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金智库 发表于 2022-12-21 00:10:16

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及趋势

?点击领取【资料汇编|城投公司融资模式/运营管理相关文件汇总】
供应链金融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产业链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重大。供应链金融在取得近30年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高度依赖核心企业、产融结合不紧、科技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利用数字科技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制度和商业模式约束,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01
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政策和市场前景
(一)国家对供应链金融发展一直持鼓励支持的态度。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重点强调“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三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2021年11月,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银行业保险业深化供应链融资改革工作。会议提出:“探索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有利于提高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十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要求“提高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水平,强化供应链各方信息协同”。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一系列政策表明,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鼓励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破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困局。
(二)供应链金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现实需求。据二十国集团(G20)倡议成立的全球中小企业金融论坛测算指出,2020年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高达1.89万亿美元(约13万亿元人民币),超过40%的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限制。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供应链金融委员会结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三个供应链业务场景的测算指出,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为15.86万亿元,2022年将进一步提升到19.19万亿元。可以看出,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三)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创新,利用科技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成为行业和监管部门的共识。从政策上看,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利用科技赋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更加强调要提高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水平。从行业实践看,许多互联网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更加精准地刻画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使金融产品服务更加智能、场景结合更加紧密、数据价值更加凸显、获客更加精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02
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度依赖核心企业的物权、债权和信用。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现有供应链金融的展业模式均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物权、债权和信用,其结果就是大部分核心企业会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支配地位,通过拖长付款周期、强制摊派商业票据等形式,侵占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利益来缓解自身流动性风险,直接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然而,降低对核心企业物权、债权和主体信用的依赖,本质上是要对核心企业不正当利益的“二次分配”,甚至可以说是对核心企业物权、债权和信用的再分配,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困难。
(二)金融服务和产业链优化的协同效应较弱。传统信贷服务下,金融机构大多数缺乏对产业的深入理解和认识,还是按照传统的信贷风险标准(征信和抵押)来看待供应链金融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讲,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供应链,而不是金融,其本质是服务供应链和产业链,而不是简单的资金信贷。如果不能对各个产业形成系统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掌握本产业独特的运行规律和商业模式,就无法真正把握产业和企业的风险,更无法通过金融服务来帮助企业和产业改善资金和经营管理效率,形成以“金融带活经营”的良性循环生态,这也是现有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无法规模化的重要原因。
(三)“数据鸿沟”现象仍未得到有效缓解。一方面,供应链上企业经营数据的开放共享程度较弱。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支配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对实体利益的占有上,也体现在对数据的利用分配上。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核心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经营数据与中小企业进行实时交互和传递,这就使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画像时,往往“无数可用”;另一方面,税收、社保、工商、海关等公共数据的共享程度差、交叉验证机制弱,难以对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经营、交易和质押状况的真实性进行实时核验,导致金融机构存在重复授信融资的风险。
