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03 发表于 2022-12-9 20:40:39

经验分享:王怡婷同学读书笔记撰写方法分享(下)!

经验分享:王怡婷同学读书笔记撰写方法分享(下)
(第1314期)

读书笔记:如何写研究设计
1.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或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回答研究问题或检验假说。
2.研究设计的具体任务:
(1)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和假说;
(2)准备研究方法和资料;
(3)列出与开展研究有关的具体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案、时间进度和任务安排等。
3.研究设计三要素:靶子、弓和箭。
研究设计不仅包括通常所讲的研究方法、还包括研究方法所瞄准的假说和假说的分析框架。其中,最重要的又是研究方法。在实证研究中,方法具体指的是计量模型、估计方法和相关检验。研究方法一定要和研究问题相匹配,为研究某个具体问题服务。
以实证论文为例,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变量及指标等;
(2)计量模型(如OLS、面板数据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
(3)具体估计方法(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法、分位数回归法、PSM模型、DID模型、断点回归方法、合成法等)。
研究设计更在意的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分析框架、具体思路以及需要关注的细节等;而研究内容更在意的是涉及这个问题的理论和概念、产生来源、具体表现形式及该问题的理论含义等。
4.研究设计两阶段:思考阶段和写作阶段。
(1)思考阶段:分析框架图、研究设计图和研究路线图。
(2)写作阶段:分析框架、计量模型、数据和变量。
5.实证论文的三个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
研究设计的任务是为文献综述提出的假说提供检验框架与具体策略;
实证分析的任务是按照研究设计的思路与部署进行具体的假说检验工作。
6.各类路线图
(1)分析框架图:基于某个理论对某个研究对象行为逻辑的认识和理解。
a.这个图瞄准的是针对某个具体研究对象的假说;
b.图应有理论指向;
c.图中使用的工具是概念或变量,用它们的逻辑联系来阐述作用机制;
d.要明确选择的理论是什么、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有必要在画出分析框架图之后,用一段文字简要阐述这一部分的“火力攻击点”在哪里,想要解决一个怎么样的问题,解决的具体思路是什么,解决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难题以及自己处理这种难题的绝招是什么。
(2)研究设计图:借助数据和模型检验假说的思路和方法。需要包括:
a.待检验的一个或多个假说;
b.检验假说的经验素材,如数据或案例等;
c.检验假说的思路和方法。
(3)研究技术路线图
a.将研究工作分出节点来;
b.对假说的分解,一个核心假说可以分为几个子假说;
c.对单个假说的检验,需要体现出检验思路来。
注意:
a.要把待检验的命题在路线图中明确显示出来;
b.箭头线最好是单向的,指向研究目标;
c.图要有层次感,可以用虚线或方框将一个整图分为几个模块,建议使用①②③点出步骤
7.研究设计的写作热点:界定核心概念—选择理论—检验
8.计量模型的选择:
(1)计量模型的选择依据;
(2)计量模型的完整表述;
(3)要交代的估计方法;
(4)计量模型检验假说的思路:对核心自变量是否显著、符号正负的含义等进行解释;
(5)对关键计量问题的处理方法,如内生性问题。
9.数据:
(1)有必要了解数据的生成过程;
(2)关注数据的信息内容与样本结构。
10.变量选取:
(1)依次交代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具体名称及含义,制作变量定义说明表;
(2)交代因变量、自变量及控制变量相对应的指标,给出合理的选择依据、引用已有研究文献等。写出“设计感”和“挑选感”,变量和指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变量要有变化性;
(3)注意指标与变量在含义上是否一致;
(4)分析层次要保持一致;
(5)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
11.检查要点:
(1)研究方法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考察研究设计的具体性;
(3)考察研究设计的经验性。
12.视角新、数据新、理论新。

