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策君 发表于 2022-12-9 16:20:41

媒体聚焦 | 连破大案见真章 打虚打骗有妙招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638_1670574033800.png?width=926&size=152398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总局、省局决策部署,在市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推进打虚打骗工作,科学谋划、创新战法、协同作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今年连续突破两起虚开骗税特大案件,两起案件分别于今年3月1日、11月22日被《中国税务报》“税案传真”栏目头条刊登,反响较大。
案例一:捋着票流的“藤”,挖出骗税的“根”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902_1670574034313.jpg?width=921&size=134486

案情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检查人员调查发现,疑点企业场地简陋、人员稀少,其“形貌”与经营规模反差巨大,具有重大虚开嫌疑。循着票流等“线索藤”深挖后,他们发现,这家企业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多秘密……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根据税收协查中发现的一项资金异常线索,联合警方,经过6个多月的深入调查,揪出了一个以徐某、蒋某、蔡某等人为首的跨省骗税违法团伙。该团伙通过虚开发票、虚构出口业务的方式,涉嫌在浙江、福建等地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8000余万元,目前涉案的18名违法人员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查。

简陋的企业,奇怪的资金流

2021年初,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收到来自江西九江税务稽查部门的一份协查函,来函请检查人员帮助协查核实,绍兴市柯桥区FC纺织品有限公司接受九江DC纺织有限公司15份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业务是否真实。
接函后,检查人员按协查流程对FC纺织品公司进行了下户核查,并按规定对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办税人郑某进行了询问调查。在此过程中,郑某表现得非常“配合”,积极给检查人员提供了相关账簿凭证,在简述交易情况的同时,郑某反复强调该项业务真实无误。
但检查人员在实地调查和查看账簿资料时却发现,该企业的办公地址和经营情况有些蹊跷。检查人员发现,FC纺织品公司只有两间狭小的办公室和寥寥几名员工,但其账簿上记载的购销往来业务却十分频繁,并且涉及金额巨大,2018年-2020年,企业销售额总计高达1.11亿元,其业务规模与其办公用房的规模和状态并不匹配。
同时,检查人员核查时发现,该公司的发货单上既没有相关人员签字也无盖章,这并不符合正常经营企业的管理要求。而且,绍兴柯桥区是国内著名的轻纺原料集散地,该企业作为纺织企业不在当地购买原材料而舍近求远,选择去外省采购,这一行为也明显与当地纺织企业经营行为不符。
协查中发现的一个个经营疑点,引起了检查人员的警觉。他们认为,FC纺织品公司经营行为异常,具有涉税违法嫌疑。于是,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抽调多名业务骨干成立稽查专案组对企业立案调查。
检查人员调取了该公司上年度银行账户流水信息数据,初步比对分析后,发现企业的账户资金均呈现快进快出的状态。尤其可疑的是,该企业的资金流与众不同,其账户均是先收到下游受票出口企业的货款资金,再汇给上游的原材料开票企业,并且均是在同一天内完成。此外,他们还发现,该企业上游部分原材料企业收到款项后,存在扣除一定比例金额(疑似开票费用)后,将资金汇回该企业的情况,疑似资金回流。
结合实地检查和初步资金核查过程中发现的种种迹象,检查人员进一步确定,该企业在购销等业务方面具有虚开发票和伪造资金流重大嫌疑。
为进一步提高案件查办效能,加快线索寻找和取证等工作速度,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迅速与公安机关联系,通报案情,双方成立联合专案组共同对案件实施调查。

顺着“线索藤”,摸出一批“瓜”

