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书中的税收记忆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598_1671556508971.mp4这是一张珍藏于江西财经大学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的民国婚书,作为婚姻凭证的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税票博物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纸婚书,看看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税收记忆。
这纸婚书名叫许婚帖,订立于民国十六年。按照当时的婚俗,订婚时,由男方向女方下聘婚帖,女方收到后要下回帖,回帖也就是许婚帖。在过去,婚书作为婚姻的重要凭证,其制作也大有讲究。婚书正文右起竖写,详细写明了订立婚约的男女双方、女方的生辰八字、媒人、时间等。
在这张许婚帖的左下方粘贴了四枚长城图印花税票,这也就是它展放在税票馆的原因。长城图印花税票是民国发行的第一套印花税票,主图案为万里长城和五色旗,这张许婚帖贴用的印花税票上还加印了“喜"字,用以表示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早在清光绪二十九年拟开办印花税之初,婚书就已被纳入印花税的征收范围,但还没来得及推广,清政府就垮台了,因此目前我们还未见过贴印花税票的清代婚书。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便不再对婚姻证书征收印花税了,婚书上贴印花税票也就成为了民国时期特殊的税收记忆。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456_1671556508405.png?width=359&size=3776
备注: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位于江西财经大学,是全国首座以税收票证为主要藏品的博物馆。展馆一共包含六个展厅,馆内收藏的2000余件(枚)税收票证,均由江西财经大学曾耀辉校友(工作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所捐赠。中国税收票证博物馆是“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从2022年开始,成为中国博协的会员单位。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