读书笔记:如何写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
(1)理论。打好与实证分析相关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导主要体现在计量模型与变量的选取以及结果解释等方面。
(2)计量分析方法与技术。了解计量模型方法及其背后的计量经济学原理。
(3)软件操作。
(4)数据清洗。
※还包括揣摩与直接参与
揣摩: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实证论文,对其实证分析部分的内容进行分解与研读。
直接参与: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
研究者要从问题、理论、数据、经验观察及同类研究文献等方面做好准备。在开始之前要有一个研究设计框架,注意不同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呼应,明晰实证分析的火力攻击点及解决思路,重点是检验假说。
2.检验假说的四个阶段:
(1)准备:描述性统计与诊断性检验。
诊断性检验:比如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后,应进行弱工具变量检验、过度识别检验、解释变量内生性检验等。
(2)检验:基准回归。
基准回归检验假说:a.关注模型对数据的整体拟合度,如R2,F检验统计量、Durbin-Watson检验统计量等。b.关注核心自变量的估计结果、统计显著性和经济显著性,经济显著性不仅关系到经验解释,而且还是得出政策含义的基础。
(3)保护: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
(4)讨论:排除其他竞争性解释。
3.实证分析的撰写步骤:
(1)通过描述性统计与诊断性检验为检验假说做准备;
(2)通过基准回归检验假说;
(3)通过稳健性检验和相关计量问题处理保护假说;
(4)进一步讨论在更大范围检验假说。
4.实证分析中常见的问题:
(1)没有分析、分析不深入;
(2)没有聚焦于假说检验;
(3)不重视识别与推断:a.没有提及与非实验数据和误差项相关问题;b.缺乏文献的支撑;
(4)没有诊断性检验,或者虽然有诊断性检验但没有认真交代检验思路和检验结果。
(5)缺乏稳健性检验。
5.实证分析的六个动作:
(1)描述性统计;
(2)诊断性检验;
(3)基准回归;
(4)相关计量问题处理
(5)稳健性检验;
(6)进一步讨论;
6.当核心自变量不显著或者符号与预期相反时:
(1)检验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否合理;
(2)检验数据质量是否有问题;
(3)检验经济理论方面是否有问题。
7.遗漏变量的两种情况:
(1)存在遗漏变量,但与解释变量不相关,这时只需要说明为什么不相关,可以不做处理。
(2)存在遗漏变量,且与解释变量相关,这时必须进行处理,包括增加控制变量、寻找代理变量、使用工具变量等。
8.稳健性检验的思路:
(1)改变样本区间(或去掉极端值);
(2)更改数据来源;
(3)函数形式计量方法。
稳健性检验与敏感性检验存在区别:前者强调对作用机制的再检验、作用方向及其显著性是关注的重点;后者强调核心变量对因变量作用大小的稳定性考验,估计系数大小及其变化是其关注的重点。
9.写清楚实证检验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1)焦点是检验假说,一切内容都要紧紧围绕假说展开;
(2)遵守格式和规范;
(3)实证分析中的估计结果应该是原创的,区别于已有研究。
10.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包括描述性统计表和描述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表:具体包括变量名称(或简称)、含义、英文缩写、单位、观察值以及一系列统计值等。最好有一段或几段文字简要介绍表内的重要信息。
(2)描述性分析:一是简单介绍数据结构和样本的基本情况;二是对待检验假说展开初步考察,如通过散点图、列联表等呈现一个简单、直观的图像。
11.诊断性检验:用相关检验,从统计和计量角度论证运用该模型的合理性。例如,选择多元Logit模型,就需要做不相关选择项独立性假定检验(IIA假定检验)。
12.基准回归
(1)对于控制变量,正文应尽可能少讨论或不讨论。
(2)表中变量名称应尽量采用有意义的中文简称。
(3)如果是多个假说,最好用小标题分开。
(4)结果分析要围绕假说展开,而不是完整地报告一遍估计结果,建议从统计意义、正负号、经济意义、已有研究、经验观察和竞争性假说等方面展开对估计结果的分析。还要明确指出假说是通过了统计检验,还是没有通过。
(5)估计结果的解释和讨论要围绕研究设计的思路展开,紧紧咬住、层层推进,特别需要解释自己的估计结果和其他同类研究之间的异同。
13.相关计量问题处理:
(1)阐释某个计量问题存在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2)给出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及依据。
(3)给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其估计结果解释。
14.稳健性检验:
(1)稳健性检验一般包括变换模型和估计方法、替换数据和变量、设置控制变量以及分样本和分时段检验等。
(2)写作上,要给出某个稳健性检验分析的目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同时给出相关估计结果的表格,最后还要给出假说是否依然成立的结论。
15.进一步讨论:
若能在文献中找到类似研究的估计结果,则应报告并进行比较,具体是针对所得出的结果做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包括自己结果之间的比较、自己结果与别人结果之间的比较。
如果存在差异,则要对差异成因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进一步论证,加强对所检验假说的支持。
读书笔记:如何写结语
1.准备写结语时,心里要预想:
(1)你最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2)围绕主要结论,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
(3)做一个总结,反复修改。尽量不要将“针对某个目标、采用某个思路、取得某个发现”的句式反复使用多次。
2.结语的功能是总结假说检验结果,并论证该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3.结语包括五个部分:基本结论、理论价值、政策含义、研究局限和研究展望
