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4个道德欺诈风险,控制的2大困境和3大思维!
?点击领取【资料汇编|城投公司融资模式/运营管理相关文件汇总】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给行业造成巨大震荡。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逻辑困境和信息困境,导致金融风险潜滋暗长,同时由于各类参与主体主观性的责任缺失,供应链金融风险防不胜防。
01
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场景化的融资模式,其发展尚处于摸索阶段,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诈骗案层出不穷,造假行为之恶劣,造假手段之低劣,对专业无所敬畏,对规则无所遵从,可谓刷新了行业“三观”。
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质押、贸易合同签订、担保、交易等环节,最典型的是“虚假交易”“重复或虚假仓单”或“一女多嫁”“自保自融”以及“三套行为”等。
(1)“虚假交易”是指双方或多方签订虚假贸易合同,构造虚假贸易背景骗取金融机构资金,这类诈骗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屡见不鲜。例如,2018年恒韵医药通过伪造印章虚构医院应收账款交易事件;2019年诺亚财富“踩雷”34亿元资管产品事件;2020年永炜控股虚假贸易事件,等等。
(2)“重复或虚假仓单”指的是借款人与仓储机构合谋就同一批货物开立虚假仓单或重复开立,用以向多家商业银行融资。例如,2013年震惊全国的“上海钢贸案”和2014年的“青岛港骗贷案”,等等。
(3)“一女多嫁”指的是用以融资的质权或货权被拿来向多家商业银行重复融资,如应收账款的重复质押。“自保自融”主要表现为关联交易,即借款人、担保人、交易对手等最终为同一控制主体。例如,2019年湘潭电机交易对方纸浆诈骗事件。
(4)“三套行为”指的是利用大量授信或虚构交易流水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后充当“二银行”角色进行套利,资金被挪用,多流向“钱生钱”的金融传销领域。如,2018年金银岛以供应链金融之虚行个人信用贷之实事件;或融取资金后进行套汇;或利用货票之间的不一致赚取相应的税收利益,等等。
回顾各类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类型并非单一出现,有时候这些风险在同一供应链金融融资活动中集中爆发,风险类型交叉糅合,风险事件一环套着一环,典型的如“广东纸浆案”“青岛港骗贷案”“贵州杭乾通信骗贷案”等。
复合风险事件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虚假合同、合谋骗贷等行为,造假行为环环相扣,造假材料真伪难辨,造假成本极其低廉,让人防不胜防。
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成为致力于在此领域有所布局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02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两大困境
(一)供应链金融运行的逻辑困境
供应链金融是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由于较一般传统的银行信贷增添了场景属性,使得各个主体之间能够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因此更有助于把控风险。
即,商业银行能够在特定的交易背景下对融资主体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知道“钱去了哪里”和“钱用来干什么”,既符合监管政策导向,助力化解中小微融资困境,也符合银行自身预期收益需求。
理论上,供应链金融得以真正发挥效应是建立在该运行机制有效增进了商业银行对参与主体的了解程度基础之上,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损失能够以链上各主体利益捆绑的形式进行消解和分摊,虽然未能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矛盾,但却能实现风险的转化和处置。
然而实践中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商业银行、核心企业和融资主体三者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利益平衡点以维持三者之间和谐良好的竞合关系。这是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困境,从供应链金融主导者的角度展开来说,具体表现在:
(1)核心企业主导模式下。核心企业往往对商业银行严苛的要求不予配合,例如不愿意确权,或确权法律效力存在瑕疵等。而且,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的主导作用会产生依赖性垄断,推动风险的发生,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中屡屡出现欺诈和套取现金等不良行为。这类案件可谓屡见不鲜,核心企业合谋造假更令商业银行防不胜防,风险控制难度显著加大。
(2)商业银行主导模式下。则容易出现商业银行过多侵蚀核心企业利益的情况,核心企业可能沦为“陪跑”角色,自身得不到实际利益,因此其配合意愿大打折扣。而且,银行习惯性先入为主,对一些“芝麻”“绿豆”类的业务“横挑鼻子竖挑眼”,爱搭不理的行业态度也给众多企业留下了负面印象,再加之一些制度、流程上的低效率和价格上的过度“宰杀”,想要核心企业深度配合确实存在困难。
综上所述,无论是核心企业主导还是商业银行主导,真正需要被“输血”的中小微企业却成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要么是被核心企业“刮一层皮”,要么是被商业银行狠狠地“割一刀”。
因此可以想见,调和三者之间的利益可谓困难重重,使得一个原本能够在逻辑上实现三方合作共赢的理想融资模式沦为商业银行和核心企业两方博弈的较量场,供应链金融的普惠属性荡然无存。
(二)供应链金融运行的信息困境
综合国内供应链金融实践的基本现状发现,供应链金融难以全面深化开展的症结多集中于商业银行一端,对供应链金融实践失败的主体归因也大多集中在商业银行一端。但问题在于,商业银行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是无奈之举。
银行既是出资方,同时也是风险承受方,严控风险、拔高要求,这是商业银行的本能反应;既要承担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又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法则盈亏自负。
在这种双重需求下,在没有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对于不确定性因素过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自然而然会选择保守策略。具体来说,由于存在着三对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矛盾而使得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困难重重:
一是商业银行与融资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商业银行无法全面获悉融资企业的信用信息,供应链金融所服务的主体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信息资源匮乏问题十分普遍。中小企业本身信息要素少,信息价值低,难以采用既有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进行评估,基于过往经验进行主观判断或许更为可行,但实际效果却不佳。
二是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尽管核心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但其承担的风险有限,因此向商业银行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过度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同样也存在风险,主体责任落空的情况随处可见。而且,不乏一些核心企业参与联合造假,更是直接加重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审核的难度。
三是商业银行同业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有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也仅限于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网络公开信息及部分人际关系信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交易信息多数情况下仅存于有限的信息圈层内,无法向外围传递,由此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应对供应链金融中一些应收账款质押或存货质押类的融资业务时,容易陷入各自为政的境地,信息壁垒无法及时破除。
正是基于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矛盾,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本能需求使得融资要求过度拔高,造成了典型的融资难问题;为覆盖潜在的融资风险,则以提高资金价格为手段,造成了融资贵的问题。
因而整体上,供应链金融越来越走向了传统贸易融资的领域,尽管在链上,但本质上各主体依旧是割裂的,供应链金融有名无实。
02
供应链金融风险综合性管理思考
(一)场景化思维
金融机构游离在产业之外是典型的资金空转行为,脱离产业发展空谈供应链金融就仅仅是一种纯粹的金融活动,与企业融资无关。
供应链金融落地难,困扰了业内人士,尽管各类观点认同了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影响,但信息不对称在所有的贸易合作关系中都存在,实际上信息不对称并不是供应链金融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
供应链金融之难,其根本就在于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供应链金融框架模式视为产品本身,脱离场景而强行推广,空谈业务模式而无落地基础。
换言之,场景不同则供应链金融具体运行模式不同,尽管业务本质一样,但俗话说“不是一个世界不要硬闯”,即场景A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注定不能在场景B中应用。
实践中会发现,各类生搬硬套、强行嫁接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比比皆是,到了具体获客、审批、放款及贷后环节会出现各种细节性问题,经常因一个细节问题导致整个业务停滞,最终导致一款融资产品沦为纸面文件,难以产生规模收益。
(二)系统性思维
供应链金融产品移植需有一个可拼接、模块化的操作系统以提供支撑。现阶段,市场中还未形成供应链金融底层标准化的操作系统,不同企业所开发的业务运营系统或运行逻辑无法对外移植,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沟通桥梁并未彻底打通,导致模块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无法进行嫁接。
实践过程中,为特定场景设计的供应链融资产品在该行业陷入下行周期时,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那么,针对新的市场需求就得寻找新的场景,意味着以往的产品开发步骤需要重新来过,这就造成成本的重复支出。
如果存在底层支撑系统,只需根据具体场景嫁接产品,便可不断迭代和创新,一次性成本付出可不断植入多种场景,创造更多利润。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供应链金融得以全面开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实现供应链金融操作系统的搭建,为不同产业链场景下的个性化融资产品提供生长的系统环境。
(三)产业链思维
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另一个重要思维是对产业链思维的培养,即从产业链全局出发以理清各个环节的风险点所在,实现从信用孤立到信用穿透的嬗变。
产业链思维要求深入产业链条,梳理清楚上中下游的贸易背景关系,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摸清楚各供应环节的风险点,进而有针对性设计产品和管控风险。
如果割裂链条贸易关系,供应链金融就回归到传统流贷,有的甚至异化成了抵质押担保贷款,与此同时相应的风险管理思维也会回归到传统贸易型融资范畴内。
以传统信贷模式审查供应链金融类业务,不仅没有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作用,反而由于增加了过多的审核流程而降低了效率,并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
因此,注重供应链金融的产业链思维培养,深入产业发展之中,促进商业银行角色转换,才能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实现规模化、效率化落地。
来源:《海南金融》 康欣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120_1671725434410.png?width=1080&size=1276315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210_1671725434946.png?width=599&size=8866
www.qijin-finance.com
启金智库 联合 中航银供应链学院 将于 2023年1月5-6日(周四/周五)以 在线直播 方式举办《基建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保理、工程保函、供应链融资及典型创新产融实践案例和合规风控专题培训》,特邀三位行业实战型专家主讲实操经验与案例,本课程适合基建工程类产业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士参加,同时会形成多元化背景的学友们持续学习交流研讨合作携手共进的生态圈,诚邀您的加入。
【课程提纲】