办案人员决定兵分几路同步实施调查。一部分人员用增值税电子底账系统调取FC纺织品公司的进项、销项发票数据,逐一分析核查与其有交易关系的上下游企业情况。
另一部分办案人员,则与FC纺织品公司下游出口企业所在地公安机关联络,依法调取下游企业相关银行流水信息实施分析,并通过征管系统、企业查询软件等,对涉案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人员构成和关联企业等情况实施追踪核查。
在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FC纺织品公司90%以上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开具给了一家名为福州RZ国际贸易公司的下游企业,并且两家公司的股东均为郑某,调查显示这两家公司是关联企业。
顺着这一条“线索藤”,办案人员查询了福州RZ国际贸易公司的进项情况和上游企业信息。他们发现,有14家绍兴纺织企业的下游受票企业,都是这家福州RZ国际贸易公司。这14家纺织企业与FC纺织品公司一样,均呈现出开票金额大,以及经营场所与其开票销售规模不符等异常情况。
在对这15家绍兴纺织公司的人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时,办案人员发现,这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等存在明显的交叉任职情况,郑某、卢某和汪某等人分别在多家企业担任股东、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等职务。
办案人员于是对新发现的14家绍兴纺织企业的经营信息、销项发票开具数据等进行了延伸核查和追踪,竟然又发现了两家下游受票出口企业:浙江HM进出口有限公司、宁波LD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办案人员发现,这3家循线挖出的外贸出口企业,出口的货物均是印花染色布,均存在成立后不久,营业额即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异常情况,短短两三年间出口额就高达几亿元。
此外,在核查福州RZ国际贸易公司、浙江HM进出口公司等3家外贸疑点企业的银行账户时,办案人员还在这些下游出口企业的银行流水信息中,发现了这些企业为15家上游绍兴纺织品公司财务人员、股东汇出工资款、社保费的数据信息。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办案人员确认,15家位于绍兴的上游纺织企业和3家外地出口企业存在“隐秘”的关联关系。从调查获取的证据来看,应属于同一团伙所控制,并具有虚开、骗税重大嫌疑。于是,专案组决定对18家涉案纺织品企业、外贸企业并案调查。

枉费心机的“出口”布局

为尽快调查掌握18家涉案企业虚开和骗税的违法证据,专案组对15家绍兴纺织品公司的上游开票企业情况进行了归集,发现15家纺织企业共有127家上游开票企业,分别位于江苏 、河南、上海等5个省市。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原本打算多路出发赴上游企业所在地调查的专案组,改变了取证计划。他们在浙江省税务局有关部门协助下,请江苏、福建和河南等涉案上游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协助,对15家涉案企业与上游开票企业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了核查。各地陆续返回的核查结果显示,15户涉案纺织企业与其上游纺织品原料企业的采购业务纯属子虚乌有,15家涉案企业取得的进项发票均为虚开发票。
此外,专案组在对涉案企业资金流进行彻查时发现,15家绍兴纺织企业账户每次在收到下游3家出口企业的“货款”后,便会迅速将款项汇入上游开票企业对公账户,上游开票企业收款后也均会于当天将资金转入法定代表人或相关人员账户,并在扣除一定比例费用后,分别转入位于绍兴、福建和广东等地开户的几个个人银行卡账户。这些资金经过多个个人银行卡账户中转后,兜兜转转,最终均又回到了3家外贸出口企业,完成了资金回流“大循环”。
在专案组的不懈追踪下,一个跨省虚开骗税链条渐渐浮现:违法团伙通过控制15家绍兴本地纺织企业,在大量从外省虚开进项发票的同时,虚开销项发票给福州RZ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浙江HM进出口公司、宁波LD国际贸易有限公司3家出口企业,再由福州RZ国际贸易公司等3家外贸企业虚假出口,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在对涉案企业票流、资金流、业务流加大调查力度的同时,专案组利用技侦技术,对前期调查确认的涉案企业人员郑某、卢某和汪某等人进行了侦控,对其通信、行踪等进行了全天候追踪和调查取证。在此过程中,指挥郑某等人开展业务的徐某和蔡某等几名团伙核心人员逐渐浮出水面。办案人员在侦控徐某等人的过程中,获得了该团伙从不法货代和报关人员手中“买单”、伪造出口合同,为3家出口企业虚构纺织品出口业务的大量证据。
在采集获取大量涉案人证、物证,以及企业资金流、票流的相关证据后,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专案组在绍兴、义乌、淮安、福州和郑州等8个市县同时实施了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抓获徐某、郑某等人在内的犯罪嫌疑人18名,一举摧毁了这个跨省虚开骗税团伙,并查获了大量开票设备、网银U盾等作案工具。
徐某、蒋某和蔡某等违法人员落网后,对其跨省设立和操纵空壳纺织企业和进出口企业,从事虚开、骗税的违法活动供认不讳。
经查,徐某、蔡某和蒋某等18名人员结成违法团伙,操纵手中控制的15家空壳企业,共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6000多份,涉及金额近7亿元。同时,他们利用手中控制的3家空壳外贸企业,虚假出口,共骗取国家出口退税8000余万元。目前,案件已移交检察机关审理。

