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盬税文苑】年味,从“煮麻花”开始
http://file.tax100.com/o/202301/29/950_1674957012406.gif?width=750&size=621248http://file.tax100.com/o/202301/29/518_1674957012720.gif?width=800&size=3830332
年味,从“煮麻花”开始
记忆中的年味,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从这一天起,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小孩盼过年。我们家乡过年要吃麻花,乡亲们称之为“煮油”。火红的灶膛上支一口油锅,翻滚的油浪飘着油香,大人们一搓一扯一拧巴,一根根白面麻花就旋转着进了锅,麻花立即膨胀起来,很快,一摞摞香酥的大麻花便在案板上摆放成堆。这时,我们小孩子都在一旁凑热闹,听大人唠着家常,模仿大人搓面团。不论白天黑夜,麻花煮多长时间,我们就能熬多长时间。
很快就到了年根。来一次卫生大扫除,贴上红红的春联,满心欢喜迎接新的一年。家乡的习俗是,要在除夕的傍晚时分,用白灰在院子里撒两个圆圈,把小麦和玉米分别放在圆心位置,代表粮食囤。晚上,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急切地等待着好戏连台的春晚上演,温馨的画面至今仍在梦里出现。
正月初一过大年,举国庆祝。一家人穿着新衣新裤,吃着好酒好菜,想着美满幸福,盼着家兴业旺。新一年,新感受,人人满面春风,谁都是好心情。
记忆中,走亲戚是新年第一天最高兴的事,也是有意义的事。那时候,没有现在方便的交通工具,走亲访友主要靠步行。大人提着“竹笼”(竹编的篮子),里面放上麻花和馒头,去亲戚家拜年,所以我们老家也把走亲戚叫作“走馍笼”。物质匮乏年代,亲戚之间没有更好的礼物相送,但互相之间感情深厚,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题,絮絮叨叨聊到日落西山还意犹未尽。
儿时过年味道浓,犹如倾倒在岁月河床上的一坛老酒,芳香弥漫,时间越久,余味越绵长。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平陆县税务局 王会亮)
供稿:国家税务总局平陆县税务局
编辑:“盬税新声”融媒体小组http://file.tax100.com/o/202301/29/920_1674957014250.jpg?width=640&size=4770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