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杂志 发表于 2023-1-12 01:35:07

川渝税务聚合力 巴山蜀水绘新篇

http://file.tax100.com/o/202301/12/578_1673458506881.jpg?width=960&size=23438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物产丰饶的成都平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千年富庶安逸、人文荟萃。300公里外,群山之上的重庆,俯瞰长江奔流,横贯西东,通达八方。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事关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协作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赋予成渝地区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历史新使命。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税收征管一体化”的建设方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川渝两地现代化建设明确了新征程上的方向指引。
http://file.tax100.com/o/202301/12/158_1673458507029.jpg?width=1080&size=94363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
税务部门积极推进税收合作,不懈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水平,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绘就“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高竹探新
从成都平原出发,经沪蓉高速,翻过华蓥山主脉,不多久就到了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所在的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平坦宽阔的道路上穿梭着来来往往的货车,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厂房,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工地,让这个川渝毗邻处的新区,处处显露出生机和新意。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城市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如同其名,以破竹之势向“新”生长。在税务领域,川渝两地税务部门以税收现代化为引领,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创新税收征管一体化新机制,全面激发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
走进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语和展板,激动人心;LED幕墙上,税收分布情况、三大产业税收占比、纳税人情况等数据以图表形式呈现,清晰明了;旁边的新型发票自助机、智能填表终端、模拟办税终端等15台智能终端设备呈环状排开,尽显科技范儿。
不只有硬件,在软件上,以全国税务征管系统金税三期为基础,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打通川渝两地电子税务局数据层和应用层,新建运行川渝高竹新区电子税务局操作界面,实现单个系统、单台设备同时服务川渝纳税人。
“拿出身份证在机器上识别,输入密码校验后就能办理发票申领和代开业务。一台机器上领取两地发票,太智能了!”重庆鑫沃特物流配送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李杰菊说,公司注册地在重庆,办公地则在川渝高竹新区,以往办税缴费要到重庆市渝北区,往返要半天,现在身处川渝高竹新区就可以办理申报、领票等业务,办税缴费成本大大降低。
在川渝高竹新区已有52项税费事项实现“川渝通办”,纳税人缴费人不再需要多头跑、来回跑。在提升便利化方面,新区还统一了10类50项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的执行口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纳税人范围,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旧房转让认定范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疫情期间税收优惠执行标准等,都已实现统一。
“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凸显了成渝地区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让大家十分振奋,深感重任在肩。”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负责人周翔说,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共建城市新区的税务职能部门,中心将积极探索跨省税费征管的深度融合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高竹经验”,力求以“小试验田”撬动大发展。
对于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的探索和创新,广安市委书记张彤给予高度肯定,认为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立足税收职能、服务同城融圈,推动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改革纵深发展,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找准定位,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下的税收征管一体化运行模式,为新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税费服务,期待高竹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创造更多成果。
成渝共进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指引下,不只高竹新区,在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收现代化带来的改变随处可见。
走进通威太阳能位于成都市金堂县的光伏产业基地,仿佛进入一个巨大的科幻世界,5G覆盖下的生产线上,忙碌工作的智能小车、机械臂、无人叉车构成了一幅“5G+工业制造”的现代化生产新场景。
“从项目前期调研到一期、二期建成投产,再到新项目开工,基地的成长和发展始终有税务部门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相伴。”通威太阳能(金堂)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宋枭说,成都税务专家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快速回应项目建设中的各类涉税需求,有力保障基地建设加速推进。通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是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之一。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川渝税务部门通过主动对接项目、深化部门合作、落实税费减免等措施,为项目有序推进提供良好条件。2022年以来,16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速,截至2022年10月,完成年度投资1889.5亿元,超出年度投资计划3个百分点,是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
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启以来,涉税事项有调整、办理流程有优化、纳税体验有创新……这些发生在纳税人缴费人身边点点滴滴的改变,正如一块块小小的拼图,接力拼出税收现代化图景,营造出更优质的税收营商环境。
从2021年3月起,川渝两地统一水泥行业、汽车4S店等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执行范围;统一消费金融企业个人贷款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口径,规范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管理口径;协同推进统一车船税适用税额,四川按照重庆标准降低6个税目的税额并发布公告,重庆按照四川标准降低2个税目的税额并发布公告。
2022年5月,川渝地区税收协定待遇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启动,境外企业在川渝地区可享受资料一地报送、两地协同管理的便捷化税收服务。“以前,税务机关实施协定待遇后续管理时,我们需要分别向四川、重庆两地税务机关报送资料。有了协同管理,只要准备一套资料,交给一家税务局即可,轻松了不少。”民生商业航空(爱尔兰)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说。
实名信息“一键复制”、纳税人身份“自动互认”、外出经营涉税业务线上“套餐式”办理……一系列“川渝通办”新举措落地,让纳税人得到更多便利。四川曾祥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办税人员刘洪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公司注册地在四川省达州市,在重庆市荣昌区有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异地申报缴税。以往办税要跑300多公里,如今在家就可以办,大大节省了办税的时间和成本。”
四川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密切经济联系。随着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顺利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美好图景正在徐徐展开,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未来可期、前景广阔。
革新之源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税务部门深度推进区域协作,政策执行“一把尺”、税收征管“一盘棋”、纳税服务“一站式”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渐成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有效释放,助推成渝发展能级和位势提升,展现出税务部门在发展全局中的深度融入、有为担当。
过去3年,川渝税务部门从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0—2022年行动计划》《川渝统一纳税咨询服务意向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等系列制度办法,到成立成渝税收协作联合办公室、确立“1+3”成渝协作工作模式、统筹指导相关协作共建工作,税务部门主动作为、深度合作,税收征管一体化发展逐渐成势见效。
2021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为税务部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现代化探索注入新动能,从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等方面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精确执法”改革试点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将改革试点任务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021年12月,川渝税务部门联合印发《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使川渝两地对7类62项税收违法违章行为的税务行政处罚做到“一把尺子”裁量。2022年,川渝税务部门进一步将《川渝地区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嵌入系统,上线试运行处罚智控模块,实现税收违法违章行为自动识别、违法违章情节自动判断、处罚金额自动计算等功能。
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李建军表示,川渝两地统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并实现智能控制,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探索创新,也是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实需要,“首违不罚”自动判断、处罚金额自动计算等举措,为税务部门推进精确执法、促使纳税人守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累了新经验。
党的二十大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2年 11月,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工程,必须作为四川现代化建设的总牵引,加强与重庆方面全方位协作,合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庆市委也指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使命和强大引擎,将深入推动川渝全方位合作,携手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从2020年国家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至今,中国正在加快形成北有“京津冀”、南有“粤港澳”、东有“长三角”、西有“成渝”的4大增长极引领区域发展的空间新格局。
作为全国唯一位于内陆腹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税收现代化探索,对占全国总面积72%的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强的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同时,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探索形成的“国家重大战略牵引、税务总局统筹协调、地方税务部门深度合作”的跨区域税收征管一体化新模式,也为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做出了新探索、积累了新经验。
潮涌巴蜀开新篇。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川渝两地税务部门高质量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四川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表示:“四川省税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推进川渝税收合作,持续探索完善川渝税收执法、管理和服务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尽职尽责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区域协作发展大局。”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树民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重庆市税务部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双城经济圈战略定位,按照税务总局部署,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中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贡献税务力量。”
来源:《中国税务》2023年第1期
作者:詹晓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川渝税务聚合力 巴山蜀水绘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