司大量涌现
(三)各行业兼并、重组与救助式投资成为新的热点
(四)不良资产所涉及的大部分基础资产之流动性趋弱
五、案例分享
(一)某核心区域高新产业用房多次拍卖流拍
(二)某大型物流仓储项目法拍流拍卖以物抵债
(三)某物流大厦项目公司破产重整
(四)某*STCX股份的破产和解过程
六、商业投资逻辑的再分析
七、对政府层面启动大基建投资对不良资产投资机会的再分析
八、现阶段收购、估值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对策
1、转让方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投资者,甚至隐瞒重大瑕疵
2、对无财产抵质押的债务人之偿债能力如何定价判断
3、未胜诉、未胜裁债权定性前后估值需全面考量的主要因素
4、阻碍、延缓执行常见措施的预防及应对
5、回收期限的判断及估值折现
6、如何寻找配资渠道、设计配资方案来收购不良资产
7、如何根据自身财力来选择不良标的
8、不良资产领域的法律刚性思维与经营管理的柔性思维之冲统与统一
九、现阶段不良处置的主要难点及对策分析
1、债务人控制了抵质押资产的实际收益
2、待处置的标的资产帐面价值较大,受众面较小,无人应盘
3、债务人利用法律程序阻挠诉讼及执行程序的顺利推进
4、无法掌握债务人可供执行资产
5、小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还债
6、意向投资者现阶段资金不足以支付标的资产价格
7、法拍询价结果较低,竞争者少
十、新形势下处置方式的变异参考
1、利用结构化交易避免定价冲突
2、选择利用预重整规则
3、运用实质性重组模式
4、自家的孩子自家抱,继续追加投资
5、及时作出债权物化的决策
十一、互动答疑
《共话·金融不良资产投资处置交流会》
(时间:3月25日下午17:00-18:00)
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机构、小贷机构、服务机构、律师会计师一起研学互动。
第三讲、困境地产不良投资实务、风险防范及案例
——政策产品解析、风控要点、破产重整、信托与AMC合作
(时间:3月26日上午09:00-12:00)
·主讲嘉宾:X老师,某国有地方AMC投行部总经理,具有银行、信托、券商等跨行业经验,擅长困境地产盘活和上市公司投资。累计管理地产规模超800亿元,成功参与十多笔困境地产盘活、多家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和收并购投资。
一、地产政策及违约现状
(一)政策梳理
(二)房企-债券-项目
二、地产融资产品分类及风控要点
(一)主流机构的产品分类
(二)十大风控措施对比
三、破产重整投资相关问题
(一)投资节点:庭外重组、预重整、破产重整
(二)投资模式:存续式重整、出售式重整、共益债
(三)投资风险及防范
四、信托公司与AMC合作的思路探讨
(一)处置自身不良:受益权转让、债务重组、资产转让
(二)投资外部不良:纾困基金、配资基金
(三)破产服务信托
五、案例分享
案例1:某信托不良处置
案例2:某信托不良处置
案例3:某烂尾项目盘活
案例4:某烂尾项目盘活
六、互动答疑
第四讲、不良资产包投资的实操经验及案例解析
——资产收购、尽职调查、估值体系、处置要点、税务筹划
(时间:3月26日下午14:00-17:00)
·主讲嘉宾:肖老师,桥本投资总经理。13年投资,银行,投行从业经历,曾就职于国内顶尖TOP20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近20亿。4年不良资产管理经验。深耕云南不良资产行业,在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业敏锐的洞察力。
一、不良资产包收购,尽调,估值,全流程解析
(一)如何获取不良资产包信息
(二)金融不良收购法律及合规流程解析
(三)金融不良与非金不良法律尽调要点及实地尽调要点
(四)不良资产包估值体系如何建立
二、不同不良资产包的收购,处置模式要点
——不良资产七种处置方式要点
三、不良资产税务筹划的要点
(一)住宅类税务筹划要点
(二)土地类税务筹划要点
四、实操案例解析
(一)住宅类实操案例
(二)土地类实操案例
(三)单体房地产实操案例
(四)产业类企业实操案例
五、投资人如何参与到不良资产行业中
六、云南不良资产的投资趋势与未来
七、互动答疑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898_1679501408870.jpg?width=640&size=49180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323_1679501409014.png?width=1080&size=234678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170_1679501409260.png?width=1080&size=26767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343_1679501409490.png?width=1080&size=157253
往期推荐
AMC扑向地产
破产托管实务
困境地产企业的预重整之路
收购烂尾楼项目注意要点
盘活烂尾楼的思考和建议
【破产重整】如何引入战略投资人
实务 | 破产“预重整”制度的积极意义
重整计划制定、批准,执行、监督和终止
偿债“高峰” 再袭!新一轮房企“爆雷”又开始了?
一文梳理全国21个地区预重整规则(值得收藏)
http://file.tax100.com/o/202303/23/339_1679501409676.gif?width=400&size=94782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