(四)金融科技应用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当前,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其利用金融科技改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供应链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比如地方性中小银行往往受制于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投入成本高等问题,难以独立开发供应链金融的科技平台或产品,无法满足客户更加高效数字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再如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虽有能力开发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或产品,然而受制于管理体制(技术研发由总行技术部门统一负责)的限制,往往开发周期长、审批流程久,难以满足市场对供应链金融科技产品的创新需求。
03
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路径
(一)强化科技赋能,提高金融机构服务金融供应链的能力。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立足自身实际,加大金融科技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将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嵌入交易环节,将传统线下业务逐步向线上迁移;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企业的数据和科技优势,在精准获客、风险管理、贷后运营、客户服务等方面,借鉴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优秀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利用金融科技优化金融供应链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产业协同,强化产业链和金融供应链的双链联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本质和归宿是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因此,一方面,应利用金融科技对产业链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改造,将产业链流转的数据物化为金融机构授信的依据,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发现信用、传递信用、监控信用,并利用数据和科技为信用定价;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下沉风险管理的端口,将风险管理的端口前移至产业链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上,更加贴近产业场景,及时发现产业运转中的资金需求,为优化产业生态注入金融“活水”。
(三)聚焦数据共享,依托数据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是要强化数据信任,利用数据深化金融交易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一方面,加快公共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推动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水电煤气、仓储物流、不动产、知识产权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夯实信用信息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基础桩”作用;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安全的保护,在数据使用分析过程中加强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防止个人和企业信息被非法利用。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640_1671552613556.png?width=1080&size=1276315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393_1671552614171.png?width=599&size=8866
www.qijin-finance.com
启金智库 联合 中航银供应链学院 将于 2023年1月5-6日(周四/周五)以 在线直播 方式举办《基建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保理、工程保函、供应链融资及典型创新产融实践案例和合规风控专题培训》,特邀三位行业实战型专家主讲实操经验与案例,本课程适合基建工程类产业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士参加,同时会形成多元化背景的学友们持续学习交流研讨合作携手共进的生态圈,诚邀您的加入。
【课程提纲】
第一讲、行业和金融双视角下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图谱及重点企业梳理
(时间:1月5日上午09:00-12: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工程建设产业链全景梳理:
(一)上游(建材、工程机械等)、中游(中建、中交等建筑企业)、下游(政府、城投、社会组织等)的典型代表企业简析;主要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产业政策、行业风险画像、国资委绩效评价指标等维度分析;
(二)看8大建筑央企历史沿革及新签合同额排名现状,详述公路王、铁路王、电力王的疯狂操作;
(三)国务院等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利好政策会带来哪些合作机会?
二、工程产业下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政府平台、城投企业、地产公司作为典型业主的业务类型和现金收付逻辑有哪些?
(二)主要政府平台、城投企业、地产公司名单解析;
三、工程产业中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施工企业的F-EPC、EPC-O等业务模式和案例解析
(二)案例解析:以中交为央企典型代表案例解析
(三)案例解析:以湖南建工为国企典型代表
(四)案例解析:以天元建设为民企施工企业典型代表
四、工程产业上游企业现状分析:
(一)建材、工程机械等“量价齐升”背后的逻辑分析
(二)典型企业详解
五、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生存现状、设立保理公司动机分析
(一)大型央国企建筑企业生存现状、设立保理公司动机分析及旗下保理公司开展体系内、外保理业务,对核心企业财务指标有什么影响?
(二)旗下保理公司如何开拓体系外业务?
(三)保理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产品有哪些?
(四)如何为央国企施工企业提供长期限出表服务?
(五)如何解决与银行端资金期限不匹配、价格不匹配问题?
(六)开展应收账款出表的需求出发点是什么?
(七)出表有哪些模式?
(八)应收账款融资涉及的保理、ABS、非标融资等典型案例
六、聚焦“招采平台”
(一)政府平台、大型央国企的招采平台现状分析
(二)“权证类”确真不确权到底能否打动银行为代表的资金方?
七、银行、保理公司、券商、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展业机会
(一)如何参与工程保理ABS、ABN、并表ABN的井喷市场?
(二)2-3年期央企需求如何满足?
(三)资金如何错配?
(四)如何设计优先劣后结构分层?
