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引擎”持续发力 外贸经济破浪前行
http://file.tax100.com/o/202301/12/349_1673458509743.jpg?width=960&size=23438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是海南最大的特质。2018 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国家战略,赋予海南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重大使命,海南站到了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
定位明确,要求清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建设。海南自贸港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交汇点,具有促进生产要素畅通无阻的关键性作用。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离不开“税收引擎”的持续发力。一直以来,海南省税务部门立足税收职能,倾心尽力落实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风险,为海南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注入强大“税能量”。
落实税费支持政策,破解外贸企业资金难题
大型船舶进港停泊、机械吊臂平稳运行、自动导引车快速行进……走进洋浦经济开发区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在海关总署发布的2021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结果中,洋浦保税港区首次进入全国特殊监管区域A类行列,这是海南首次有特殊区域进入全国A类行列。在成绩取得的背后,可以看到税务助力外贸企业纾困解难的身影。
为帮助外向型企业更好应对国际环境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海南省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稳外资、稳外贸税费支持政策,融合运用纳税信用,借助“互联网+税务”智慧平台,优化办理流程,化解外贸企业资金难题,为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发展动能。
http://file.tax100.com/o/202301/12/859_1673458509895.jpg?width=1080&size=96210
海南洋浦港。
“2022年,我们共申请办理了1100多万元出口退税,这为公司应对国际挑战、保持正常运营提供了鼎力支持。”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生表示。
出口退税效率的提升对外向型企业十分关键。海南省税务系统依托税收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通过减资料、减事项、减纸质证明,逐步加大办税事项“三减”力度,减少事前申报事项,将出口退税货物无法收汇时需事前申报的要求改为留存备查,有效减轻企业办税负担。同时,推行“单证备案无纸化”,将《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等6类证明材料由纸质版改为电子版,为首次申报的新办出口退税企业提供容缺办理,推动退税办理高效便捷、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大大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现在,外贸企业实现了出口退税备案、证明开具、退(免)税申报等事项全程‘网上办’。“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货物和劳务税处(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政策实行以来,海南省税务部门已精简3种出口退税申报资料。
此外,海南省税务部门充分拓展纳税信用融合应用场景,发挥信用资质背书作用,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业务流转速度,2022年出口企业办理正常退税的平均时长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对于出口退税信用资质好、退税规模占比高的一、二类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流转手续,此类型企业办理正常退税的平均时长进一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为海南自贸港外贸出口企业平稳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口退税无纸化、全程‘网上办’等举措,十分便捷。”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陈玉球说,“近年来,出口退税效率有了很大提升,不仅流转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完成申报后还能看到业务办理的实时进度,既增加了退税的透明度,也提高了我们安排工作的确定性。”
此外,随着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政策持续扩围、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持续落实、RCEP协定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发力……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在助力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溢出效应赋能产业集聚的态势加速,海南省税务部门主动发力,聚焦精准宣传辅导、跨部门联动等,进一步优化国际税收营商环境,吸引外资外企落户海南,为招商引资工作大局提供强大助力。
“除了海南,别无他选。”2022年7月,在回答“戴比尔斯集团准备在何处建设亚太地区供应链中心”这一问题时,戴比尔斯永恒印记全球业务转型副总裁吴峰的语气,透露出该集团加大力度投资海南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为吸引外贸企业来琼投资,海南省税务部门主动在服务端发力,针对不同业务采取分类精准宣传辅导,用定制服务提升外贸企业办税体验。构建多元化跨境税费服务体系,组织“业务+外语”双优人才服务团队,针对跨境市场主体开展常态化政策宣讲辅导,一对一上门服务主动解决涉税难题,确保企业享受到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激发企业投资潜能,促进外资企业在琼再投资持续增长。2022年上半年,海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7.4%。
“我们将积极向全球推广国产高品质遥感卫星数据和应用服务,利用海南卫星数据与应用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拓展国际业务,为海南自贸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和德方案’。”海南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剑锋说,近期,他们接到一项为亚美尼亚客户提供卫星遥感影像产品的服务订单,利用国内商业卫星供应商网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数据采集和成功交付。
近年来,海南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园区产业结构集中集聚效应,全省11个自贸港重点园区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翻番,以不到全省2%的土地面积,实现全省近三成的投资、超四成的税收,成为承载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载体。海南各级税务部门先后成立24个税收咨询服务工作室,主动对接服务园区企业,助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国家税务总局文昌市税务局为例,该局通过设立“税小二”咨询服务工作室驻文昌国际航天城联络站,融合开展“税务开放日”,提供涉税专项服务,及时解决园区企业在办税服务中的疑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在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统筹协调下,积极推动跨部门“税收+”合作交流机制,主动与省财政、发改委、商务、人社、海关等部门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及时共享外资经营动向与涉税需求,促进数据共享、信息联动、业务联调,凝聚部门合力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营商服务,积极引导外资扩大在琼投资,提升外资企业投资信心。
完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促进外资企业税收遵从
近年来,海南省税务部门紧密围绕海南自贸港税制建设进程,打造既“放得开”也“管得住”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风险管控意识,立足政策执行效率,兼顾风险防控,关注外贸企业经营动态,强化涉税风险预警、监管和化解,努力打造海南自贸港税收“防风盾”,促进外贸企业税收遵从。
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织密风险防控“安全网”。一方面,系统外联合省财政、发改委、商务、人社、海关等多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充分发挥部门合力,共同推进。探索建立警税联动机制,严打“假企业”“假申报”“假出口”的“三假”企业,对涉税违法犯罪形成强大震慑。另一方面,系统内建立涉税风险管理统筹会商机制,进一步厘清各部门工作分工,聚焦部门专业优势,统分结合,有效形成风险防控合力。同时,明确省、市(县)两级税务机关在政策落实和风险应对方面的职责,确保上下联动防范税收风险。海南省税务局税收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不断完善更加科学的税收风险防控体系,是海南自贸港外向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加强对税收风险的研判预警,海南省税务部门成立税收风险防控专班,聚焦违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反避税和发票风险防控三大类问题,强化税收风险隐患排查,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风险监管。成立省、市(县)两级风险分析专家团队,开展税收风险联合核查,运用税收大数据提高风险排查针对性,对涉及企业进行风险提示,通过提醒纠错和责令限改等措施作出积极应对。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试验田,海南自贸港享有诸多的税收优惠,既要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要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行业性风险。海南省税务系统加强税收优惠事项管理流程设计,出台防范税收风险的工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权责分工,规范做好对外贸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事前,持续强化对外贸企业的前置辅导,详细告知其容易衍生风险的税收业务,做好风险提示提醒管理,便于企业提前规避;事中,严格梳理各项税收风险指标,运用智慧税务建立税收风险监测指标模型,开展日常分析筛查,持续做好税收风险识别、评估、处置,采取扎口管理原则将风险任务提交给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依程序统筹推送、应对;事后,持续加强对涉及企业的税收风险整改跟踪,剖析相关案例,进一步查找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防范税收风险有助于规范企业管理,助其合法合规、健康发展。”海南盛瑞税务师事务所所长郭克刚说,“近几年,海南省税务部门在税收风险防控领域的措施越来越精准、有效。”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海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刘磊表示,海南省税务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快马加鞭、奋勇争先,助力写好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积极服务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税力量”。
来源:《中国税务》2023年第1期
作者:曲易伸 王晨 崔树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