(1)在基本结论的基础上,还应阐述这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含义。理论价值是指该结论对相关理论的拓展创新,政策含义是指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或矛盾,该结论提出了哪些新的认识和解决思路。结语部分还要对该研究做一番反思和展望,如果说引言和文献综述包含了对同一领域其他研究的评价,那么结语部分的研究展望和研究局限就是对本研究自身的评价,其中研究展望是正面地提出本研究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改进,研究局限则是阐明本研究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这些地方对研究结论及其创新点有何负面影响等。
(2)结语部分应该有一个核心的锚,上述五部分都要紧紧围绕这个“锚”展开。
(3)结语由五部分构成:
a.基本结论:重点是给出已经通过检验的假说的准确内容;这一部分可以用“主要结论”或“基本结论”做小标题;要注意对应,结论是针对实证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而存在的;要具体,明确检验假说的具体内容;如实总结。
b.理论价值:集中于基本结论所反映出来的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启示,且更侧重于启示;不宜将重点集中在经验内容或经验发现上,至少应从理论逻辑上为某个理论添砖加瓦;这一部分写作要有针对性,要能与引言和文献综述中的问题和假说遥相呼应;找出理论含义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比较,可以瞄准文献综述中的问题分歧点,将两个理论认识放在一起进行审视,具体可以比较两组内容,第一组内容是新、旧两个经验发现,其中,新经验发现来自论文中的计量估计结果,而旧经验发现来自已有相关文献中的计量估计结果。第二组内容是新、旧两个假说,其中,新假说是论文中要检验的,而旧假说则代表的是已有认识和观点;理论价值部分首句要能紧扣论文的主题;最好只写一个理论启示。
c.政策含义:政策含义主要有两类,一是态度和看法类,二是思路和措施类;政策含义要聚焦、要有针对性,政策含义的发力点是前面引言里提到的问题和文献综述里的认识分歧点,;政策含义是基于论文内容提出的,即写政策含义要准确、贴切,一定要严格按照前文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写。
d.研究局限: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视野方面的,另一个是条件方面的,视野局限针对的是研究范围,条件局限是指由于数据的有限性和方法的不完备性等原因,研究结论或研究本身存在局限性。
e.研究展望:有两种研究展望,一是针对研究局限的某一点入手,二是从其他竞争性假说入手,例如从问题分歧点和研究设计来展开。
4.写结语要练好以下基本功:概括、论证、比较与参照及一般化
(1)概括:概括的具体思路是;先明确目标;按照问题和假说,概括主要的研究发现;概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论证:论证创新点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创新点是什么;为何要提出此创新点;这个创新点是否成立,论文需要提供已有研究不足、自己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相应的研究内容与结论等证据。
(3)比较:将假说的理论阐述与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将自己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基于同样的经验证据,对不同的理论解释进行比较。
(4)一般化:把问题的结论升华,通常是联系到该领域的重大问题。
5.写好结语的具体策略:
(1)以问题为导向:论文的目标是什么?论文引言最初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与已有认识相比,论文结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结论有何价值或者不足?展望未来。
(2)结语至少要“再次”陈述论点和分论点。
(3)嵌入式写作:结语部分要和引言遥相呼应,回答问题、实现目标;结语部分要嵌入文献回归,凸显本研究可能的贡献与创新价值;结语部分要总结实证经验,概括结论;结语部分要对应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表明结论是经过严格的实证分析得出来的。
(4)结语部分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引言部分的写作要求是从事实背景逐渐聚焦于研究问题,而结语部分的写作要求恰好相反,需要从比较具体的假说检验结果进行延伸、拓展。
(5)结语的语气是肯定的。
6.结语写作常见问题:
(1)结语概括不起来,只是重复。要将分析结果和结论区分开,基本结论是总结,它是针对引言中的问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给出明确的答复,这种答复是以假说得以验证的形式给出的,而且实证分析结果仅是支撑基本结论的一部分。
(2)结语就是概括基本结论。
(3)结语就是照猫画虎,即通常能见到的内容都有,如基本结论、政策含义等,但流于形式。
(4)结语止步于讨论。一是作者对未来研究展望“两眼一抹黑”;二是作者对自己所做的研究缺乏必要的反思和自省。
7.结语的四个目标:
(1)概括研究发现;
(2)探讨和论证假设检验具有什么理论含义;
(3)总结这项研究的实用价值;
(4)做更进一步地探讨,不足之处、展望未来研究。
8.结语的四个检查要点:
(1)能否用一个句子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
(2)主要观点能否有逻辑地联结起来;
(3)能否指出论文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与哪个理论或概念有关联。
(4)总结研究发现,分条来写。

作者:王怡婷

指导老师:李永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验分享:王怡婷同学读书笔记撰写方法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