工作亮点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230_1670574034852.jpg?width=1080&size=72015
建立大数据分析机制,有效识别违法企业,充分挖掘违法链条。办案人员由一户疑点纺织企业入手,深挖拓线,以业务流为“抓手”,通过关键信息交叉分析,对相关上下游企业反复正向、逆向核查,成功挖出了违法团伙在本地设立的10多家空壳企业,并让其在外地设立的空壳外贸企业现了形。
深化警税信息协作,增强打击合力。在查办本案的过程中,税警双方深度协作,协同运用警、税双方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工具,通过集成分析、准确筛分“画像”,最终摸清了违法链条,查明了涉案人员关系,精准锁定了多名犯罪嫌疑人。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244_1670574035224.jpg?width=1080&size=109823
案例二:“高产”绣花机背后的秘密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246_1670574035734.png?width=956&size=630313

案情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厂区工人稀少、购买高价原料、产量猛增却不咋耗电……涉案布品企业产销蹊跷,疑点重重,“高产”绣花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以下简称“第一稽查局”)近期与警方携手破获一起虚开骗税大案。办案人员经过调查证实,以李某山为首的违法团伙,控制5家布品企业,通过虚增产能、虚假出口方式共骗取出口退税1.1亿元。目前,涉案违法嫌疑人李某山、周某、孙某、王某等5人均已落网,案件已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审理。

工人少,耗电低,产能高——
这家布品企业有古怪

近期,第一稽查局收到来自风控部门的一条违法疑点信息:布匹出口企业绍兴J绣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J公司”),存在短期出口额异常增长、原材料成本和电耗与产能不匹配等疑点,具有涉税违法嫌疑。
收到信息后,第一稽查局检查人员迅速利用征管软件等工具,对该企业情况进行初步分析了解。
J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高某,企业主要从事绣花布等布品的生产销售及出口业务。企业成立后布匹销售额迅速增长。2017年,企业销售额为750多万元;2018年销售额增长1倍,达到1900多万元;到2019年时,销售额进一步猛增到 6100多万元,并且其中大多数销售额为出口外销。
为了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进一步核实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检查人员决定以日常巡查为名,对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
检查人员发现,该公司生产场地为租用当地的产业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是16台绣花机,现场只有寥寥几名生产加工人员,厂房内没发现原材料和产成品库房,厂区地面上只零散地堆放着一些绣花布。
核查中,检查人员了解到,该企业的实际负责人并不是法定代表人高某,而是在现场的一名叫李某山的人员。
检查人员随后核查了企业的账簿资料和生产经营情况,发现不少疑点。其一,该企业主要原材料之一的混纺纱线的采购价格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两三倍,这些开具发票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均为山东的几家绒线公司。在服装布品出口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此高的原材料价格,必然导致产品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为何要采购高价原料?这并不符合行业企业经营常规。其二,能耗数据显示,该企业2017年用电量为34.68万千瓦时,销售额为750多万元。2019年销售额猛增到 6100多万元,增长8倍,但生产所耗电量却只有 43.75 万千瓦时,耗电量与企业产能增长幅度明显不符。
在现场核查过程中,企业负责人李某山反复向检查人员表示,企业生产经营没有任何问题。近几年,虽然布品出口竞争激烈,但一来企业在境外有优质客户,二来企业采购的原材料纱线虽价格偏高,但这些纱线含羊绒,用它们生产的产品,品质非常好,所以销售得很快。目前,企业绣花布1年能生产销售300多万米。由于产品供不应求,因此企业没有专门的仓库,生产出来就暂时堆在厂房,很快就卖了。
这些情况是真实的吗?检查人员现场随机选择了一台绣花机,进行产能实测,结果显示,这台绣花机1小时产能为18米。
现场核查结束后,检查人员根据实测结果对该企业产能进行推算。在该企业没有外购成品转卖或者委托加工的情况下,即使16台机器24小时连轴转生产简单花型绣花布,企业年产量也只能达到200多万米,根本达不到300万米的产量。
综合企业生产现场状况、产能核算结果,以及原材料和电量能耗等方面的调查情况,检查人员认为,J公司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等多处疑点,具有虚假生产、骗取出口退税重大嫌疑。于是,第一稽查局决定成立专案组,对J公司立案调查。为防止税款损失,该局通知出口退税管理部门暂停该企业的出口退税业务。