第二讲、保理+基金+租赁+信托+银行等资方组合实践工程行业典型案例及创新模式实操拆解
(时间:1月5日下午14:00-17:00 )
·主讲嘉宾:讲师A,曾任某大型建筑央企供应链金融平台负责人,在交易银行、保理和供应链金融领域有长达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实务实践。
一、(案例1)结构化创新融资案例
--某保理公司通过正向保理+反向保理介入央企工程局产业链上下游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案例2)基金+保理+租赁案例分析
--国企通过基金、保理、租赁组合方式参与工程领域投资和融资典型案例
三、(案例3)信托公司+供应链案例分析
--某信托公司通过供应链公司、信托开展砂石、建材采购贸易典型案例
四、(案例4)农民工工资保理案例
--某国有保理开展农民工工资保理的模式案例,住建部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是什么原理,保理产品如何设计?
五、(案例5)产业金融案例
--瑞茂通、厦门象屿等产业金融生态企业如何通过产业+供应链金融方式介入工程行业?盈利模式深度分析
六、(案例6)担保公司供应链金融参与案例
--担保公司+保理公司、担保公司+商票+银行实务案例解析
七、(案例7)工程机械细分行业供应链金融案例
--某股份制银行在工程机械领域从厂家到终端客户的全程通供应链金融产品案例
八、(案例8)新能源建设产业+保理案例分析
--某电建公司通过新能源公司、引入产业、保理公司方式,和政府合作开展光伏电站产业投资与供应链金融案例解析
第三讲、工程保函的产品类型、行业发展、运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分析
(时间:1月6日上午9:00-12:00 )
· 主讲嘉宾:讲师B,某银行分行保函业务负责人,工程保函领域专家。带领团队创设了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保函、分离式保函、转开保函,以及电子分离式农民工工资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等多个优秀产品,并完成与多个省市、央企业务对接。因此荣获多项创新产品奖。
一、工程保函行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容量,重温赫德法案
二、工程保函的法律关系和机构分布
(一)工程保函取得法律支持、大范围推广及高速发展阶段的历史实践
(二)工程保函涉及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
(三)国内担保公司的分布和主营保函业务的银行介绍
三、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及存在的实际意义
(一)国内工程担保的行业背景
(二)国内工程担保存在的实际意义
四、招标投制度和建筑工程准入制度对建筑工程行业有哪些约定?
五、工程担保的分类、格式、主要方式和运用场景分析
(一)银行保函、商业保函、保险保函、保证金产品区别
(二)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业主支付保函等产品运用案例
六、工程担保市场的参与机构类型案例分析
--工程投标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工程预付款担保、业主支付担保、工程反担保、工程维修担保案例分析
七、实操申请人、受益人和反担保人的风险识别,手把手全流程带您操作工程保函业务
八、典型案例分析
(一)云筑网等大型核心企业集采平台运用工程保函的现状和典型案例
(二)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和工程保函运用案例
(三)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保理公司如何进行工程担保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案例分析
第四讲、聚焦建筑工程领域“深水区”重点法律风险及合规风控管理要点
(时间:1月6日下午14:00-17:00 )
· 主讲嘉宾:讲师C,某律所高级合伙人,高级企业合规师,法学学士、金融学硕士。
一、聚焦“深水区”工程项目部
(一)项目部是什么主体?
(二)项目部和项目公司有什么区别?
(三)项目经理的行为是否必然由公司承担?
(四)项目经理对外借款行为如何认定?
二、梳理项目系EPC总承包混乱关系
(一)挂靠、转包、违法分包:如何防范“挂靠”问题企业?
(二)案例分析:重温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11.24”坍塌 特别重大事故
(三)案例分析: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湖畔里项目“11.23”坍塌事故
(四)实际施工人是否包含借用资质及多层转包和违法分包关系中的实际施工人?
(五)施工企业中标子公司施工等法律关系如何界定?合同章效应如何?账户能否开立并用于融资结算?
(六)质量监督站的执法权能为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方把控风险提供哪些支持和帮助?
三、涉及农民工工资类业务合规及风控要点
(一)国务院发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两年来,各地执行效果如何?
(二)为什么各地纷纷强调: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建设单位要承担首要责任,施工总承包企业要承担主体责任。
(三)包工头是否会消失
(四)建筑企业如何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
(五)如何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机构的中后台?
四、建工领域合规管理
(一)2018年为何是中国企业合规元年?
(二)建工企业如何进行合规管理?企业负责人合规要求有哪些?
(三)中标企业子公司施工是否属于转包?
(四)各种“章”的效力及管理流程
(五)融资途径合规管理
(六)典型案例分析
报名方式:
15001156573(电话微信同号)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744_1671552614645.jpg?width=640&size=4918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781_1671552614842.png?width=1080&size=198630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376_1671552615103.png?width=1080&size=267676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604_1671552615721.png?width=1080&size=307955

往期推荐
供应链金融十大风险及七大防范措施

信托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思考

融资性贸易=供应链金融?

应收账款管理三个核心要素

商业保理业务风险点梳理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创新、风控、商业模式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分析与实务操作

国资委对央企供应链融资担保的新解释

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这几大问题你必须知道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现有的模式有几种?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21/256_1671552616110.gif?width=400&size=94782 戳下面的 阅读原文,更有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供应链金融科技发展的挑战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