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护匠心 古城排灯照传承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281_1676305210382.png?width=1080&size=1261534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693_1676305210844.png?width=1080&size=987396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550_1676305211282.gif?width=467&size=4570297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398_1676305216524.mp4
癸卯兔年元宵晚会,一组独具特色的湟源排灯喜庆亮相,将青海民族风情及民俗技艺展现在观众眼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沧桑岁月,也见证了时代的轮回变迁。
走进湟源县丹噶尔古城,一幢幢架起的排灯立于长街中央,其顶端绘制的不同画作展现着历史人物、民间故事、自然风貌、民俗风情。暮色降临,排灯亮起,画面美轮美奂,人物惟妙惟肖,故事引人入胜,古城更添古韵。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697_1676305213056.png?width=1080&size=702347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551_1676305213631.png?width=599&size=8866
湟源排灯传承人给税务干部讲述排灯文化
安迎春摄
谈到排灯的历史,湟源排灯手艺传承人张永福娓娓道来:“旧时排灯称作‘牌灯’,是商号招揽顾客制作的‘广告招牌’,后来逐渐发展融合了雕刻、绘画、皮绣、剪纸、皮影、书法等各种艺术,成为具有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和收藏性的工艺精品”。
经历了鼎盛时期的热闹和推崇,也经历了衰败时期的毁坏与散失,排灯制作的传统技艺亟待保护。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就此成立,专攻小型排灯摆件、文创产品等,将湟源排灯从“舞台”上搬进了现实生活,使排灯产品的使用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自该公司成立以来,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税务局与企业紧密联系,税务干部多次上门辅导税费优惠政策及业务办理流程,护航企业平稳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902_1676305213855.png?width=865&size=735444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830_1676305214222.png?width=599&size=8866
税务干部实地观摩湟源排灯绘制过程
张晓昕摄
“近年来,我们企业减免各项税费金额8.11万元。税务部门的各项服务都很暖心,涉及到税费方面的操作都会手把手教我,有新的政策也会及时宣传到位,让企业可以放心发展,打造出更多的经典民族艺术品。”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开发有限公司法人冯海萍说。据了解,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开发有限公司已被评为西宁市“妇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形成了“公司+农户+免费培训”的产、供销一体化研发、生产经营模式,为排灯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如今,除了磅礴大气、华丽多彩的大型排灯外,街边更是陈列了小巧别致、做工精美的小型灯具,看起来赏心悦目。湟源县丹噶尔皮绣研制开发有限公司是另外一家制作大型排灯成品的代表性企业,2020年成功设立了湟源排灯传承保护基地。为助力该企业更好地传承和推广湟源排灯,西宁市税务局以“落实优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为双引擎,“一对一”、“点对点”上门开展个性化税收政策辅导,解答企业涉税热点问题,帮助企业申报、开票,用税务行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企业负责人李永清说:“我们企业减免各项税费金额7.32万元。今年,税务部门对我们进行了上门‘提需求’‘提建议’服务,积极了解排灯当前的制作成本和销售渠道等情况,针对公司行业类别,专门讲解了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我们专注于创新,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影响力。”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338_1676305214377.png?width=863&size=692276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744_1676305214746.png?width=599&size=8866
税务干部了解在丹噶尔古城内展出的精美小型排灯
杜亚萍摄
“非遗”文化在创新中传承,而湟源排灯也与税务部门产生了奇妙联系。在国家税务总局湟源县税务局党建文化基地,就收藏着一副长约1.2米,宽约0.6米,内容为“税徽”的排灯。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湟源税务在进行城关镇街区主干道税法宣传活动时所用,距今已有30多年时间,如今已成为税宣工作的典型老物件,其中也蕴含了税务人对家乡传统文化深刻的记忆和热切的情怀,推动税宣工作沿着民俗文化的脉络不断推陈出新,走得更远。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500_1676305214899.png?width=1080&size=845900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566_1676305215302.png?width=599&size=8866
湟源县税务局党建文化基地内收藏的“税徽”排灯
桂明明摄
近年来,西宁市税务部门持续聚焦关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不断找准服务优化锚点,分类分批对企业进行问计问需、政策辅导,积极为企业搭建宣传平台,进一步扩大知晓面,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依托税收大数据,针对不同“非遗”行业的特点定制服务计划,派出“税务管家”进行“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守好传统文化、护好至臻匠心,助力“非遗”产业向新而行。
文字| 安迎春 杜亚萍
视频 排版 | 杜亚萍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873_1676305215447.jpg?width=258&size=17402
- 扫码关注 -
了解更多税收资讯
http://file.tax100.com/o/202302/14/883_1676305215606.gif?width=900&size=67688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