追票流,核账户,辨人员——
关联线索“拽”出团伙隐匿企业

专案组对涉案企业和人员情况进行了针对性分析。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认为,如果企业存在骗税违法行为,那么其原材料采购等活动必然虚假,必然存在虚开等违法活动。于是,他们决定从企业资金流核查入手,寻找J公司违法证据。
办案人员与金融机构协作,依法调取J公司银行账户流水,并核查涉案人员李某山的个人账户情况,发现其名下竟然有18个银行账户,这些个人账户近3年的银行流水数据多达数千条。在对大量数据信息分析筛查后,办案人员发现大量资金流具有一个相同特点:J公司通过对公账户将“货款”转账给山东、河北等地上游企业后,时隔不久,李某山的个人账户便会收到名为孙某、李某、岳某、刘某等外地个人账户转来的金额相近的资金。
专案组判断,李某山个人账户收到的这些钱,很有可能是涉案企业与上游企业间的回流资金。但限于核查权限等原因,专案组无法获取上游开票企业对公账户的全部流水信息,因此一时无法验证这一判断。
为此,办案人员从J公司上游企业中,选取位于山东、河北的交易金额和回流嫌疑较大的3家企业,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发出协查函,请他们协助调查。
不久,三家企业的主管税务机关相继回复:被查企业中两家企业已处于走逃失联状态;另外一家位于山东郓城县的FD公司,虽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但其开票业务与其生产经营情况不符,涉嫌虚开发票,当地税务机关正对其进行核查。
FD公司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该公司对公账户流水显示,FD公司每次收到J公司“货款”后不久,均会将资金转账给孙某——此人与经常向李某山个人账户汇款的孙某为同一人。
调查发现的这条资金线路,证实J公司与上游企业间存在资金回流,验证了检查人员之前的判断。
办案人员在梳理郓城FD公司协查信息时发现,该企业还曾为4家位于绍兴的名为BX纺织公司、ZY绣品公司、XS针纺公司和TH纺织公司的出口企业开具过发票。这引起了办案人员的警惕,这些位于绍兴的受票出口企业是什么情况?
于是,办案人员对郓城FD公司下游的这4家受票企业进行了关联调查——这4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与涉案的J公司竟然存在交叉任职的情况。他们发现,这4家企业不仅与J公司经营业务和出口产品雷同,而且截至办案人员调查时,已累计从税务机关获得出口退税9000余万元。
综合各项调查信息,专案组认为,5家绍兴出口企业具有受控于同一违法团伙、从事骗税违法重大嫌疑。
鉴于案情重大,为尽快查明涉案企业违法活动,掌握违法团伙违法事实,将他们一网打尽,第一稽查局按照税警协作机制,迅速向公安机关通报了案情,双方成立联合专案组,对5户企业立案调查。

查采购、查资金、查出口——
揭开花布高产旺销“猫腻”

联合专案组研讨案情后,决定兵分三路,分别对涉案企业资金流、票流、出口业务和上游开票企业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以获取其违法证据。
办案人员利用发票数据分析软件、资金查控系统等工具,对5家涉案企业的经营信息、进销项数据、银行流水等进行了深度核查和追踪,发现这5家企业的上游开票企业高度重合,并且多数位于山东、河北等地。在对5家涉案企业和上游企业的对公账户,以及与这些账户有资金往来的个人账户实施核查后,办案人员从数万条繁杂的资金流水信息中,最终发现了涉案企业资金流转的玄机:上游开票公司对公账户收到5家绍兴涉案企业“货款”后,不久即会转出到李某、岳某、宁某、刘某等人员的个人账户上,随后这些个人账户在减除一定比例疑似开票费的资金后,均会将其余款项汇至名为周某、孙某和王某的几个个人账户,并最终转回李某山等5家涉案企业人员账户,完成资金回流。
不久,山东、河北等地的12家上游企业的协查和外调结果也陆续传回。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上游开票企业,除郓城FD公司外,其余均为走逃失联状态。
在资金核查组获得突破的同时,分赴上海、宁波等地调查涉案企业出口业务的办案人员,也有所斩获。
办案人员调查多家涉案货代公司、船运公司后,发现J公司等5家涉案企业提供的退税备案报关单、提单中的信息,与相关船运公司货品底单中信息完全不同,船运公司实际出口的布匹等产品根本就不是来自J公司等5家企业。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5家涉案企业“买单配票”的违法事实逐渐清晰。
与此同时,联合专案组根据各项调查发现的线索信息,对李某山、周某、孙某和王某等5名违法团伙核心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布控追踪,并取得了该团伙从上游企业暴力虚开发票、虚假出口骗取出口退税的大量证据。
收网时机到了!联合专案组经过周密部署,于9月6日在多个地区同步实施收网抓捕行动,李某山、周某、孙某、王某等5人无一漏网。李某山等违法人员到案后,对其虚开、骗税的违法活动均供认不讳。
经查,李某山、周某、孙某、王某等5人结成违法团伙,在2016年—2022年期间,控制绍兴J公司等5家纺织品出口企业,虚构绣花布匹生产业务,涉嫌从上游企业取得虚开发票7000余份,涉及金额近8亿元;通过虚假出口,涉嫌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约1.1亿元。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审理。