第一讲、行业和金融双视角下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图谱及重点企业梳理
(时间:1月5日上午09:00-12: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工程建设产业链全景梳理
二、工程产业下游企业现状分析
四、工程产业上游企业现状分析
五、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生存现状、设立保理公司动机分析
六、聚焦“招采平台”
七、银行、保理公司、券商、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展业机会
第二讲、保理+基金+租赁+信托+银行等资方组合实践工程行业典型案例及创新模式实操拆解
(时间:1月5日下午14:00-17: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案例1)结构化创新融资案例
--某保理公司通过正向保理+反向保理介入央企工程局产业链上下游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案例2)基金+保理+租赁案例分析
--国企通过基金、保理、租赁组合方式参与工程领域投资和融资典型案例
三、(案例3)信托公司+供应链案例分析
--某信托公司通过供应链公司、信托开展砂石、建材采购贸易典型案例
四、(案例4)农民工工资保理案例
--某国有保理开展农民工工资保理的模式案例,住建部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是什么原理,保理产品如何设计?
五、(案例5)产业金融案例
--瑞茂通、厦门象屿等产业金融生态企业如何通过产业+供应链金融方式介入工程行业?盈利模式深度分析
六、(案例6)担保公司供应链金融参与案例
--担保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商票+银行实务案例解析
七、(案例7)工程机械细分行业供应链金融案例
--某股份制银行在工程机械领域从厂家到终端客户的全程通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
八、(案例8)新能源建设产业+保理案例分析
--某电建公司通过新能源公司、引入产业、保理公司方式,和政府合作开展光伏电站产业投资与供应链金融案例解析
第三讲、工程保函的产品类型、行业发展、运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1月6日上午9:00-12:00 )
· 主讲嘉宾:讲师B,某银行分行保函业务负责人,工程保函领域专家。带领团队创设了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保函、分离式保函、转开保函,以及电子分离式农民工工资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等多个优秀产品,并完成与多个省市、央企业务对接。因此荣获多项创新产品奖。
一、工程保函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容量,重温赫德法案
二、工程保函的法律关系和机构分布
(一)工程保函取得法律支持、大范围推广及高速发展阶段的历史实践
(二)工程保函涉及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
(三)国内担保公司的分布和主营保函业务的银行介绍
三、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及存在的实际意义
(一)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
(二)国内工程担保存在的实际意义
四、招标投制度和建筑工程准入制度对建筑工程行业有哪些约定?
五、工程担保的分类、格式、主要方式和运用场景分析
(一)银行保函、商业保函、保险保函、保证金产品区别
(二)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业主支付保函等产品运用案例
六、工程担保市场的参与机构类型案例分析
--工程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工程预付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工程反担保、工程维修担保案例分析
七、实操申请人、受益人和反担保人的风险识别,手把手全流程带您操作工程保函业务
八、典型案例分析
(一)云筑网等大型核心企业集采平台运用工程保函的现状和典型案例
(二)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和工程保函运用案例
(三)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理公司如何进行工程担保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案例分析
第四讲、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水区”重点法律风险及合规风控管理要点
(时间:1月6日下午14:00-17:00 )
· 主讲嘉宾:讲师C,某律所高级合伙人,高级企业合规师,法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一、聚焦“深水区”工程项目部
二、梳理项目系EPC总承包混乱关系
三、涉及农民工工资类业务合规及风控要点
四、建工领域合规管理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165_1671725435133.jpg?width=640&size=4918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626_1671725435330.png?width=1080&size=19863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652_1671725435629.png?width=1080&size=267676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611_1671725435917.png?width=1080&size=307955
往期推荐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信托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思考
融资性贸易=供应链金融?
应收账款管理三个核心要素
商业保理业务风险点梳理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创新、风控、商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分析与实务操作
国资委对央企供应链融资担保的新解释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这几大问题你必须知道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现有的模式有几种?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3/244_1671725436307.gif?width=400&size=94782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