工作亮点
善于挖掘违法线索,以点带面,明确案件性质和办案方向。在受调企业大多已走逃失联的情况下,办案人员继续追查上游疑点企业资金流,并最终锁定了上游疑点企业与涉案企业的资金回流证据。在核查发现这家上游企业还曾向绍兴4家出口企业开具过发票后,心思细密、有疑必查的办案人员没有轻易放过这条线索,对4家受票企业进行了关联调查——由此,发现了涉案团伙操纵的其他违法企业。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947_1670574036323.jpg?width=1080&size=103317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538_1670574036757.jpg?width=1080&size=159996
针对行业性问题强化“源头”治理。本案中,团伙企业基本为纺织绣花行业的生产型出口企业,目前纺织行业的高退税率出口格局带来的高利益空间和纺织行业本身规模大、中小企业多、细分品种多不易估价等特点导致该行业成为骗税高发行业。针对这种现象和特点,在持续重拳打击骗税的“治标”之余,更要通过“源头管控”来治本。
打虚打骗“组合招”卓有成效
近两年,绍兴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全局上下以高站位、高水平推进双打行动向纵深发展。共查实虚开户数180余户,涉及金额超7亿元,税额超1亿元,有效打击了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骗取留抵退税成效显著,查实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案件十余户,另有阻断骗取留抵退税1户,阻断留抵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根据辖区内的行业特点,针对市场富余票现象,联合当地公安严厉打击虚开发票链条中的中间人、介绍人环节。

创新举措,建设税警协作新平台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383_1670574037024.jpg?width=1080&size=66337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316_1670574037452.jpg?width=1080&size=79969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944_1670574037901.jpg?width=1080&size=79594
左右滑动阅览
深化六部门联合案件研判、联合数据支持、联合统一收网、联合取证行刑衔接等工作机制,与驻地公安部门精密合作,优化税警协作机制,实体化成立运行“税警情报交流研判中心”,与公安部门对接协调介入案件时机、案件管辖主体、侦查力量调配等事项,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

精准发力,推动查管互动纵深发展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471_1670574038305.jpg?width=1080&size=81172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476_1670574038653.jpg?width=1080&size=90267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693_1670574039234.jpg?width=1080&size=114097
左右滑动阅览
进一步加强稽查和征管的沟通协调,与辖区内主管税务机关实现出口企业涉税风险实时交互、检查建议实时传送、高风险案源协同处置。联合税源管理部门、纺织行业协会三方开展进企助企税企座谈会,签署三方“共治”协议,形成税企“共治”促进纺织出口企业的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

夯实内功,组建多个专业化团队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545_1670574039715.jpg?width=1080&size=118459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833_1670574040413.jpg?width=1080&size=66963
http://file.tax100.com/o/202212/09/788_1670574040748.jpg?width=1080&size=89527
左右滑动阅览
围绕涉税高风险行业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涉税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治理。结合“干细胞”人才培养计划,专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纺织行业、印染行业、投资行业、骗取留抵退税等4个专业化团队,协助辖区管理部门和市局职能科室完成印染行业整治和出口风险应对,有力开展税务稽查的综合社会治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市局第一稽查局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强化稽查能力建设,持续提高稽查质效,积极推进精准稽查,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为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税务力量。
供稿:市局第一稽查局
作者:曹陈玮 周舒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聚焦 | 连破大案见真章 打虚打骗有妙招